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时代关键词解读

2020-12-03 05:19
中国医院院长 2020年21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医疗医院

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之下,从宏观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医疗体系再造、医疗新基建,到微观的院内学科布局、流程再造,博“疫”与进化交织,导引行业前行。

9月26日上午,第十四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主论坛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这样一个变局时代增添了新的变量。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进化发展,也因为博“疫”而增添新的变量。

后疫时代,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2020年年会主论坛摘取两个关键词,就是博“疫”论和进化论。在这样一个特色时空背景下,从宏观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医疗体系再造、医疗新基建,到微观的院内学科布局、流程再造,业界一众顶尖讲者将会和数千名与会者一起,深入解剖这两个关键词。

本次主论坛由《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主办,由百济神州独家赞助。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执行院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刘远立主持本届年会主论坛。

刘远立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执行院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

姚冠华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

姚冠华:厦门疫情防控实践

“厦门本土病例仅35例,但是入境感染者目前已经超过130人。而且,目前在厦门进行医学观察的人数超过8000人。”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姚冠华抛出一组数字。

厦门地处东南沿海,也是境内外经贸交流密切、人员往来频繁的经济特区。尽管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厦门当地疫情防控的挑战依然重重。

面对上述压力,姚冠华特别指出,厦门从四个方面着手应对本地疫情防控。

首先,厦门市一直把好“三关”,入口关、检测关、社区关,有力保障本地疫情防控。

其次,厦门市持续优化服务,有序防控疫情。在入境人员管控上,厦门市持续整合海关、边检和卫健的通关工作,优化分流服务。同时,厦门市指定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附属杏林分院为定点医院,集中收治患者。

而且,针对隔离人员,政府从政策宣介、法律服务,到信息咨询、情绪安抚,再到爱心礼包、免费口罩等,提供全方位贴心服务。

第三,厦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重点人群摸排、医疗救治、疾控密切接触者管理、重点人群康复管理的全闭环疫情溯源系统。

第四,厦门市创新健康服务,在疫情期间开通千名家庭医生线上咨询问诊,多举措减少交叉感染。同时,厦门还为慢病居民提供在线复诊服务,实现从线上诊疗到长处方续方,处方流转,网上购药,并配送到家的互联网医疗新模式。特别是,针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厦门可以通过平台预约上门看诊和护理服务。

由于上述努力,在全国重点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中,厦门在33个直辖市、省会及计划单列市中位列榜首,国务院指导组评价“有力、有序、有效”。

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姚冠华指出,厦门此后还将从三个方面推动“健康厦门”提升计划。

在医疗救治方面,厦门市力争“打造全国一流公共卫生体系”。政府将提升改造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建立厦门市公共卫生中心。同时,厦门还将五通佰翔会展中心作为方舱医院选址,参照武汉市、浙江省方舱医院建设技术标准进行设计规划。

同时,厦门市还将研究综合医院“平疫结合”规划,保证综合医院在需要时能迅速开放大量传染病病床。姚冠华补充,政府还将对当地医疗机构发热、呼吸、肠道门诊等进行标准化建设,还将补齐卫生急救体系短板。

在提升基层能力上,厦门市有意建设多层级公共卫生监测体系;还将为街道、乡镇防控工作配备具有公共卫生背景的工作人员。

在完善保障建设方面,厦门市也将有一系列举措。他特别提到,加大对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提升重大疫情检测能力;支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打造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疾控机构。

郭燕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

郭燕红:推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我国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快速提升,整体形势良好,呈现‘四升一降’的总态势。根据国际权威杂志《柳叶刀》的排名,我国HAQ(医疗质量和可及性)全球排名从1990年的110位提高到2016年的48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9月26日指出。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疗质量建设。十九大报告特别提出“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成立之初还提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医疗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卫生健康委从四个方面推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郭燕红介绍。

在优化资源布局上,国家卫生健康委通过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医疗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等建设,增加优质资源总量;通过支持健康扶贫、援疆援藏、社会办医、医联(共)体建设、县医院能力建设、互联网医疗等,促进优质资源下沉。

在加强质量管理上,郭燕红指出,国家卫生健康委持续推进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体系、医疗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建设。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郭燕红指出,国家卫生健康委还持续推动专科建设,关注高质量发展文化氛围营造。

经过多方努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取得一些成绩,特别是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同时,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依然存在一些挑战。比如,医疗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医疗新业态、新技术发展迅速,管理监管质控跟不上;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尤其是医疗质量管理能力依然滞后。郭燕红指出,医疗质量管理人员力量不足;机构规模扩张导致摊薄效应;医疗质量管理人员能力不足;医疗质量管理岗位吸引力不足。

面对上述挑战,她指出,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以下若干方面进行改进。

坚持推动发展,加强专科能力建设。她指出,“做好2019年和2020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和评估工作;做好‘十四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规划;继续做好国家医疗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

坚持质量为先,推动医疗机构实现“三个转变,三个提高”。

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医院感染控制;按照平战结合的方针加强防范化解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做好患者安全、信息安全、平安医院等安全管理工作。

坚持提升管理。郭燕红指出,机构管理、人员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行风建设都要不断强化。

除此之外,她还提到,坚持优化服务,改善就诊环境,完善预约服务,推广日间诊疗等;坚持以评促建,绩效考核、医院评审、专项评价都会持续完善。

最后,她还重点强调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樊嘉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

樊嘉:建设国际医学科创中心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规划建设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力争建设成为创新型、开放型、世界型的科创中心。我们将会对有意愿的企业、研究所、医院、大学全面开放,最终能够形成更多创新应用的成果。”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院长樊嘉9月26日指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医院一直致力于构筑和完善自身的科技创新体系。

作为国内一流医学中心,中山医院持续整合科技资源配置。目前,医院拥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5个上海市研究所、15个复旦大学研究所。从2015年起,医院整合上述基础研究资源,建立临床医学研究院。此后,医院还成立以疾病为核心的多学科临床诊疗中心。除此之外,医院还建立肿瘤防治中心,整合肿瘤防诊治康复资源;建立精准医学中心,瞄准医学研究前沿;建立生物治疗中心,瞄准临床技术前沿;建立转化医学中心,促进学科交叉和成果转化。

临床需求问题导向,则是中山医院科技创新体系的特色。医院在科研处增设临床研究管理科;同时设立临床研究专项基金。这些举措旨在推动医院临床研究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建设;开展医院牵头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建立可推广应用的疾病诊治专家共识或规范化方案。

樊嘉特别补充,临床研究专项基金目前每年配套资金2000万元,用于资助多中心临床研究、临床研究人员海外研修。而且,医院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临床研究合作,第一批启动肿瘤、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肾脏、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镜诊疗等学科。同时,医院自2014年以来举办六届临床新技术应用推广奖,286项新技术获得认证。

同时,中山医院还特别注重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樊嘉指出,医院要抓住“关键人才”培养;还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建设专业人才梯队;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实行差异化的薪酬管理体制,希望“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充足,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的人才梯队”。

为了引导科创人才培养,中山医院设立院级科研基金和医院人才培养基金。他还补充,医院梳理人才结构,按需设岗,特别是选拔70后、80后担任科主任、副主任;探索双职称发展路径,以卓越医师“临床医学博士后”为试点,探索研究系列职称发展路径,培养高水准专科人才。

最后,中山医院注重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樊嘉指出,医学专利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专利全程管理,从全院创新科研项目遴选、培育、对接;医院还持续优化构建专利转化标准化流程。

“专利成功转让之后,实际到账金额的80%奖励给发明人课题组,激励科研创新;成功代理医院专利转化,中介方可获取最高20%实际到账金额收益”。樊嘉还透露,中山医院专利转化占上海三甲医院总量的半壁江山。

王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

王辰:主诊医生负责制应与规培衔接

“医学人才培养,须与做好医生职业发展规划并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在9月26日主论坛上指出。

作为国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政策的主要倡导者、设计者与推动者之一,王辰院士在第十四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主论坛的演讲聚焦“主诊医师负责制”,提出将规培与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衔接起来。

目前,在很多医院,即使已经接受长时间规范化培训的年轻医生在完成规培后还是不能独立看病,而是又回到以住院医师身份继续承担类似规培医生的工作。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年轻医师的成长和职业发展,让参加规培的医学生对规培后的职业前景不清晰明朗,由此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过慢产生焦虑感。在这样的情况下,王辰院士指出,清晰地设计年轻医生的职业发展路径至为重要(图1)。

建立主诊医师负责制,与住培、专培制度有机衔接,让规培结业后的年轻医生立即担任主诊医师,独立诊治患者。王辰解释,主诊医师负责制是指经住培后取得专业医师资格或经专培后取得专科医师资格后的执医方式;主诊医师全面、全权、全责、全过程负责患者医疗工作;主诊医生负责制也是国际通行的医疗执业与管理模式。

王辰继续补充,主诊医生负责制,“有利于年轻医生成长发展,高年资医生业务提升”。同时,由于其“医疗效率高,医疗责任明确”,患者也能获得高效、优质、连续的医疗照护。除此之外,主诊医师负责制还可以“显著减少住培、专培基地医院的自有医生”;基层也可以“获得大批规培后的优质医生”。

王辰院士一一列举主诊医生负责制的优势,并强调将之与住培、专培制度的规培制度衔接,有利于“形成清晰合理的医生职业发展路径”“形成科学的医疗行业人事制度、生产关系”。

图1 临床医生培养与执业路径

目前,国内邵逸夫医院、华西医院、中日医院等一批医院已初步建立主诊医生负责制。王辰院士着重指出,这样的改革“会对既有权力和利益格局有所影响,会遇到一些阻力,同时需要配以护理垂直式管理、全院统一床位调配等系列改革”。而且,与国际上一般的主诊医师负责制不同,这是一项“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管理体系改革,需要完成以往‘三级查房制度’的转型”,但这项改革有利于“构建新型医疗生产关系”,能够激发“新的医疗生产力”,是中国医院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

刘玉村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

刘玉村:路在脚下

“新冠肺炎是一场人和自然界的博弈和战争。这场‘战争’给世界带来的损失预计会超过两次世界大战。在这样一场战争中,中国是战胜国,引领着世界的方向。”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9月26日在主论坛上指出。

一贯的个性化语言风格始终贯穿他的整场演讲。“我们真的是一唱雄鸡天下红”,他开场借用第十四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的主形象设计,总结2020年上半年抗疫之战的形势。面对全场数千名同道,刘玉村陈述,“抗疫之路也是我们共同走过来的”。

话锋一转,“一次疫情的结束可能即是下一场疫情的开始”。说到此处,刘玉村特别点出,“大家可能觉得这个话太悬乎。而且,有人会说这个话谁都会说。但是,它是一个永恒的道理,这次结束了一定会有下一次。2003年到现在是17年,也可能缩短到13年。现在也许就进入到下一个疫情的潜伏期。”

“因此,我要强调‘防患于未然’;如果防不了未然,就必须能‘救急于水火’。”刘玉村强调。

面对随时可能遭遇的公共卫生挑战,他进一步提出医院需要“战时,过得去;平时,过得好”。“这场抗疫之战,我们大家暂时已经都过去了,有的可能过得从容,有的应对得很仓促。再遇到类似战斗,都希望更从容”。

为了能够更加从容,无论是大型三甲医院,还是地市医院,抑或是县级医院,都要基于自己的辐射范围,明确自己的定位。刘玉村补充,“我们都要有一个很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在场所有的院长们,你在一个什么位置的医院就要干什么样的事”。

“平时过得好,对每一个单位都是一样的。如果平时过不好,战时肯定就过不去。平时过得好,战时才能过得去。”刘玉村指出,医院平时就要积蓄力量。

紧接着,他从五个方面解释医院如何积蓄力量,首先是要“选得出”,有足够充足的优秀人才储备;还要“派得动”,则跟医院文化氛围和党建引领有关系。除此之外,还要“上得去”,具备应有的技术实力,满足达到社会期待的目标,“到了重症病房,降低患者病亡率”;同时也要“下得来”,比如援鄂医疗队就无一感染,反映出“医院的水平、行业的水准、国家的医疗水平”。最后则是“回得到”,“回到医院再也无人提及,跟没有发生过一样”是不行的,表彰应该要有,“晋升也应该适当侧重”,也是医院的文化氛围。

“不断进步的是学识和技能,是学科布局;永恒不变的是文化和修养,是人文情怀。”刘玉村特别强调。

付强 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付强:基于博“疫”论的公立医院改革发展之思

“恩格斯曾经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公立医院的改革发展和公共卫生体系的改造,也一定会以重大的进步作为疫情洗礼的补偿。”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付强在9月26日主论坛上指出。

对于医院来说,付强指出,“这不是一次纯粹的医疗卫生应急,这是一场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战争”。“抗疫之战”是“人民战争”,需要“坚强的统一领导,全面的社会参与,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抗疫之战”也是“阻击战”,阻止疫情传播主要依赖传统的筛查、隔离和集中收治患病者等非药物/疫苗干预措施。而且,“抗疫之战”也是一场“总体战”,既要“全力做好域内医疗救治,保一方平安”;也要“倾力驰援湖北武汉救治主战场,夺取全国胜利”。

“战疫以遭遇战开启,应急救治首战始于武汉,主战场始终在武汉,最终的决胜之战也在武汉。这场决胜之战是在肃清除武汉湖北外全国各地的‘外围之敌’后,集中全力发起的全面战略反攻,是一场最终实现动态‘清零’目标的疫情歼灭战。”付强进一步解释。

经历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疾病控制的体系建设不再单纯牵涉疾控部门,也不再单纯是公共卫生事务”。付强指出,应急和预警体系层面,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要相互协同;在救治体系层面,要完善综合医院传染病区建设发展,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作用等。“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过程中,公立医院不能缺位”。

“切实重视并促进医院感染控制学科发展,强化针对医务人员的全职业周期感控教育培训;促进感控与相关专业协同发展,培养感控人才,铸造高素质感控队伍”。付强还强调改进国家重大感染疾病监测预警机制:整合现有监测系统功能,建立满足“临床症状”监测要求的区域性、信息化国家重大感染性疾病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国家重大感染性疾病与生物安全“危急值”管理机制;推动跨机构、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的监测数据共享,推进人工智能应用与重大感染性疾病防治的结合,提高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的准确性和效率。

“历经疫情洗礼的公立医院踏上发展进化新征程”。付强指出,“价值医疗引领疫后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换挡提速、转型升级”。

对照着一张国产大飞机的图片,付强进一步阐述,“价值医疗相当于飞机的机头,把握整体方向;整合医疗则是机身,平战结合要把所有医疗资源有效融合在机身上,共同做好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基准医疗和智慧医疗则是飞机的两翼。最后,分级诊疗则是平衡作用的飞机尾翼”。

梁万年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司长

梁万年: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四个维度

“信息化的发展,大数据、远程医疗、人工智能正在冲击医疗服务体系。而且,这个体系谁也挡不住,必须张开双臂来迎接它,迎接得越早越主动。我自己的专业是公共卫生,过去流行病学调查追溯传染源困难重重,现在大数据技术就能够实现精准定位。”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指出,新技术正在激化公立医院发展模式,也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不可忽视的变革因素。

公立医院从2009年深化新一轮医改以来,从2010年到2018年一直瞄准体制机制的改革,尤其是围绕着运行机制推进公立医院的改革,改革重点是外部的政府治理体系,包括政府投入、医保、药品招标采购、编制人事薪酬等等。从2017年开始,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等改革逐渐被放在重要位置,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应运而生。梁万年简短回顾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到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程。

他进一步提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在医疗体系布局上,医疗资源一定要把公立医院作为主体来进行配置,公立医院的主体地位不能变;同时也要保证优质资源尽量均衡布局。梁万年强调。

“县医院的建设是今后一段时间的重中之重,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的基本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医疗区域中心的辐射作用也要发挥出来。

他也特别强调医疗体系布局还要持续推进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服务体系建设,“切入点也是在县级医院”。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也要关注发展模式的变化。过去,公立医院虽然也承担很多公卫工作,但是医院始终以医疗为重点,甚至有可能将公卫视为负担。梁万年指出,“这一理念必须改变,公立医院必须承担相应公共卫生职能,在科室设置、人员配置、薪酬考核等方面都要加强。”

在发展模式上,他还提醒公立医院关注新技术变革的冲击。过去很多人拒绝远程医疗、大数据技术,“总是强调医疗服务是独特的,必须是面对面的。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大家都用了,一旦用了以后,都感觉很方便”。

公立医院高质量也要关注效率问题。“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必须把经济运行、运营管理放在核心位置,但是公立医院对此关注度不够。”梁万年强调。

“在一家医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文化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而且,他还特别强调,“医院管理者不要空谈以患者为中心,要谈以员工为中心”。让员工满意,“他们也会让服务对象满意”。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医疗医院
北京某公立医院合同管理与控制的实践探索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试析公立医院采购工作的内部控制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萌萌兔医院
新医改下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探究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