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糖耐量冠心病病人128-VCTCA影像学特点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血小板分布宽度的关系

2020-12-03 03:41崔铱婕康文杰范多娇周志强陈雅静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21期
关键词:糖耐量结果显示宽度

崔铱婕,李 颖,王 峥,杜 宇,李 丽,康文杰,范多娇,周志强,陈雅静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成年人心血管类疾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1]。研究表明,斑块所致动脉管腔狭窄并非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唯一的相关因素,其危害性取决于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决定病人预后的因素是斑块的质而不是量,非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是指具有薄型和破裂型纤维帽的斑块,系不稳定性斑块[2]。不稳定斑块的斑块破裂可使内皮下基质蛋白暴露,表面粗糙,诱发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释放的活性物质从多个环节参与激活内外源性凝血反应,加速血栓的形成[3]。现阶段随着临床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多数学者指出,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存在密切关系[4]。此外,有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病人中冠心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多数冠心病病人伴随出现空腹血糖受损、葡萄糖耐量受损等,且部分病人已逐渐发展至糖尿病,对病人预后产生较大影响[5]。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属于非侵入性操作,可有效获取病人血流储备分数[6]。但不同糖耐量冠心病病人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影像学特点仍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不同糖耐量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病人128层容积CT冠状动脉造影(128-VCTCA)影像学特点,并分析糖耐量与冠状动脉狭窄、血小板分布宽度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进行糖耐量试验及血糖水平检测,2型糖尿病(T2DM)诊断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7]。将300例病人按血糖水平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组)、糖耐量受损(IGT)组和T2DM组。NGT组108例,男58例,女50例,年龄47~79(63.39±11.28)岁;IGT组100例,男57例,女43例,年龄50~81(64.38±10.22)岁;T2DM组92例,男47例,女45例,年龄52~80(65.27±11.21)岁。3组病人性别、年龄、基础病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病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心血管内科学》[8]中冠心病诊断标准;②符合《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9]诊疗适应证;③糖耐量检测符合《糖尿病筛查和诊断》[10]中的相关标准。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心律失常、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及心肺功能异常病人;②合并意识障碍、精神疾病、听力障碍或语言障碍病人;③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④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病人;⑤中途死亡、转院、退出或随访期失联病人。

1.4 方法 利用西门子128层CT机进行扫描检查,正确连接放置心电导联,扫描前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屏气进行扫描6~10 s,尽可能扩张冠状动脉显影,指导病人有效控制心率75 次/min,自膈肌至气管分叉下方进行扫描,包括整个心脏,以4.5~5.5 mL/s流速注射对比剂碘帕醇1.0 mL/kg,注射30 mL生理盐水,设置扫描延迟约6 s,触发阈值100 HU,检查完成后将扫描获取数据传输至工作站处理。

本研究中采用SYNTAX评分标准[11]对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估,包括病变数、优势型、病变特征、病变血管节段数,每节段冠状动脉SYNTAX评分=狭窄程度权重系数×每节段权重系数+病变特征权重系数,其中0~22分为轻度冠状动脉病变,23~32分为中度冠状动脉病变,33分以上为重度冠状动脉病变。采集病人空腹静脉血,检测病人血小板分布宽度。

2 结 果

2.1 病人128-VCTCA影像学扫描检测表现 本研究中采用128-VCTCA影像学进行扫描,检查结果显示,NGT病人回旋支近段致密影,最大狭窄10%(见图1A),IGT病人右冠状动脉近段多发致密影,最大狭窄20%(见图1B),T2DM病人左前降支近段多发致密影,最大狭窄60%(见图1C)。详见图1。

图1 128-VCTCA影像学扫描检测典型病例图

2.2 3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 随着IGT加重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明显加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72,P<0.05)。详见表1。

表1 3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 单位:例

2.3 3组血小板分布宽度比较 随着IGT加重冠心病病人血小板分布宽度呈明显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3组血小板分布宽度比较(±s) 单位:%

2.4 糖耐量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血小板分布宽度的相关性 冠心病病人糖耐量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血小板分布宽度呈正相关(P<0.05)。详见表3。

表3 糖耐量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血小板分布宽度的相关性

3 讨 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临床中又称为冠心病,是目前临床中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性疾病[12]。近年来有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冠心病临床发病率及病死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因而及时对病人病情进行评估并及时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控制病人病情进展并降低病人死亡率的关键性环节[13]。目前,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是临床对冠心病进行影像学检查并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属于创伤性检查方案,可能对病人血管内膜造成损伤,因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14]。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进步,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去空间-时间分辨率得以显著改善,128-VCTCA可更为准确且客观地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且伴随着图像后处理技术和算法的升级,可获得高分辨率、清晰的图像,以逐渐受到广大一线临床工作者的重视[15]。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128-VCTCA对病人进行扫描检查后可有效评估病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利于明确病人病变类型。采用128-VCTCA扫描检查后可有效分析病人待检测区表面钙化积分,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参考指标。

有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病人多伴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且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及体型肥胖均可能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此外,性别、年龄、病毒感染、家族遗传、季节变化等不可控因素也可能是冠心病的影响因素[16]。目前,我国冠心病临床中呈现明显的年轻化特征,逐渐引起社会及医学界的广泛关注[17]。且随着多项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糖耐量异常与冠心病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18]。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病人IGT加重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血小板分布宽度明显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糖耐量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呈正相关。有研究结果显示,高血糖常导致冠心病病人预后不良并可能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且可影响病人核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可降低纤维蛋白溶解活性、脂代谢功能及使凝血功能出现紊乱,并可能增加血液黏稠度、血流阻力及促进血小板聚集[19]。血管内皮受损、炎症反应增强可导致病人机体出现应激状态,加速病人血液出现高度凝血状态,加快血管内粥样斑块及血栓形成,进而增加冠状动脉闭塞风险[20]。本研究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人糖耐量与血小板分布宽度呈正相关。随着IGT加重常导致病人出现大体积血小板生存、骨髓巨核细胞功能紊乱,提高血小板活性并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

综上所述,采用128-VCTCA进行扫描检查时可有效呈现不同糖耐量冠心病病人影像学特征,且冠心病病人糖耐量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血小板分布宽度呈正相关。

猜你喜欢
糖耐量结果显示宽度
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实施产科门诊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CT冠状动脉造影在不同糖耐量冠心病病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最严象牙禁售令
糖尿康颗粒对糖尿病模型大小鼠血糖的影响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你有“马屁股的宽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