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硝唑栓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效果

2020-12-02 07:46郭瀚洲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30期
关键词:老年性阴道炎

郭瀚洲

【摘要】 目的 研究甲硝唑栓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效果。方法 15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甲硝唑栓治疗, 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雌激素软膏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疗前后激素水平、治疗后复发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促卵泡激素(FSH)为(153.45±51.24)IU/L、雌二醇(E2)为(46.84±12.67)pg/ml均优于对照组的(117.34±35.21)IU/L、(32.78±11.23)pg/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3%、复发率为9.33%均低于对照组的24.00%、25.33%,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采取甲硝唑栓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 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以及激素水平,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复发率, 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老年性阴道炎;甲硝唑栓;雌激素软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0.063

老年性阴道炎是因老年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降低, 致使阴道黏膜萎缩, 减少阴道里面的乳酸杆菌, 从而导致阴道的防御功能下降, 病原体侵入到阴道内, 引发阴道炎症[1]。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 且感觉到外阴的不适, 以及伴有外阴的瘙痒等症状, 阴道会产生分泌物, 为淡黄色, 严重时可呈现为脓血性, 甚至是会发生癌变, 发生此种情况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为此, 本院选取于2011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接治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患者采取甲硝唑栓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 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5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75例。对照组年龄52~

76岁, 平均年龄(63.21±5.56)岁;病程为6~31 d, 平均病程为(17.45±4.67)d。研究组年龄51~77岁, 平均年龄(63.53±5.76)岁;病程为7~32 d, 平均病程为(17.63±4.80)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悉且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相关症状均体现为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的患者;②通过阴道窥器检查, 表现为阴道老年性改变, 主要体现在上皮萎缩、皱襞消失, 阴道粘膜充血, 有散在小出血点或点状出血斑, 有时有浅表溃疡等的患者。

1. 2. 2 排除标准 ①患有严重器官功能性障碍疾病的患者;②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③过敏体质的患者;④无法配合此次研究的患者。

1. 3 方法

1. 3. 1 对照组 患者采取甲硝唑栓(哈尔滨欧替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9218)治疗, 于晚间将药物送至阴道后穹隆位置, 1 g/次, 1次/d。7 d为1个疗程, 治疗3个疗程。

1. 3. 2 研究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雌激素软膏(新疆新姿源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51718)治疗, 晚间采取送药器具将药物送至阴道后深处, 1 g/次, 1次/d。7 d为1个疗程, 治疗3个疗程。嘱咐患者治疗期间禁止洗浴、服用抗生素类药物等, 防止药效受到影响。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激素水平、治疗后复发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通过治疗后, 相关症状均已得到改善;有效:患者通过治疗后, 相关症状均有所改善;无效:患者通过治疗后, 相关症状均无改善, 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00%。不良反应包括:乳房胀痛、下腹胀、外阴不适。复发情况判定:患者治疗3个月后, 对其进行随访, 观察其治疗后有无复发情况, 并进行统计比较。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激素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FSH、E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 4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复发7例, 对照组患者复发19例, 研究组复发率为9.33%低于对照组的25.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性阴道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 该病发生在绝经后的老年妇女, 其可由多种原因导致引发[2]。大多数患得老年性阴道炎患者均是因为更年期之后雌激素减少以及消失后引起, 更年期到来后, 女姓卵巢功能则会发生降低情况, 雌激素减少则会造成局部组织逐渐萎缩, 阴道分泌物减少, 导致阴道过于干燥, 阴道内pH增高, 以及局部抵抗力有降低等情况, 更容易因为摩擦发生损伤, 使得各种致病菌侵入感染发生炎症。另外, 不注意卫生也是导致女性发生老年性阴道炎的重要因素, 如有些女性平时不注意勤换洗内衣裤或洗完的内衣裤放在角落阴干, 与其他衣物同洗, 未及时清洁会阴部位以及在大小便后擦拭不正确等均能够导致病菌感染, 从而引发老年性阴道炎。同时还因自身有其他疾病, 若患有其他的妇科疾病, 例如卵巢功能早衰、经手术切除双侧卵巢、盆腔放疗后均能导致老年性阴道炎发生[3]。

临床上通常采取甲硝唑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 其是治疗该疾病最为常用的药物, 是一种硝基咪唑衍生物, 有着较好的抑制细菌作用, 且对缺氧情况下生长的细胞、厌氧微生物可有效起到杀菌的效果[4]。另外其还有抗厌氧菌的作用, 对细菌脱氧核糖核酸合成有着较好的抑制作用, 从而可有效阻止细菌生长、使其凋零。但是在停药一段后, 则会发生复发现象, 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雌激素软膏属于一种天然性的药物, 该药物成分提取于天然物质, 作用机理相似于机体自身雌激素, 通过于阴道内用药, 可以直接作用在阴部组织的炎症位置, 给出较高浓度的雌激素环境, 对阴道内乳酸杆菌数量予以增加, 能够显著提高阴道抵抗力, 有效减少阴道分泌物, 确保了阴道内的清洁度, 在短时间内不需要联合使用孕激素, 可对子宫内膜病变予以有效控制, 效果比较显著。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得知,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研究组激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李艳侠等[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进一步证明, 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起到协同作用, 且优越性高, 有助于维持阴道内酸碱平衡的维持, 可对FSH、E2水平予以提高, 增加阴道黏膜的厚度, 有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 同时能够对阴道抗病能力予以提高, 改善阴道内环境, 降低PH值, 对细菌的生长以及繁殖起到抑制作用。阴道内用药, 可有效降低胃肠道刺激, 安全有效。通过结果比较可以充分证明, 甲硝唑栓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单一的甲硝唑栓。

综上所述, 对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采取甲硝唑栓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 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以及激素水平,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复发率, 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伟. 甲硝唑栓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效果. 中国继續医学教育, 2019, 25(4):123-124.

[2] 郑利平. 老年性阴道炎病人采用甲硝唑栓与结合雌激素软膏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 13(23):1243-1244.

[3] 道红娟, 顾东梅, 陈文静. 老年性阴道炎运用甲硝唑栓联合雌激素治疗的效果分析. 母婴世界, 2018, 16(17):100.

[4] 元万芹, 王国荣, 李萍, 等. 倍美力软膏配合复方甲硝唑栓对老年性阴道炎患者血清性激素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中国妇幼保健, 2018, 33(5):1045-1048.

[5] 李艳侠, 屈艳华. 甲硝唑栓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评估.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23(27):313.

[收稿日期:2020-05-18]

猜你喜欢
老年性阴道炎
护理干预在老年性阴道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甲硝唑栓联合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分析
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甲硝唑、雌激素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银尔舒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中药熏洗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甲硝唑与雌激素治疗老年性阴道炎临床观察
甲硝唑栓联合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分析
中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药效分析
六味地黄方联合保妇康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观察
探究老年性阴道炎运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