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1E”法在选煤厂介耗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

2020-12-03 03:13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20年11期
关键词:煤泥选煤厂介质

南 鹏

(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吕梁山煤电有限公司选煤厂,山西 吕梁 033102)

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吕梁山煤电有限公司选煤厂(以下简称吕梁山选煤厂)为矿区型选煤厂,主要入洗吕梁公司所属木瓜、店坪2个矿的原煤。主要洗选工艺为:选前脱泥,50~1.00 mm粒级原煤采用有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1.00~0.25 mm粗煤泥采用三锥粗煤泥水介旋流器分选,小于0.25 mm煤泥采用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分选,设计年入洗量3.00 Mt。主要产品为11级焦精煤(Ad不大于10.50%、St,d不大于1.0%、挥发分Vdaf不大于23.00%)和热值16.72 MJ/kg的洗混煤。

“4M1E”法指人员(Man)、机器(Machine)、物料(Material)、方法(Method)、环境(Environments),故合称“4M1E”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机、物、法、环现场管理五大要素[1-4]。吕梁山选煤厂在介耗管理的实践中,通过创新性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4M1E”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1 “4M1E”法要素简述

“4M1E”法在特定的工厂和管理环境下,有着特定的意义和引申,结合选煤厂实际生产情况,“4M1E”法五大要素引申如下:

人(Man):指在现场的所有人员,包括选煤厂管理人员、一线生产岗位工、设备检修工等一切从事生产作业相关的人。

机(Machine):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等辅助用具。

物(Material):指物料,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料、材料、配件等。

法(Method):顾名思义,方法技术。指生产过程中所需遵循的规章制度。它包括但不限于:作业指导书,标准工序指引,生产图纸,生产计划表,产品作业标准,检验标准,各种操作规程等。

环(Environments):指环境,可理解为选煤厂为实现特定的生产目的而确立的工艺流程系统及工作氛围。

2 “4M1E”法应用实践

传统管理理念中,选煤介耗管理往往从管理损失和技术损失两个方面切入[5],比较笼统模糊,没有明确的管理方向和目标,往往收效甚微。

“4M1E”法运用全面管理理论,将可能影响介质消耗的要素分为人、机、物、法、环五大类,出现问题时,由5个要素逐一进行查找与排除,最终精准定向找出问题症结所在,提高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对五大要素的具体管理实践内容展开阐述。

2.1 人员(Man)

人员是现场管理五大要素中的核心,人与人、人与其它四大管理因素的组合是现场生产要素最基本的组合。现场的一切生产活动、各项管理工作都要现场的人去掌握、去操作、去完成。现场管理的执行与优化,仅靠少数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是不够的,必须依靠现场大部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广大员工参与管理[6]。

在介耗管理体系中,针对人的因素,吕梁选煤厂特别制定相应制度、配套政策,规范人的行为。比如出台《介耗管理奖惩考核制度》,将介耗高低与相关岗位人员工资直接挂钩;制定《介质管理系统人员分工职责》,明确各个单位在管理体系中所承担的责任与权利,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事事有规范;组织相关人员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取长补短,使现场管理措施与制度常态化进步,不断迭代更新等等。通过有效管理,实现了管理序列和技术序列的长足进步。

2.2 机器(Machine)

机器是通过人员操作或自动运行,实现一定功能性的设备或工具的统称。机器贯穿于一切生产作业过程中,是实现一定功能的基础保障,可以说,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就是机器的进步。尤其是在选煤厂生产作业现场,由几百甚至上千台机器组成一个为了实现特定功能的完整序列,在现场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往往在选煤现场机电设备管理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管理观念和手段都比较落后,还没有真正从粗放向精细转变。

2.2.1 推行TPM管理模式

针对选煤厂机电设备管理观念落后,早在2017年,就开始推行TPM(全员检修管理)模式,即:一种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方式,其主要点就在“生产维修”及“全员参与”上。通过建立一个全系统员工参与的生产维修活动,使设备性能达到最优[7]。

2.2.2 实现机电设备管理信息化

为了解决现场设备管理手段陈旧的问题,选煤厂从2018年起推广实施设备信息二维码管理系统。

机电科以设备台账管理为核心,以设备日常管理为基础,对现场所有生产设备进行了一次大盘点。将二维码识别技术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引入设备管理。用手机摄像功能扫描设备二维码,手机就立即显示设备的型号、功能、用途、规格、厂家、设备包机人、大型配件检修日期等消息,可以使管理人员、检修人员在检查设备时,能及时准确的掌握设备的关键信息,为设备的规范管理提供了有效手段。引入二维码技术管理设备,实现了对设备的有效监管,在异动、巡检、维护等环节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设备管理综合效能,以信息化手段支撑保障设备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2.2.3 构建设备智能点检系统

目前设备智能点检系统作为吕梁山选煤厂智能化建设子系统之一,正在进行推进。设备智能点检系统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通讯、检测、维护等技术手段与企业设备管理融为一体,实现企业设备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2.3 物料(Material)

即与介质消耗相关的原材料,包括入洗原料煤、磁铁矿粉、制备悬浮液的用水、设备配件材料等。

2.3.1 入洗原料煤

原料煤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分选环境的好坏。原料煤变好,分选密度升高,精煤产率升高,会使介质系统负荷增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介质消耗;原料煤末煤含量增大,会使脱泥困难,系统往往需要打更大的分流量才能保持悬浮液的相对稳定,也会使介质增大。为此,吕梁山选煤厂专门制定《入洗原料煤质量检测办法》,对原料煤质量加强检测,明确了检测项目、检测频次及检测结果的分析报送,为后续洗选管理环节提供技术依据。

2.3.2 磁铁矿粉

磁铁矿粉作为选煤厂的加重介质,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消耗程度的高低。根据国标GB/T 18711—2002《选煤用磁铁矿粉试验方法》、GB/T 35052—2018《选煤厂重介质旋流器悬浮液中磁性物含量的测定方法》及行业标准MT/T 1017—2007《选煤用磁铁矿粉》的规定[8-10],选煤用磁铁矿粉各项指标最好能达到或优于如下指标:真密度大于4.5 g/cm3,磁性物含量大于95%,粒度组成小于45μm含量大于90%,外在水分小于8.0%,全硫含量小于3.0%。

2.3.3 洗选用水

选煤厂洗选用水最重要的用途之一是作为脱泥筛或脱介筛的喷淋用水。如果水中含有细粒、高灰、高粘度的悬浮物,将会给脱泥、脱介环节带来不利的影响,降低煤泥、重介质脱除率,进而增加介质消耗。根据GB/T 35051—2018《选煤厂洗水闭路循环等级》[11]的规定,选煤厂洗水闭路循环等级为一、二、三级,重介选煤对应洗水浓度为≤0.5 g/L、≤1.5 g/L、≤5.0 g/L,目前吕梁山选煤厂已经达到新国标规定的洗水闭路循环一级标准,实现清水选煤,闭路循环。

2.3.4 材料配件

材料配件等零部件是支撑机电设备、工艺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生产现场运行效率的高低。一方面,吕梁山选煤厂设立专业的供应组,对外沟通上级公司供应职能部门与供货商,对内进行材配消耗考核管理,将材料配件异常消耗、质量问题直接与上级供应部门和供货商进行无缝沟通,实现管理层级扁平化、管理重心下沉化。另一方面,积极推行修旧利废、群众性技术革新项目,大幅提高材料配件使用周期与使用效果。例如吕梁山选煤厂2018年研发“高开孔率弧形筛板”,比普通弧形筛板开孔率提高63%,使用寿命延长2~3倍,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2.4 方法Method

这里的方法指的是规程、制度、指导书及各种标准文件。生产现场所有的方法,都是现场种种生产要素的有机组合,初衷都是为了保障投入与产出的转换过程的高效正常进行。现场管理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根据变化的情况对生产要素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合理配置的过程,其实就是方法不断完善升级的过程。

在吕梁山选煤厂,与生产相关的6大类,共计70余项制度已经实现标准化管理。例如《生产例会制度》、《异常质量波动汇报程序》、《磁铁矿粉计量检测程序》、《选煤厂工艺管理制度》等,每年进行完善修编,汇编成书,下发到各单位;各关键岗位作业指导书,每季度进行一次完善修改;每年组织专家对选煤厂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复审认证;坚持每日召开生产例会,坚持周检巡查不断线。管理的方法,不仅做到了口口相传,心中有数,更做到了痕迹化、标准化和自我革新升级。

2.5 环境Environments

环境是一个广义的词语,这里特指选煤工艺流程及工作氛围。

2.5.1 选煤工艺流程

吕梁山选煤厂自建厂以来,一直重视科技创新投入与先进管理理念革新。在降低介耗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几年一个大台阶,介质消耗不断降低,逐渐逼近国内同类型选煤厂一流水平。如:2012年进行了预脱介系统改造;2014年实施原煤分级分选技改,增加粗煤泥单独分选环节,实现了原生煤泥的预先脱除、预先分选;2017年完成精煤磁选主再选工艺改造;2018—2019年,开始总结运用“4M1E”法进行介耗管理。自2005年投产以来,通过不断技改改造,选煤厂介质系统单位小时通过量较原设计增大75%,实现了洗选工艺流程的不断完善升级和优化,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5.2 工作氛围

现场管理属于基层管理,是直接作用于操作层面的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操作是否合理高效,直接影响现场管理的水平。

为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特别配套出台《介耗考核奖惩办法》、《选煤厂关键岗位考核激励政策》等制度,对相关业务人员和操作司机个人按月进行奖惩工资考核,达到了“奖的心动,罚的心疼”的考核约束氛围。

车间队组管理方面,运用契约化管理考核机制,与车间正职签订《契约化管理合同》,在成本方面,着重对大型材料消耗进行管控,奖罚结果按月兑现到车间整体工资,使介耗管理的职责落到每个人头上。

3 “4M1E”法应用效果

在近些年技改基础上,通过创新“4M1E”管理法,选煤厂介质消耗大幅降低:2012年进行了预脱介系统改造,介耗降到3 kg/t左右;2014年实施原煤分级分选技改,增加粗煤泥单独分选环节,实现了原生煤泥的预先脱除、预先分选,介耗由改造前3 kg/t降低到1.5 kg/t;2017年完成精煤磁选主再选工艺改造,介耗降低到1.2 kg/t;2018—2019年,总结运用“4M1E”法进行介耗管理,目前介耗大约0.8~0.9 kg/t,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 结 语

在介耗管控上,吕梁山选煤厂在不断进行技术改造的基础上,更积极地进行管理方法的创新,在原“4M1E”法要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升华,探索出适合选煤厂介质消耗管理过程的新要素,并付诸于实践,实现管理内容精准化、流程化和要素化,构建并实现了全面过程化管理体系,在技术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上,做出了颇具意义的探索。

猜你喜欢
煤泥选煤厂介质
宫颈癌调强计划在水与介质中蒙特卡罗计算的剂量差异
小保当选煤厂设计特点分析
信息交流介质的演化与选择偏好
煤泥深度脱水提质增效改造实践
煤泥成型燃烧技术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应用
选煤厂手选矸石系统技术改造及智能选矸可行性分析
田庄选煤厂煤泥减量改造研究
浅谈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煤泥运行
Compton散射下啁啾脉冲介质非线性传播
光的反射折射和全反射的理解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