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后动机性访谈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与血压控制效果临床观察

2020-12-02 08:52谭静秦宗群
医药前沿 2020年32期
关键词:动机依从性血压

谭静 秦宗群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 广西 桂林 541002)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发展,高血压发病率呈递增趋势。目前,临床暂无彻底治愈高血压的药物,只能依靠降压药维持血压稳定,并通过健康教育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能力,确保患者治疗效果[1]。传统的健康教育重在提供建议,而在改变行为方面效果不佳,难以保证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提升。动机性访谈是侧重于行为改变的一种护理模式,通过人际交流引导患者发现和克服自身矛盾心理,进而有效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纠正不良行为或用药不依从行为,保证用药治疗效果[2-3]。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出院后动机性访谈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依从性与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支持下,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100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 例,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研究同意参与协议。参照组:男33 例,女17 例;年龄62 ~80(72.34 同意本研究)岁;病程1 ~5(3.22 程同意本研)年。研究组:男35 例,女15 例;年龄60 ~78(71.86 组:男研究)岁;病程1~6(3.54 程组:男研)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纳入标准:听说功能正常;生活自理能力正常;同意和配合出院后连续随访2 个月。排除标准:智力及语言障碍者;合并严重并发症者;经治疗出院时血压控制不稳定者。

1.2 方法

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大致内容:每月邀请高血压专家举办专题讲座1 次,并发放健康宣传手册,让患者了解规律用药、健康生活行为、科学合理饮食等内容;每个月在社区向患者提供1 次义务血压测量和面对面咨询。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研究组出院后继续动机性访谈干预,具体如下:(1)第一次访谈干预:由具有心理学咨询师资质和沟通技巧的访谈者对患者进行个性化访谈交流,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评估患者的血压控制影响因素,并使用自我效能问卷和知信行问卷评估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与知信行水平,以了解和掌握其心理主要矛盾,开展初次干预。(2)第二次访谈干预:本次干预目的在于强化上次访谈干预,针对患者矛盾心理实施应对措施,并对其良好改变行为,给予其表扬和夸赞,满足患者自豪感,以树立坚持改变的信心。同时还要根据患者行为改变情况调整干预措施,以加强彼此的信任。(3)第三至五次访谈干预:护理人员引导患者自由阐述在以往解决问题当中遇到的问题,了解其矛盾心理的阶段,再从患者的立场出发,让其提出可以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中出现的困难。护理人员从专业的角度与患者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并利用心理学的沟通方法,分析其矛盾心理,让患者了解改变行为和用药依从性的利与弊,同时也对患者上个阶段的良好表现给予表扬,加强其下一个阶段行为干预的信心。(4)最后一次访谈:护理人员随意与患者交谈并总结全干预过程患者的体会与行为改变成绩,鼓励其继续坚持,同时也要根据患者出现的问题给予进一步修改建议,建立微信交流平台,让患者积极与相关人员保持联系和沟通,定期测定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与知信行水平。

1.3 观察指标

(1)服药依从性评估:患者主动接受药物治疗,并遵医嘱按时、定量、长期坚持用药,且治疗期间未擅自停药或换药,可评为完全依从;患者未按照医嘱定时、定量坚持用药,评为部分依从;患者在治疗期间擅自间断用药、停药以及换药,则评为完全不依从。服药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总例数。(2)检测和比较两组1 周、4 周、8 周的血压水平,正常血压是低于140/90mmHg,最理想血压是低于120/80mmHg。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正常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

研究组服药完全依从率高于参照组(P <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1 周、4 周、8 周的血压水平

两组干预后1 周的血压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研究组干预后4 周、8 周的血压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干预后1 周、4 周、8 周的血压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参照组干预后1 周与干预后4 周、8 周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干预后1 周、4 周、8 周的血压水平(±s,mmHg)

组别 例数 干预后1 周 干预后4 周 干预后8 周收缩压 舒张压 收缩压 舒张压 收缩压 舒张压研究组 50 132.69±4.63 86.13±2.46 149.86±86 97.25±2.01 153.97±2.43 98.16±2.25参照组 50 135.49±4.28 85.97±2.63 134.55±3.16* 85.37±2.81* 136.11±4.59* 84.89±2.97*t 0.26 0.13 2.58 3.16 3.47 3.58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控制高血压稳定性需要患者严格约束自身的行为,规范饮食习惯,提高用药依从性,才能减少影响血压控制的因素。常规健康宣教只能改变患者的意识,但难以让患者坚持行为改变,故在提高用药依从性方面收效甚微。而动机访谈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咨询方式,通过改变患者的动机,以达到改变其用药行为、生活行为的目的,能够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维持用药控制血压稳定的效果[4-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服药完全依从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无可比性(P <0.05),这是因为常规护理知识注重健康宣教,培养患者健康意识,但在改变其行为方面比较薄弱,故难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行为。而继续动机性访谈干预通过克服患者在危险行为与健康行为之间的矛盾心理,引导其改变不良或危险行为,积极采纳健康行为,才能让患者作出行为改变,同时给予鼓励和夸赞,树立患者继续坚持的信心,逐渐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遵医用药依从性[6-7]。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1 周的血压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干预后4 周、8 周的血压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干预后1 周、4 周、8 周的血压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参照组干预后1 周与干预后4 周、8 周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是因为常规护理只能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让患者自行改变,但因其矛盾心理,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影响用药依从性,降低用药治疗效果,使血液控制情况不佳。而在继续动机性访谈干预中,以患者为中心,应用引导的方式提高交谈效果,通过运用专业的沟通技巧和方法,营造良好、轻松、支持的氛围与治疗环境,激起患者内心深处渴望改变目前不良现状的期望和动机,让其主动、积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给予支持,增强其改变行为的信心,从而有效维持良好的行为习惯,确保血压控制的效果;另外,访谈的连续性可以给予患者长期的支持和鼓励,不断改正不足和解决问题,帮助其提高坚持下去的自信心,从而提高患者坚持用药治疗和生活行为改变的积极性,维持血压稳定性[8]。

综上所述,采用出院后动机性访谈干预可有效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院后的用药依从性,有效保持血压的稳定性。

猜你喜欢
动机依从性血压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稳住血压过好冬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动机不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