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工匠精神的价值导向及制度保障

2020-12-01 03:12刘瑾李冰
青年时代 2020年25期
关键词:价值导向制度保障工匠精神

刘瑾 李冰

摘 要:工匠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敬业、诚实守信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内核,对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发展意义重大。工匠精神培育应以敬业专注创新、爱国奉献诚信等为价值导向,建构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衔接的工匠精神。目前,工匠精神培育面临着产权制度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文化建设滞后等制约因素。对此,笔者认为,应推动产权制度、市场机制和文化制度建设,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工匠精神;价值导向;制度保障

一、引言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正在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这种制造业转型升级不仅离不开科技创新、政策支持、结构调整、万众创业等因素的强力支持,还离不开数以亿计的具有敬业精神、崇尚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制造的一线产业工人,而工匠精神就是培养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产业工人的重要精神力量。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所以,应当将工匠精神作为推动中国制造转型的重要精神力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简称“核心价值观”)引领工匠精神培育,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二、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导向

(一)以敬业、专注、革新的传统文化精神为价值导向

“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工匠精神就要求劳动者在制造物品时,追求精益求精、精良制造,将所有的智慧、情感、想象和精力都投入制造活动,将物品做得没有瑕疵、完美无缺。从文化内涵上看,工匠精神以敬业、专注、创新等为基本价值内核。首先,敬业乐群的敬业精神。中国古人对工匠精神极为推崇,将爱岗敬业作为做人立身之本,孔子就提出“修己以敬”“敬业乐群”的主张。其次,精益求精的专注精神。中国古人将工匠精神提升至道的境界,庄子的“庖丁解牛”故事流传至今,表达了对道技合一的工匠精神的推崇;中国古代的蚕丝、花丝镶嵌、瓷器、金银错、掐丝、炸珠、累丝等传统工艺的制作流程繁杂,成品精美绝伦,都体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再次,鼎故革新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以新颖独特、独具匠心等为重要价值取向,体现了勇于突破旧的束缚、不断探索新经验的创新精神。比如,中国在高铁、5G、电子商务等领域的突破创新,就体现了敢于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

(二)以爱国、奉献、诚信的时代价值精神为价值导向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定》提出,应当大力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劳动精神,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高度认同。首先,工匠精神是一种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家国情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工匠精神体现了道术合一、德艺双馨的道德精神,表达了对理想人格和完美境界的追求。所以,拥有工匠精神的人必定是踏踏实实做事、追求精益求精的劳动者,其高尚的职业素养背后往往是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因为,只有当内心深处充满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时,劳动者才会将全部的精力、思想、智慧、创造和激情都投入生产制造之中。其次,工匠精神是一种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敬业精神。拥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常会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地思考和工作,一丝不苟地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这无疑是一种勤奋踏实、爱岗敬业的劳动精神,充分体现了主流价值观的价值导向。此外,工匠精神是一种诚信做事、诚信做人的诚信精神。“诚者,天之道也;信者,人之本也。”诚信是立身处世的基本道德原则,也是职业生涯中的基本职业要求。工匠精神始终将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等作为基本价值原则,努力创造出完美的劳动产品,这无疑体现了为人处事的诚信原则。

三、工匠精神培育的影响因素

(一)产权制度影响工匠精神培育

清晰、规范、科学的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前提,也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制度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动产权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_》(以下简称“《知识产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建立了完善的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但在产权关系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政企不分现象仍比较明显,国有或集体企业中产权关系不明晰,所有权和经营权关系不畅等问题仍比较多。此外,经过多年的制度建设,虽然我国产权保护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但在少数地方或领域仍存在以公权力侵犯或占有私人产权等问题,在行政执法、司法执行中也存在侵犯他人财产权的现象[1]。

(二)市场机制影響工匠精神培育

工匠精神培育与市场竞争秩序、市场监管机制等有着密切联系,如果市场竞争无序、制假卖假泛滥、市场信用缺失、潜规则横行,必然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竞争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主体会挖空心思地投机钻营、钻法律空子等,必然会影响工匠精神培育。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大力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不断完善市场监管机制,推动市场秩序建设,但在市场竞争中仍面临着虚假宣传、行业竞争、盗版侵权等不正当竞争问题。在知识产权领域,侵犯版权、著作权、专利权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如网络平台中的盗版影视作品、内容侵权现象仍时有发生。再如,央视每年3·15晚会都会让许多企业绷紧神经,生怕被央视曝光,这些充分说明许多企业在产品质量、市场竞争等方面有不规范行为[2]。

(三)社会文化影响工匠精神培育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社会竞争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整天忙于工作、生活、娱乐等,很难静下心来学习某项技能、打磨某个产品。在功利主义思想影响下,人们更习惯于追求“短、平、快”,对待工作或事业往往是“差不多就行”,不愿像坐冷板凳一样“精雕细琢”“用心打磨”等,更期望投入就有回报、努力就能见效。这种急功近利、只求速效的心态在社会上仍有较大影响力,如在学校教育中人们往往将升学率、就业率等作为评价标准,将学校教育简单地等同于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在生产制造中,企业往往将利润作为唯一标准,忽视了产品质量、科技创新等,这些给工匠精神培育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四、工匠精神培育的制度保障

(一)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产权制度保障

应当以《物权法》为法律基础,不断推动财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充分保护劳动者的不动产权、债券、抵押权、质押权等。比如,应当严厉打击各种随意侵犯私人产权,随意扣押企业财务的行为,杜绝以公权力随意侵犯或占有个人财产权。此外,还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以《著作权法》《知识产权法》等为基础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充分保护劳动者的精神产品,激发劳动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比如,应当严厉打击商标侵权、版权侵权、专利侵权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劳动者的精神创造成果,让潜心搞科研、踏踏实实搞生产的劳动者得到实惠和好处,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企业或个人的创新意识、质量意识等[3]。

(二)为工匠精神培育营造良好市场秩序

应当将市场秩序建设作为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前提,不断完善市场监管机制,提高市场竞争的规范性和公平性。比如,应当严厉打击各种偷税漏税、行业垄断、虚假宣传、制假贩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将扰亂市场秩序、欺骗消费者的市场主体驱逐出去,引导市场主体以技术创新、产品质量、优质服务等参与市场竞争。此外,应当完善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当前,中国制造面临着大而不强的发展困境,迫切需要提质增效,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在这种情况下,应以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建设为出发点,推动中国制造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比如,应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为法律依据,建设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完善质量黑名单制度、质量追溯机制等,鼓励市场主体在精益生产、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最后,应当对金融、司法、工商、互联网平台等部门的市场信息进行整合,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机制,同时要加大对失信人员的处罚力度,让弄虚作假、缺乏诚信者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三)为工匠精神培育建构合理文化机制

应当加强文化传播和职业教育机制建设,为工匠精神培育营造良好文化环境。首先,建立以工匠精神为重要内容的舆论传播机制,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传播工匠精神,营造一种尊重工匠、崇尚创新、追求卓越的社会文化氛围。其次,建立以工匠精神为重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机制,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文化建设之中,培养更多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现代工匠。此外,深入开展社会价值观教育,建立全流程、全覆盖的价值观教育机制,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一夜暴富、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等不良社会现象,培养青少年干一行爱一行、能吃苦肯钻研的价值观念。比如,应当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观,使大学生能够从基层做起、从一线做起,以爱岗敬业、勤奋能干、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每一份工作[4]。

工匠精神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所以,笔者建议,应当将工匠精神培育作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工匠精神培育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参考文献:

[1]蔡秀玲,余熙.德日工匠精神形成的制度基础及其启示[J].亚太经济,2016(5):99-105.

[2]陶慧.工匠精神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联动协同机制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9(7):99-100.

[3]施思.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价值与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11):79-80.

[4]王永和,朱禹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工匠精神的融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6):10-12.

猜你喜欢
价值导向制度保障工匠精神
法官独立制度之保障
简析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琅琊榜》浅评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