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心颗粒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12-03 19:51张丽淑
医药前沿 2020年25期
关键词:缬沙坦心功能心肌

张丽淑

(陕西师范大学学府医院内科 陕西 西安 710019)

慢性心力衰竭为临床常见疾病,是多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综合征,为心血管疾病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案主要是药物治疗、短时血流动力学转变为长时间、修复性治疗方案,及时纠正神经内分泌异常,改善心脏衰竭,临床常用药物包括:依那普利、缬沙坦等,但长期西药治疗可导致肝肾功能损伤,依从性下降[1-2]。中药治疗该病可发挥整体调节作用,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缬沙坦为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抑制醛固酮释放、抑制血管收缩,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稳心颗粒为中药复方制剂,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冠脉血流量,改善心室舒张功能[3]。

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28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作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5 月—2019 年5 月我院收治128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组,每组均为64 例,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34 例,女性患者30 例,年龄为41 ~79 岁,平均年龄(62.93±7.53)岁,病程1 ~7 年,平均病程(3.25±0.96)年,Ⅲ级患者35 例、Ⅳ级患者29 例;对照组男性患者35 例,女性患者29 例,年龄为42 ~77 岁,平均年龄(61.86±6.18)岁,病程1 ~6 年,平均病程(3.59±0.74)年,Ⅲ级患者37 例、Ⅳ级患者27 例。患者家属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临床诊断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心脏病分级标准为Ⅲ级、Ⅳ级。排除标准:不配合治疗、药物过敏、严重内科疾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肝肾功能不全、血流动力学障碍、肺动脉高压等。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利尿、强心、扩血管等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应用缬沙坦治疗,每次80mg,每日1 次。实验组患者加用稳心颗粒治疗,每次9g,每日3 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心功能测定包括:应用超声心动仪测定心率(HR)、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水平。生活质量:应用SF-36 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调查,量表内容包括:生活满意度、健康指数、情感指数,将每个维度的粗积分转换为0 ~100 的标准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及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利用SPSS15.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n(%)表示计数资料,(±s)表示计量资料,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利用χ2检验与t 检验,P <0.05 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水平差异

治疗前,两组的HR、LVEDd、LVEF、FS 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HR、LVEDd、LVEF、FS 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水平比较(±s)

注:两组治疗后比较,t=2.85、9.85、8.75、4.34,aP <0.05。

组别n时间HR(次) LVEDd(mm) LVEF(%)FS(%)实验组64 治疗前85.25±7.18 71.43±3.59 29.53±3.91 15.39±2.95治疗后71.54±6.13a 56.01±2.85a 49.28±5.81a 25.68±3.99a t 7.2616.8214.1010.37 P<0.05<0.05<0.05<0.05对照组64 治疗前85.71±6.79 70.97±4.02 28.77±3.57 14.92±2.65治疗后77.29±8.01 63.76±2.71 36.79±4.15 20.62±4.25 t 4.017.447.335.69 P<0.05<0.05<0.05<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差异

治疗前,两组的生活满意度、健康指数、情感指数评分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生活满意度、健康指数、情感指数评分均有所提高,且实验组患者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注:两组治疗后比较,t=4.76、7.96、5.68,aP <0.05。

组别n例数生活满意度健康指数情感指数实验组64治疗前60.97±8.1264.29±5.0962.75±9.93治疗后88.66±12.59a 85.62±6.71a 87.09±11.45a t--9.2412.668.03 P--<0.05<0.05<0.05对照组64治疗前61.21±8.9563.85±4.9561.99±8.86治疗后73.21±10.24 72.04±5.2770.01±9.73 t--4.416.363.05 P--<0.05<0.05<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使得慢性心功能衰竭的临床发生率越来越高,给我国居民身心健康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该疾病主要是心肌收缩力降低,导致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组织器官关注不完全导致循环功能障碍。其发病机制为激活肾上腺素能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肾素过度分泌,进入恶性损坏,治疗关键在于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阻断心肌重构[4-5]。以往临床治疗慢性心功能衰竭多采用单一西药治疗,缬沙坦则为常用西药。该药物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有效抑制Ⅰ受体。文献报道[6],缬沙坦可改善血流动力学,逆转心肌细胞肥大,避免心血管重构生理改变,降低三酰甘油水平,产生保护心肌作用。但单一西药治疗往往“治标不治本”,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而中医学认为,慢性心功能衰竭属于“喘症、胸痹”等范畴,患者病位主要在心与血脉,病机为心气虚乏、瘀血阻络,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因此,治疗该疾病应以活血化瘀、滋阴益气为主,并与西药联合治疗,达到治标又治本。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HR、LVEDd、LVEF、FS 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 <0.05);该结果提示,稳心颗粒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主要是因为,其一,稳心颗粒为中药复方制剂,组方包括:三七、琥珀、黄精、甘松、党参等,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冠脉血流量,改善心室舒张功能。其中三七可改善心肌缺氧缺血,黄精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功效,甘松可抑制动作电位,提高心肌耐受缺氧能力,党参可提高心肌输出量,避免血栓形成[7-8]。其二,缬沙坦作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将其与稳心颗粒联用,则能进一步增强扩张心肌、改善血流动力学作用,降低炎性水平,降低心输出量,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使患者能“治标又治本”。当患者的心肌张力与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时,则能缓解心肌缺血、缺氧症状,进而改善其心功能。其三,两种药物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延缓病情发展,促进患者康复。在本次研究中还发现,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生活满意度、健康指数、情感指数同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P <0.05);该结果提示,稳心颗粒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衰竭,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是因为,经过联合用药治疗,患者的心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使其心衰症状得以缓解,并减轻对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影响,使其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综上所述,稳心颗粒联合缬沙坦可有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高患者心功能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缬沙坦心功能心肌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心功能如何分级?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复合心肌补片对小鼠梗死心肌的修复效果观察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