我国法官职业伦理体系化建设的完善建议

2020-12-01 18:42李雅茹
法制博览 2020年31期
关键词:法官伦理司法

李雅茹

西北政法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3

自十五大以来,依法治国已成为我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这一项国家方略中,每一个职业甚至个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对法官影响力更为深远。因为司法是解决社会纠纷、维持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法官在司法程序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正所谓“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一部法律不能够自己产生效果,需要严格的执法者、司法者采用一定的法律手段、技巧来保障法律的实施、适用。

一、我国法官职业伦理的现状

《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等多部法律对法官的权利、义务职责、准入规则、职业保障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法官队伍的建设,对我们的法官进行监督和管理,以此来保障司法的公正、维持社会的稳定。但是在实践中,这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适用,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迫于解决,比如司法腐败问题虽然今年来已经逐渐消除,但司法领域的违规违法行为仍未完全消除,本轮司法改革主要就针对司法人员的渎职问题进行规范和约束。此外,法官职业群体认同感差这一问题亦应当重视起来。职业认同感会促发人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职业的水平、效率,职业认同感、自豪感对法官职业伦理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要强化职业认同感和规范法官群体的职业行为和日常行为,不仅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更要加强社会道德、公序良俗等伦理上的约束。

二、法官职业伦理的重要性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可见司法公平正义的重要性。伦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将其定义为是一种意识形态和思想上层建筑。是用善恶标准来评判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进而职业伦理可以理解为进入某一职业,根据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在行业范围内的形成的规范体系综合。那么,法官职业伦理是在法官职业内部形成的,调节法官之间、法官与社会之间的行为准则的集合①。代入到马克思主义伦理中,法官职业伦理是评判法官行为善恶的标准。法官职业伦理是法官恪尽职守的行为准则,反映了法官的价值取向与追求。

(一)法官职业伦理的特点

法官的职业特点具有独立性、中立性。独立性体现在外部审判时独立司法,不受行政机关、个人等外部的影响。而内部独立体现在上下级法院之间,他们是监督关系,在具体案件裁决时,拥有独立的审判权,不能干涉影响做出决定。中立性体现在审判时不偏不倚,根据事实、依据法律做出准确适当的判断,不能根据个人喜好肆意做出判决。

基于法官的职业特点,我们可以将法官的职业伦理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第一,具有稳定性。职业伦理是经过时间的沉淀、经历的打磨逐渐形成的,它具有时代的痕迹,并不是一时的规定、行为准则就可以破除摧毁的。第二,具有约束性。职业伦理约束着法官的行为,成为法官心目中的职业基础标准,让法官在范围权限内开展工作。第三,伦理的法律化。伦理更多是道德层面的理念观点,将伦理上升到法律的层面,更有力的保障法官日常的适用。再者,基于法官职业的特殊性,将之法律化更为体现法官职业的本质。

(二)法官职业伦理的重要性

公平正义是司法的最终价值目标,就像最高人民法院的标语一样“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所以规范法官职业伦理是紧迫且必要的。第一,职业伦理可以引领法官的价值,起到了启明灯的作用。带领法官在其本职工作上恪尽职守、尽职尽力,为法官照亮前进的道路。第二,职业伦理可以熏陶法官,起到培育的作用②。社会中的进步离不开各种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职业教育等等。通过职业伦理可以让法官了解行业的知识、目标以及精神,促使法官责任意识的养成以及深造。

三、完善我国法官的职业伦理

当前我国的法官职业队伍建设不健全,有违公平正义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在依法治国的方针中,法官是具体实践者,他们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公众对于国家司法的认识。就像我们经常提到的那样,一次不公平的审判将会影响我们的水源。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法官专业和生活的教育培训,这不光体现在对法官职业制度进行改革,更重要的是对法官自身价值品质的改善。让社会价值引领法官的职业素养,坚定政治思想、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端正个人品行,进而完善我国的法官职业伦理③。

(一)加强法官廉洁性教育

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对于个人的长期良好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法官来讲,拥有一个良好的个人品行、职业素养对职业伦理的形成尤为关键。第一,当面对物质诱惑、人情考验时,法官要坚守自己内心的原则,不能因为一时的利益输入而放弃作为法官的职守。这时我们就需要平时对法官多进行价值教育、管理督促,以保证法官遇到此类问题时能够保持初心坚守信仰。第二,对“官本位”思想进行扫除,要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百姓解决难题的态度而不是一味的坐拥权力、熟视无睹。提升自身修养,不被官位传统思想腐蚀,禁止做出有损法官声誉、名誉的事情。

(二)提升法官职业技能

提升技能包括理论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在理论知识技能方面,学历学识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标准。我国《法官法》要求法官的最低学历是本科,但是在以前没出台时,有太多的法官是高中水平或者更低。全国法律资格统一考试去年刚刚修改了考取证书的资格标准,非法学的同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范围。且《法官法》规定现在非法学学生从事法官职业本科以上且获得其他学位,并具有法律知识。另外,已经进入这个行业的并不意味着停止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要对法官进行再教育,提高每个入职法官的专业知识技能,丰富自身的内涵④。在实践能力方面,锻炼自己法学逻辑思维,培养沟通交流能力,使自己在具体案件中能够与当事人有效率的洽谈。

(三)提高法官薪金报酬

对于职业人来说,工资报酬是自己社会价值的部分体现。法官收入较其他司法工作者工资偏低,且在工作之外并无其他的经济收入。所以为了提高法官的工作兴趣和职业热情,应该提高法官的工资。为他们提供经济来源,以及福利待遇、住房医疗、子女的教育等相关生活保障。因为只有让法官没有后顾之忧了,才能让其在工作上尽心尽力,勤勉公正⑤。用物质基础来保障法官这一特殊职业的尊荣,让法官的工作能力得到较高的提升。

(四)增强法官责任意识

每个行业都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负责,是职业道德最基本的原则。法官要高标准高要求自己,提高对司法事业的上进心。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比如媒体、会议等等,让法官真切地意识到自己的职业是与普通百姓的尊严、财产乃至生命息息相关的。热爱法律,忠于信仰,把自己的工作当成历史使命般对待。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让法律得到准确有效的实施,让社会价值引领法官职业伦理的培育和塑造。

四、结语

人们只有经过长期不断地理论知识学习和丰富实践,才能够对它产生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对从事法律职业的门槛也越来越高。要求法官按照规定的程序,保障案件当事人在享有的各项权利下,查明事实,正确适用法律,作出不偏不倚的裁判⑥。因此为了实现我国的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培塑法官的职业伦理是刻不容缓的。

注释:

①汪塑.论当前我国法官职业伦理之培塑[J].法制与社会,2013,2:173-174.

②乔盼盼.浅析法官的法律职业伦理[J].法制与社会,2019,9:83-84.

③詹和福.法官的三种素质与能力[N].人民法院报,2016-5-12.

④汪塑.论当前我国法官职业伦理之培塑[J].法制与社会,2013,2:173-174.

⑤杨永海,王鉴非.司法改革背景下法官职业伦理:现实与因应[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20,3:41-46.

⑥朱翠微.司法改革视角下的法官职业伦理[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3(6):12-15+34.

猜你喜欢
法官伦理司法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制定法解释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权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司法所悉心调解 垫付款有了着落
非正式司法的悖谬
做“德法兼修”的好法官
当法官当不忘初心
论司法公开的困惑与消解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