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思达”教学法的应用

2020-12-02 18:01福建省福清市城关小学江丽钦
青年心理 2020年32期
关键词:思达读思达表达能力

福建省福清市城关小学 江丽钦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和议题。特别是“读思达”教学策略的应用,是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形式的创新和改变,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领域的研究重点,引发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热议和思考。

一、“读思达”教学法的核心理念

“读思达”教学理论是由著名教育家余文森教授提出的,在教育界受到多方推崇。“读思达”教学法,是将当前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充分阅读和理解,然后进行自我意识的加工和提炼,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过程。一方面,“读思达”教学法是将传统的学习模式进行科学的升级和创新,特别是对传统学习思维的有效突破,让学生借助加工理论,对相关知识进行“知识输入、知识加工、知识输出”等流程,从而让陌生的知识成为自身可以灵活掌握的内容。另一方面,“读思达”教学法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为我国小学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现状

(一)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不足

近年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阅读能力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在语文阅读课程教学中,小学生存在阅读速度过慢、阅读理解能力较弱、阅读分析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不仅影响了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还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和内容。另一方面,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在课堂中让学生集体朗读,学生缺乏足够的锻炼机会,课后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因此,鉴于相关问题的连带效应,会进一步影响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生在阅读中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大多是由相关教师将一些总结性的语言进行灌输,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思考能力较弱,对文章的梳理和总结缺乏自己的独立意识,一味地依靠教师给予的答案进行分析,这会进一步加剧学生的懒惰意识。众所周知,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课程,需要经过精读、细读、研读三个过程,从而在阅读过程中建立独立意识,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些内容是教师无法给予的,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因此,思考能力的缺乏,会进一步加剧问题的潜在影响,成为阻碍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障碍。

(三)小学生语文阅读表达能力有限

由于小学生阅读能力不足、思考能力有限,引发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无效表达。表达不仅仅是将心中所想充分地说明和表述,还要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进行梳理和总结,然后利用自身的语言进行表达,从而实现表达能力的提升。不少学生缺乏良好的表达能力,主要原因是自身的基础较弱,尤其是阅读能力、思考能力不强,无法对文章进行分析和总结,更加无法进行语言的组织和编排,从而导致文章阅读后,无法产生任何有效的记忆,更加无法收获新的知识。

三、“读思达”教学法的实践应用分析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为了有效改善学生阅读能力,本文借助“读思达”教学法的实践应用,开展相关教学方式的理论研究,随机选取六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作为教学方式的研究对象,其中A 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B 班级采用“读思达”教学法。为保障试验课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A、B 班学生数量、教师资源相同。A、B 两个班级学生,在阅读速度、阅读准确度、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差距不大。

教学初期,学生普遍存在阅读方面的问题,特别是表达能力较差。一方面,表达能力是众多能力的有效结合,是对学生阅读内容的综合评价;另一方面,学生阅读能力有所欠缺,进一步说明改变教学方式的必要性。因此在B 班运用“读思达”教学法,让学生的阅读、思考、表达等多个方面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在系统层面改善学生的阅读问题。通过一个学期的综合教学,对A、B 班进行综合性评定测试,发现B 班级同学在阅读速度、阅读准确度、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均有较为良好的提升,其中B 班级表现优异的同学增长成效高达50%,效果显著。

显而易见,采用“读思达”教学法的B 班,在阅读精确度、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方面具有极为明显的提升。不仅如此,B 班中的优秀学生占比更大,进一步说明“读思达”教学法是切实有效的。一方面,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较为明显,说明“读思达”教学法在学生心中的接受程度较好;另一方面,结合对应的测试项目,说明“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发挥出较为突出的教学优势。

四、“读思达”教学法的有效性分析

(一)“读思达”教学法的理念升级

虽然利用A、B 班教学试验的方式取得的结果存在试验数据过少等问题,但“读思达”教学法确实可以切实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阅读能力问题。“读思达”教学法的持续应用,是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升级和创新,以“认识知识—加工知识—输出知识”为路线,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相应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认可。同时在相关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对新的教学方式产生一定的好奇心,进一步为阅读课程的有效教学提供重要的帮助。

(二)“读思达”教学法的实践价值

以小学六年级《只有一个地球》阅读教学为例,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阅读文章,了解《只有一个地球》的基本内容,然后以“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为案例,让学生联想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影响,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深入的反思和研究。首先,在课后开展有关地球的文章阅读,从而体现“读”的价值;其次,要鼓励学生思考,地球是怎么形成的,地球有多大,体现“思”;最后,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核心思想,体现“达”。让学生的思维和逻辑与文章的理念相融合,彻底将文章读懂,深刻了解文章的精髓和意义,才能在阅读过程中,与文章的核心思想产生共鸣,进而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相应的能力。“读思达”教学法更倾向于学生个人能力的改善和提升,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不仅仅是成绩的有效提升,还有助于学生建立独立思考逻辑,以及问题的把控和分析还有文章的概括和总结等相关内容,充分说明“读思达”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价值。

五、“读思达”教学法的应用建议

“读思达”教学法的教学成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强化:一方面,需要相关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灵活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小学六年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授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自行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进行阅读。文章阅读后,学生可以结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总结自身对文章的理解,对鲁迅先生的生平进行探寻和掌握。通过文章的观点进行剖析和解读,同时提出不同的结论和观点。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为例,让学生了解这段话的潜在含义,然后开展相关内容的研究。充分“读思达”的教学策略,让学生逐步形成相应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着重注意学生独立思维以及表达能力的有效培养,从而实现对传统教学策略的超越和升级。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对应的教学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阅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充满好奇心,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学策略上转化为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上。“读思达”教学法的应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建立给予了重要的帮助和支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近一学期的探索和尝试,进一步说明“读思达”教学策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极为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时可以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路径,深化学生多种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建立,助力学生逻辑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不断提升,可以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思达读思达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读思达”教学法的数学学科实践
浅谈“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
营造“六和”数学课堂 彰显“读思达”魅力
汽车轴承的疲劳耐久分析与研究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探究
姜思达的人生三路向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