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帝信仰者的奋斗史
——记留尼汪著名的华裔(客属)企业家侯沐凯

2020-12-01 11:29朱献珑
客家文博 2020年3期
关键词:关公客家人华人

邓 锐 朱献珑

在信仰天主教、基督教、印度教人数最多的法国海外省留尼汪,来自中国的关帝信仰长存在海外侨胞甚至留尼汪人的心中,新老几处关帝庙香火依然不断,象征着忠义仁勇的关帝依然屹立。2017年8月11日至15日(农历06月20-24日,在留尼汪关帝君诞生日是农历6月24日),法国留尼汪关帝节在首府圣但尼(Saint-Denis)隆重举行。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中国驻留尼汪总领事馆、留尼汪政府官员、留尼汪华人联谊联合会、留尼汪关帝联谊会、留尼汪中华总商会,以及来自中国北京、山西、湖北、河南等省市代表团,毛里求斯、津巴布韦等等相关嘉宾,聚集留尼汪隆重举办关帝节,并为圣皮埃尔关帝庙开光剪彩。留尼汪关帝庙向世人展示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展示了留尼汪华侨华人的勇敢和坚毅,记录了留尼汪华人华侨在留尼汪的血泪史、苦难史、奋斗史、贡献史。正如留尼汪关帝文协董事会会长侯沐凯(Alex HOW-CHOONG)在关帝庙关帝圣像开光仪式上所言:“这座庙宇的建造是为了纪念祖先和关帝的美德和价值观:勇敢、忠诚和善良。我希望这些能够激励所有来参观这座神庙的人。”侯沐凯就是信仰关帝,成长壮大起来的勇敢坚毅的华裔企业家。

一、直面坎坷,自我提高

明代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所言:“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生不可能所有的事情知都会如你所愿,一帆风顺,万事如意,要学会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寻找解决的办法。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从世界客都·中国梅州漂洋过海来到留尼汪的侯聪创在留尼汪与侨生曾惠珍结合了,1952年10月,侯先生夫妇在留尼汪生下来侯沐凯。在侯沐凯11岁时,侯聪创去世了,侯沐凯与其母曾惠珍相依为命。

客家人是汉族的重要民系族群,客家先民来自中原,经过一千多年的不断迁徙,客家人遍布全球。客家人的信仰是以中原汉族的民间信仰为主,客家人认为关帝忠义,客家人将农历五月十三定为关圣帝君诞辰日,每个寺庙都有关公雕像,很多客家家长会将自己的小孩儿过继给关帝。关帝的青龙偃月刀能使顽皮的小孩儿变得温顺乖巧,关刀还能帮助小孩儿在成长过程中斩开难关,顺利前行,关公信仰在客家地区盛行。

在广袤富饶的中华大地上,关公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中国前外交部长李肇星还曾坦率地指出:“如果你不了解关公文化,在国外和我们华人几乎没有共同语言。”海外华人华侨把兴建关庙,敬拜关公,作为凝聚民族合力、传承中华文化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

随着客家人的不断迁徙,客家人对关帝的信仰也随之传播,正如留尼汪关帝文协董事会副会长曾昭轩所言:“我们从唐山(中国)来到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仅要谋生,而且还要忍受各种歧视,我们除了可以跟少数的同乡人诉说,我们也想与当地人信仰的天主、安拉诉说,但是他们听不懂我们的话,我们只好前往关帝庙,向关帝尽情地倾诉,因为在这里,只有他才能听懂我的话,帮我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和曾昭轩一样,生长在留尼汪的客家人侯沐凯,信仰关帝。他耳濡目染了客家人的勤劳勇敢,深知老一辈华侨们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漂洋过海来到留尼汪。深知客家人吃苦耐劳、团结奋进、无所畏惧、开拓进取的客家精神,就是关公精神的充分体现,侯沐凯在父母亲的带领下从小就参与关帝庙的虔诚祭拜活动,坚信关帝爷能够保佑他们平安,保佑他们创业成功;而且在平时的工作与生活中,他始终践行忠义仁勇,倡导担当的勇气,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还在社会上获得了尊重。因此,关帝建设、客家精神深深地扎根于侯沐凯的灵魂深处。

客家先民多世家贵胄,书香门第,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客家人从中原带走的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重视教育、发展教育。重视教育,为了改变了客家人的命运,客家人历经艰难险阻,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成为开拓创新、民系发达的客家民系,屹立在世界。

受到客家人传统思想的影响,为了改变命运,侯沐凯认真读书学习,上个世纪70年代,侯沐凯在留尼汪本土的高等商学院读完预科,由于成绩优秀,侯沐凯进入法国巴黎高等商业与管理学院,修完了管理控制研究所的进修课程,学业完成后,侯沐凯回到了留尼汪。

二、抓住商机,自强不息

在留尼汪,1975年侯沐凯AGR公司法人,经销农用设备。1978年,侯沐凯首先进入Nouvelles Galerie集团工作。1980年,参加HOW-CHOONG家族企业管理委员会,经营社区环境服务、家庭垃圾收集、废物处理站的管理、运动地板、园林绿化等,后来,侯沐凯还从事过一些与商业有关的工作,涉及汽车、农业设备、制香油、保险、银行、资本投资、证券交易等领域,行业跨度大,社会经验丰富。

2004年侯沐凯创立了BAE有限公司,并担任法人。2007年,侯沐凯凭借着自己非凡的商业头脑和管理能力,创设了SAS LOGISTISUD公司,担任主席,建立物流仓储管理平台,至今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物流行业取得成绩后,侯沐凯将目光投入到新行业,从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清洁能源的生产,1993年,创立了废物收集和处理公司,开展进行垃圾分类,将金属、玻璃、木材等分离,再加工,再利用;利用太阳能来提供更为完整的能源焚烧垃圾,发电;用新方法,如利用厌氧菌消化垃圾中的生物物质,制作肥料等,对垃圾进行深化处理,让世人看到了商业模式革新的曙光。

上个世纪70年代末,于巴黎高等商业学校管理系毕业并返回留尼汪工作,后于第二大城市圣皮埃尔当选中小商人联合会会长。1985-1993年,担任SYPMER CGPME主席,1986年-1991年,担任留尼汪工商联合会会长,作为成为首位年轻的华人会长,专门负责飞机场、港口管理及技术人员培训。1991-1993年,电信新技术SEM PROTEL主席。1991-1994年担任航空公司RAA总经理。1993-1998年,担任留尼汪大区议会议员。如今,侯沐凯是法国中留商会会长(ACCR)、圣皮埃尔中华关帝文化协会会长,同时也兼任着多家公司董事、协会主席及留尼汪华人社团领导人。从商业投资到社会管理,从政治建设到文化传承,他的成就为当地华人树立了标杆,也对留尼汪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成功的华裔留尼汪企业家,侯沐凯的商业人生足以体现他那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客家硬颈精神,同时这也是来自无所畏惧、勇于开拓的关公精神。如今,侯沐凯的仓储和冷藏产业位居留尼汪的首位,同时,侯沐凯在留尼汪的垃圾处理厂成为非洲区的样版,不仅处理了留尼汪的垃圾,而且还处理周边的垃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凸显。

三、信仰关帝,和谐团结

留尼汪是风情万种的海岛,留尼汪(La Reunion)就是“团结”,在留尼汪华侨华人之间、留尼汪华侨华人侨社团内部,侨社团之间都是非常团结的,正是因为团结,促进和保障了留尼汪华侨华人事业的发展,促进和保障了留尼汪侨社团事业的发展,团结成为留尼汪华侨华人的重要标志。

留尼汪先后建起利涉堂、世昌堂、圣皮埃尔等4座关帝庙,还成立了关帝协会,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年以来,每年都要公开举行可以说是家庭类、社团类关帝文化活动和关帝联谊会。

关公崇拜就成了华人团体在异国他乡的一种精神寄托。侯沐凯不仅将“忠义仁勇”的关公精神付诸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维护着这一连接海外华人的精神纽带,通过提升华裔留尼汪人的文化认同感,来增强华人团体的凝聚力。

从2004年开始,侯沐凯每次都会参与关帝节的活动,在侯沐凯看来,华裔留尼汪人的具有传奇色彩的成功之路,并非因为他们是天才,而是因为他们勇于拼搏,互帮互助,善于抓住机遇,在商业贸易发展中找准华人团体的定位。老一辈的侨胞们多数经营零售业,以油盐柴米为主,全岛几千家商店,80%以上都在华人华侨手中,可以说是执商业之牛耳,在经济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的企业文化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中国教育会让人有一种奋斗感和团结感,还会带到工作和生活中,他甚至称客家人为“团结的战士”,华裔留尼汪人从小就具有战斗(工作)欲望,对事业的渴望意味着他们永远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而且,对从事小商品贸易买卖的华人来说,独自面对市场的波动的风险是巨大的,如果将所有当地的华人华侨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在与其他商人竞争时,就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不仅仅在商业方面,在其他方面无不如此。尤其从非洲各处华人华侨历史来看,关帝庙就具有这样的凝聚人心的功能。

通过侨胞之间、侨胞与留尼汪人之间、侨社团、社团之间的交流沟通,形成“我们是华裔的留尼汪人,而不是居住在留尼汪的中国人”的概念,中华文化的根脉融入各种事物中。在庆祝活动的促进下,身在异邦的留尼汪华侨华人仍然记住自己的根脉,始终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中国成分”在留尼汪的华人华侨团体中继承和不断发展,关帝文化的团体价值观和中华文化传递出来,与其他留尼汪人分享,同根、同源、同心、同德的关公精神,不仅成为留尼汪侨胞的自强之源,也成为团结各族人民的重要工具,正是这种关帝精神的团结之“义”成就了华裔留尼汪人的成功。

在海外华侨华人中,关公文化的“仁”,还表现在邻国之间的守望相助与勠力同心。印度洋几大岛国地理位置相近,热带海岛风情浓郁,但又各具特色,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更应该互帮互助,实现优势互补。

与留尼汪同为印度洋七大岛国之一的毛里求斯和马达加斯,在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全球战略上,享有共同利益,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侯沐凯希望他们这类独具特色的小岛国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在竞争中求发展,发展中求繁荣。毛里求斯是一个金融平台,留尼汪是一个连接欧洲的发展平台,而马达加斯加则在农业发展上具有巨大潜力。齐心协力,携手共进才是作为留尼汪中华商会主席侯沐凯所期待看到的。如今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就为印度洋岛国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了共商共建共享的重要实践平台。侯沐凯在经济论坛的发言中评价说,这条“海丝之路”穿越了印度洋,岛国伙伴们更要抓住这大好的发展机遇,共同建立起有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历“远”弥坚的关帝精神随着华人华侨传播到世界各地,也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得到新的诠释,侯沐凯渴望印度洋各大岛国能够矢力同心、互帮互助,也正是体现了关公之“仁”。

侯沐凯曾在2017年8月留尼汪中华商会和留尼汪大区议会共同举办的中国--留尼汪经济论坛上表示:“世界的引擎可能会在20年后成为非洲,留尼汪不一定家喻户晓,但作为印度洋上的法属岛屿,我们特色就是种族多元化——一种留尼汪式的新文化,因宽容而再生的联合的、共融的、绚丽多姿的留尼汪岛风情。我们必须发挥我们的优势,壮大自身力量,增强财富和资产,这恰恰是不能被低估的。”

四、信仰关帝,热爱桑梓

侯沐凯作为现任的留尼汪关帝协会会长,继承历任会长对关帝的热爱之情,秉承弘扬关公文化及其价值观念和人格精神,一直致力于通过唤起华人对故乡的集体记忆,激发华人互助合作的精神,传承和弘扬了忠义等传统道德,让这个团体更具凝聚力。

也许是因为关公文化的牵引,也许是客家文化的吸引,2000年,侯沐凯回到家乡梅州开展了寻根活动,深深地感到现在的祖(籍)国母亲充满活力,吸引着他和更多的海外游子渴望常回来感受她的美好与强大,从此,侯沐凯与祖(籍)国、家乡的联系与日俱增。

2004年,受国务院侨办邀请,作为留尼汪商会会长的侯沐凯,带领留尼汪华人企业家访华团一行10人赴广东参观考察。同时,侯沐凯还邀请祖(籍)国、家乡人员前往留尼汪参加关帝节,感受远离家乡,寄身异国勤奋劳作的留尼汪的华侨华人团体,在关帝这一维系中华文化的唯一纽带下,生时追随关公忠义互助精神,死后依傍关帝慈善威严神灵的感人之情。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侯沐凯就如何开展中国与留尼汪开展经济合作方面进行了探讨。侯沐凯认为:“一带一路就是为了实现互联互通,通过‘五通’来实现世界之‘合’,消除‘分’之苦”。侯沐凯进行了分析了留尼汪的情况,指出来:一是留尼汪有天然的理区位优势,留尼汪地处印度洋,是法国海外省,是联结非洲、欧洲的纽带,是进入欧洲市场的一块跳板,可以成为中法开发第三方市场的样板,留尼汪可以借“一带一路”的乘法效应,加快发展。二是留尼汪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多元文化优势,可以吸引成千上万中国游客,获得巨大发展。三是留尼汪有一大批经济实力强大的侨胞、侨商,他们熟悉法国和中国的情况,有利于加强经济合作等优势。此外,侯沐凯认为,关帝文化是他们华人团体共同的文化记忆,是海外游子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传承、弘扬与实践。侯沐凯希望通过对关帝节这一传统节日的庆祝,算作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在留尼汪的重要一站,以关帝崇拜和关帝文化为精神纽带与中国建立起更紧密的关系。

长期以来,侯沐凯作为华人商业团体的领袖和标杆,非常重视中国和法国留尼汪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侯沐凯的公司一直致力于建立更多的物流通道,以非洲为枢纽,一方面与中国建立联系,另一方面与欧洲建立联系。这条海上路线将进一步加速非洲的港口,机场,铁路等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为此,侯沐凯竭力想要实现的,就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让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真正惠及广大民众,进而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打造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全球化。正如,在出席中国和留尼汪经济论坛时,侯沐凯指出:“我们不是在谈论传统贸易,而是在谈论与中国的新战略”。

关公忠义仁勇的精神,关公的“忠”,是指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忠于集体,忠于自己选择事业;关公的“义”,指的是遵循社会正义和朋友之间的义气,既是一种侠义,也是一种大义,更是一种信义精神;关公的“仁”,是指仁德施政,仁爱民众,体现道德文明的大爱、博爱,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热爱人、尊重人、理解人、同情人、善待人、帮助人;关公的“勇”,指的是勇猛善战,勇冠三军,体现的是一种勇武精神,它的本质就是激励人们勇于担当,勇于拼搏,勇于创业,勇于创新。关公对国家以忠诚,对人民以仁爱,对朋友以信义,对敌人以勇敢,这种品格和精神,以及重承诺、守信用,坦诚待人,见义勇为等等优良品格和德行,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是永远也不应该抛弃的。

猜你喜欢
关公客家人华人
何为“华人”?
藏传佛教关公信仰新论
关公面前耍大刀
关公
关公
客家人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