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世界计算机大会在湖南长沙开幕

2020-12-03 13:56
中国计算机报 2020年42期
关键词:工业发展

信息时代,“不计算、无信息”态势显著,“计算力就是生产力”已成为全球共识,算力赋能产业跨越发展已成趋势。如何夯实创新创造生态、制造生态、应用生态,计算产业新动能更是成为当前焦点话题。

11月3日,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2020世界计算机大会”在湖南长沙开幕。大会以“计算万物·湘约未来——计算产业新动能”为主题,十七位中外院士、数十位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分享了真知灼见,六百多位产业界精英、一百多家媒体代表,共八百名嘉宾现场参会,数百万名在线观众共同参与本届大会。

湖南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许达哲主持大会开幕式,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志军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杜家毫介绍了湖南省计算机产业最新发展情况及发展规划,希望充分利用世界计算机大会的平台建立和培育政府间、企业间、产业联盟与协会间的多样化伙伴关系,深入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更好地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王志军在致辞中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着力推动中国先进计算产业转型升级,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先进计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发展动力更加强劲,融合发展惠及民生,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王志军表示,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十四五”发展蓝图,开启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为中国先进计算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创新驱动,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加快先进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着力打造新发展格局。一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补齐高端服务器、CPU、专用芯片等短板环节,加强计算架构、算法、计算系统创新,布局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发挥市场驱动作用、以下游带动上游,完善先进计算创新体系。二是完善产业新生态。瞄准车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需求,加快先进计算基础设施和系统部署,大力拓展各类应用,不断优化“计算系统+应用+服务”的产业生态体系。三是共建合作新篇章。鼓勵支持国内外企业、行业组织在先进计算领域深入开展标准研制、技术验证、应用探索等方面交流合作,努力构建更为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开创先进计算产业全球合作共赢发展的新局面。

当前,计算产业发展加速变革,前沿创新技术不断涌现,各维度新特征变化显著,世界各国竞相抢占先进计算基础研究、应用发展制高点。在核心部件、终端、软件、服务、基础设施等先进计算重点领域,涌现出一批代表性企业,赛迪研究院历时三个多月梳理上述企业形成“2020先进计算百强榜”,并在大会现场发布。

中国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院长杨学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冬辰,中国工程院院士廖湘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涛,图灵奖获得者、美国计算机科学家艾伦·凯,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侯金龙,戴尔科技集团全球副总裁刘伟,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分别就计算思维、智能应用、芯片设计、内生安全、生态构建与未来趋势等方向发表主题演讲。

除主论坛外,大会还安排了“创新创造与生态构建”“计算芯片与平台能力”“网络安全与可信计算”“工业互联与制造生态”“5G视界与应用生态”五场专题论坛,“先进计算与跨界赋能”“未来计算与产业变革”两场名家讲堂,以及技术应用与产业生态对接会、创新技术和产品应用成果展示等活动。大会旨在展示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携手应对疫情带来的全球挑战,对加快我国先进计算产业生态建设,赋能新兴产业发展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专题论坛一:创新创造与生态构建

创新创造与生态构建论坛聚焦万物互联新时代背景下,新一代计算机核心技术带来的产业变革和模式创新,探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构建创新创造生态体系的新方向和新思路。同时,与会嘉宾围绕增强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新兴产业培育、创新生态构建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讨。

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与艺术院院士陈世卿分享了在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文创、智能制造等领域,以超算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带来的前沿创新。

SAP大中华区数字平台与智能技术事业部卓越中心总经理康玮指出,创新和数字化是发展的先机,SAP关注先进技术的落地和应用,专注于构建行业生态,助力创新、数字化技术商业价值的实现。

Linux基金会战略计划副总裁、LF AI执行董事Ibrahim Haddad通过视频方式详细介绍了基金会在孵化项目、管理开源项目方面提供的强大支持。

中兴通讯研究院总工程师、首席架构师王德政指出打破数据孤岛,构建云上数据安全体系的重要性,并详述了中兴在这两个方面为企业提供的技术支持。

芯华章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王礼宾认为,EDA工具在电子产业发展中至关重要,芯华章致力于发展独立自主的EDA技术软件和系统,以应对波云诡谲的国际环境。

国科微副总裁、存储事业群总裁康毅表示,国科微正在向数据分享价值链的顶层前进,围绕芯片、软件、技术和信息安全,推动数据商业市场的创新融合。

CSDN创始人、董事长,极客帮创投创始合伙人蒋涛阐述了开源生态的发展流程。CSDN正在与多个企业,多所高校开展合作,致力于建设一套新的开源生态。

此外,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相春雷在论坛上发布了《2019—2020年度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报告中对近年来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详尽地阐述,数据显示我国的电子信息、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储存、打印机市场稳步增长。未来我们要确保在产业发展持续的同时,保证技术生态的自主可控。

专题论坛二:计算芯片与平台能力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支持推动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势头向好,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企业加速成长壮大。在计算芯片与平台能力专题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企业大咖对计算产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为推动我国计算产业的快速发展,及芯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加速建言献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表示,在芯片领域特别是高端芯片,我国存在短板。我国芯片产业可借鉴开源软件的经验,RISC-V完全开源免费,也非常适合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发展RISC-V开源芯片架构是一个机会,希望RISC-V能成为中国有足够话语权的体系架构。

芯原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在会上介绍到,芯原提出的“IP即芯粒”的理念,旨在以Chiplet实现特殊功能IP的“即插即用”。解决7nm、5nm及以下工艺中,性能与成本的平衡,并降低较大规模芯片的设计时间和风险。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超限学习机(ELM)理论和算法体系提出者、广智微芯创始人黄广斌在演讲视频中提到,在过去几年,FPGA芯片神经形态芯片、ASIC和光子芯片的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总体来说人工智能芯片可以预期微型化,传感器+智能微芯片可以形成更广泛的应用,可以广泛应用于智能设备、智能传感器智能摄像头等,甚至微型智能原件。

天津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御风指出,新基建存在四个方面的挑战,既包括算力的挑战,也包括协同、安全、应用的挑战,必须提供多样化的算力构建新基建的基石,另一方面架构上形成端边云协同的架构,同时必须有安全来保护它的运行,只有落地应用了,才是新基建的标准。飞腾以“芯”为底座,自底而上的联合解决方案,满足“算力、协同、安全、应用”等需求,筑牢新基建“地基”。

华为昇腾计算业务总裁许映童表示,人工智能出现不仅仅带来技术的变革,背后会带来管理的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通过软硬件技术架构,以及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最后协同城市、教育、交通,所有的千行百业让人工智能融合到这些场景中,真正让人工智能解决生产问题、效率问题,人工智能的愿景是让人类变得更美好,让我们生活变得更美好。

西部数据公司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及亚太区总经理Steven Craig分析称,随着数据存储的演进,企业级存储增长尤为迅速,数据对于各种应用场景的使用需求有了更高要求,西部数据针对各种存储场景,能够提供从芯片到系统的全线存储产品解决方案。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教授毛晓光分析了FPGA设计发展趋势:要结合特色优势、瞄准未来,设计上采用更严格的语义,降低缺陷引入;缺陷检测上多技术综合,提升检测能力;还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发展后劲。此外,实现自主可控也是近期的重要目标。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温晓君发布了《先进计算发展白皮书》并进行解读。白皮书显示,先进计算未来发展方向将是,算力方面着力突破,算法方面支持国产的操作系统,算据方面提升挖掘、存储能力。同时还要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建设促进整个产业生态构建,要加强深度的国际合作,激励培养重点骨干企业,强化专业人才培养。

专题论坛三:网络安全与可信计算

网络安全与可信计算专题论坛聚焦计算机领域关键技术,沟通交流了网络空间安全和可信计算领域的理论热点、关键技术,推动高性能计算与技术、行业、生态的融合发展,为网络安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应用实践凝聚新思路、预判新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表示,我们要按照法律制度建设主动免疫的新的防护体系,形成自己主动创新的安全可信体系,按照主动免疫可信计算3.0落实等级保护2.0,构建安全保护体系,为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作出贡献。

腾讯副总裁马斌认为,数据要走向云端,在云端伴云生长,所以,我们打造的安全是云安全的概念,要做好开箱即用、自适应、弹性、全生命周期防护四个维度。

安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小丰称,在合规建设的基础上有效推动安全防护体系的能力提升是一个较好的方案,威胁框架提供了面向对抗的评估方式与提升指引,我们要在实践中运用威胁框架,全面增强防护体系的威胁对抗能力。

360政企安全集团浏览器事业部总经理霍海涛认为,我国的网络安全不应该是静态的,应该是动态的。原来需要装几个安全设备和安全软件就想永保安全的想法已经不合时宜,需要建立动态的、综合的防护理念。

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谷虹表示,量子计算对于促进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量子计算的一些客观原理,可以让我们看到未来的希望。

安永亚太区网络安全主管合伙人Richard Watson称,我们要真正的基于风险考量来建立自己的网络安全程序,而不是希望用最小的付出来满足监管的要求。同时,运用中心需要被修改和重新审视。

在上海银基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EO单宏寅看来,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不断发展,车联网的安全被越来越多提及,从车端、云端、移动端都可能感受到智能网联汽车受到的威胁,我们要做到纵深防御,关注车联网的每一个细节。

专题论坛四:工业互联与制造生态

工业互联与制造生态专题论坛汇聚多位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和创业者,围绕工业互联与制造生态主题,从创新发展、融合应用等多角度展开解读,传递新思想、新观点,探寻智能制造发展新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高级顾问李伯虎指出,在正在到来的新的“智能+”时代,一种新型工业互联网——智慧工业互联网应运而生。智慧工业互联网是一种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下的“人、信息(赛博)空间与物理空间”深度融合的“新智能制造资源/能力/产品”智慧互联协同服务的“工业互联网系统”。智慧工业互联网将具备“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特征、新内容,以及新目标”,服务于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云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慧工业互联网对我国制造业主动适应新时代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快实现中国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政企客户事业群常务副总裁李广聚提到,当前,工业互联网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5G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推进。目前我国整个生产制造体系比较完整,但想要进一步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果想要在现有的水平上有跳跃式的进步,就必须要在产业数字化这一环节上有所突破。数字化转型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而“新兴技术”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实支撑。“5G+ABDCE”,即5G与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大数据(Big Data)、边缘计算(Edge)的融合创新,所带来的赋能效应,在不断加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金蝶研究院院长张良杰表示,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的急剧上升,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传统制造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制造业企业想要迈向智能制造,可以从战略、运营、创新、服务和文化五个维度上提高自身的数字战斗力,提升自身的数字化水平,从而融入到整个社会的数字经济的生态系统中。战略战斗力,强调的是企业战略方向调整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能力;运营战斗力,强调的是敏锐、敏捷和高效,企业精细化的管理能力就是运营战斗力的体现;创新战斗力,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要打造协同创新体系;服务战斗力,强调的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成功为目标的服务能力;文化战斗力,强调开放自驱成长,文化实际上是企业最重要、最宝贵的资产。

在华为工业智能首席专家、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总经理史扬看来,工业软件是一个国家工业程度的重要标志,现在的工业软件其实是我国工业体系短板中的短板,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不能脱离目标,最终的目标就是提质、降本、增效。包括云、AI、5G等在内的工业互联网技术都是工具,真正能帮助企业实现这一目标的是人的知识,人所沉淀到工具里面的工业知识。当前,对于企业来说,需要把工业知识和AI深度融合,融合就需要工具,华为提供了工业互联网平台FusionPlant,以实现两者的融合,支撑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总而言之,在这一过程中华为在做的事情就是提供基础平台,最终赋能合作伙伴,解决伙伴所面临的挑战,最终帮助工业企业提质、降本、增效。

鲲云科技创始人兼CEO牛昕宇认为,当前,工业领域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在于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做各种各样的工业生产工作,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生产工作可以通过工业自动化实现。但是在工业视觉检测领域,传统的工业视觉检测方法存在着很多缺陷,包括精度不高、泛化能力不强,学习定制化的成本高等。因此,需要在工业中引入新的人工智能芯片,而这正是鲲云科技在做的事情,提供算力足够、高精度、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来达成工业AI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在重庆忽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CTO陈虎看来,快速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在不断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他表示,人工智能之所以在工业领域的落地效果不佳,主要有五个原因。工业机理屏障,人工智能只是一门技术,真正与场景结合需要一定的行业经验或业务经验;领域知识屏障,预测股票或机械的故障,都需要专业的领域知识;数据匮乏,工业现场往往没有那么大的数据量,即使有也存在数据源是否正确,数据是否准确等问题;模型泛化,什么场景用什么算法,这是一个朴实且无法避免的问题,有经验的专家会找到类似的场景用类似的算法来解决;企业认知与信任缺乏,很多企业不敢尝试新技术,对技术缺乏信任。为此,AI要想实现与工业场景的深度融合,企业需要从方法论的学习和实际场景实践两个方面推进,不断加速AI与工业的融合,促进传统工业智能化發展。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赛迪(上海)先进制造业研究院执行董事董凯从行业发展环境分析、技术发展趋势、产业及市场分析、应用场景分析、投资价值分析五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工业机器视觉产业发展趋势展望。在谈及工业机器视觉企业市场竞争力时,董凯表示,核心自主研发能力是机器视觉企业盈利的重要保障,不管是在硬件端还是软件端,具备核心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将会脱颖而出;传统市场与新兴应用市场综合布局有利于持续盈利,除了消费电子、汽车制造、半导体前景广阔的领域,传统行业也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只要有商业模式出现,就有赛道;拥有核心零部件技术的企业在竞争中拥有优势。

专题论坛五:5G视界与应用生态

5G牌照发放一年之后,5G商用如何场景落地、下一个风口在哪里,已成为业内讨论的热点议题。事实上,随着5G商用步伐不断提速,超高清产业市场规模在快速增长,4K/8K、VR/AR等新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并将快速增加中高端信息服务的供给,因此5G+超高清产业可能就是下一个风口。5G视界与应用生态专题论坛的召开为推动我国5G、超高清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帮助超高清产业的技术创新加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表示,“超高清”作为5G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在模拟和标清时代,是自前向后驱动,由内容端创造需求,建立传输体制,带动终端产业发展。而在数字和高清时代,自是自后向前驱动,由消费电子终端CRT转变为FPD,推动建立新的传输体制和内容供应。目前,我国在终端呈现、内容服务等环节综合实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4K/8K超高清市场。内容行业应出台面向4K/8K内容生产的鼓励扶持政策,终端产业也需要引导企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李坚在会上谈到,得益于5G的超大带宽特性,原本被传输介质限制的8K技术得以大展宏图。5G+8K技术为载体的体育赛事、演唱会、重大活动现场等内容的转播将成为常态。尽管如此,8K内容在当下依旧稀缺,这也是阻碍8K终端实现普及的最大挑战。未来,创维将基于5G+8K一站式解决方案,迅速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加快解决方案的切实落地。

亚信科技首席技术官、高级副总裁欧阳晔在演讲中表示,在5G时代,3GPP、ORAN等通信标准组织开始把AI的功能定义在通信网络和业务系统中。“AI注智通信”的理念,在5G里不仅在定制化的通信服务解决方案中体现,并且在网元、节点里与通信核心业务系统里开始得到了标准化和商用。这是相对于传统通信网络与业务架构定义的一个很大的转变与进步。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何龙分析称,随着显示技术的日益革新和消费者愈渐提高的品质需求,超高清4K电视已成为现代家庭的购机首选。2020年1-9月,国内市场销售4K超高清电视2079万台,占国内电视销量近70%。对于更高端的“5G+8K”电视,目前8K电视的阵营也在快速壮大,头部品牌的引领优势极为明显。

阿里巴巴达摩院高级算法专家任沛然在会上讲到,目前,超高清产业面对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制作成本、编辑成本、存储成本、带宽成本过高,导致没有足够的内容支撑产业发展。为了应对这样的问题,整个产业都在寻找一种“性价比”合适的内容制造工具,对此阿里达摩院通过AI增强关键技术实现了对视频产业已有内容超高清转化的技术方案。原来2K的内容,使用AI技术快速实现超高清内容,甚至4K、8K内容的生产和制作。阿里达摩院在这方面做了非常深厚的技术积累,今年也推出了自己的超高清视频增强的产品。总体来说,阿里要帮助产业实现在超高清内容上瓶颈的突破。

韩国5G产业专家、RSUPPORT首席战略官申东亨分享了他对于“5G和XR”上的思考。申东亨讲到,XR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和可穿戴设备产生的一个真实与虚拟组合的、可人机交互的环境,包括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混合现实(MR)等多种形式。XR开启了全新的移动智能体验模式,在科技战疫中有着出色表现。5G+XR不仅为产业带来新机遇,也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目前XR技术已经能够运用到社交、办公、娱乐、展览、教育、生产、艺术等多领域。

名家讲堂一:先进计算与跨界赋能

名家讲堂一聚焦“先进计算与跨界赋能”,知名院士、学者与中南大学师生共聚一堂,对先进计算技术的发展进行前瞻,对计算技术为产业跨界赋能的路径进行诠释。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梅宏认为,操作系统发展存在周期律,每20年会出现一次跨越式发展机遇。目前,操作系统已经从主机操作系统发展到PC操作系统,再发展到移动操作系统。在新的20年,可能将发展到面向物联网的节点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演化是在扩展和泛化的。而互联网“操作系统”要求人机物融合,人机物融合环境需要信息基础设施、新兴应用,以及新的具备按需定制能力的软件平台,对海量异构的资源和多样的需求形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凝练。软件定义的网络通过控制层将软硬件结合,向上基础物理资源虚拟化,向下管理任务可编程。梅宏表示,操作员系统本质上正是提供资源虚拟化和应用编程接口(API)。泛在操作系统是针对泛在计算模式和环境构建新的操作系统,支持新一代泛在计算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桂卫华表示,工业4.0、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本质都是实现工业智能化。桂卫华对带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进行了解读。中国是工业品门类最齐全的国家,是制造业大国,同时也是互联网大国,互联网应用众多,这是中国建设工业互联网的两大优势。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引领和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型。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实现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实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途径。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思考几点问题:首先是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问题。其次是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化问题。实现智能化的核心是知识。知识获取、知识学习、知识应用方面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国家将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企业要有主体的担当,要有主体的责任,有创新意识。最后是工业互联网带来模式变革的问题。生产运行管理模式与商业服务模式需要变革,如果使用了先进的技术,模式却还是原来的东西,那么不会有明显的效果。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张大鹏在演讲中提到,通过生物特征识别进行身份核验已经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产值每年递增。然而,目前市场份额最大的指纹、人脸、虹膜识别方式实际上存在一些问题,可能产生安全隐患。例如,指纹面积小、易磨损,难以保证指纹的图像质量高,且接触式的识别方式会留下痕迹;人脸识别对于双胞胎、整容,以及人脸从年轻到老的差异区分可能存在问题;眼球病变和隐形眼镜可能给虹膜识别造成困难。张大鹏团队探索了生物特征识别研究的新的三个方向:一是通过掌纹识别进行身份核验;二是将生物特征识别与中医相结合;三是进行人脸美学研究。在黃金点、黄金规则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寻找公共的属性作为“美”的基本判定。

名家讲堂二:未来计算与产业变革

名家讲堂二以“未来计算与产业变革”为主题,汇聚了知名院士、学者,线上线下同步分享计算技术的发展前沿与未来趋势,探讨计算技术为生产生活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可能性。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计算机学院杰出教授凌晓峰通过新鲜有趣的视频节目和测试游戏,让青年学子更直观地感受人工智能与我们思维和生活的联系。人工智能系统总是有一个定义非常清晰的目标,人工智能也会通过各种各样的算法优化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短期、中期、长期的,可以是各个方面的组合。人类生活也是同样,必须首先拥有一个目标,然后需要努力工作,以最优的策略实现这个目标,进而提升生活的质量。他还称,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要用充分好,不要惧怕。人工智能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人类决策做支撑。他鼓励学生学习和掌握人工智能的思维方法,用理性的思维积极、合理地规划人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郑纬民发表了主题为《新基建中的高性能AI算力基础设施的架构与测评》的演讲。首先,他解释了AI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要性。AI是新基建的内容之一。当前AI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图像检测和视频检索、博弈决策、自然语言处理三个类别。其中,自然语言处理需要很强的算力,需要很大的计算机器。参数越多,效果越好,计算量就越大。下一代AI的发展需要大规模AI算力基础设备来支持这一迫切需求。其次,他介绍了AI算力的基础架构。AI算力系统与传统的超算系统在处理器、互联网络、存储上都有区别。超算的HPC系统以双精度性能为优先,兼顾低精度计算,更大规模的机器甚至需要采用80位或128位高精度;AI算力系统则着重半精度计算性能,面向神经网络运算进行优化。更大的计算集群不仅能将已有问题算得更快,更重要的是解决现在不能解决的问题。最后,他提出了AI算力评估方法的必要性。公众需要一个简单的指标来明确哪套系统的AI算力更强,以及整个领域的发展情况。同时,好的指标可以引领领域的健康发展。

欧洲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测院院长金双根通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天文观测望远镜在运行过程中的数据体量和复杂性质,解读了时空信息的发展对数字技术,尤其是超级计算技术的迫切需求;通过分享影像遥感数据采集、物联网、人工智能数据处理,以及智慧城市建设、智慧生活服务等案例,展示数字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智能化在时空信息当中的重要性。他指出,现在正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之时,数字化和技术能力的快速发展在带来危机和挑战的同时,也带了新机遇,尤其是在推动新基建发展方面的机遇。我们应该加强产学研多方协同,构建时空大脑,推进超级计算机等新型基础设施在时空信息领域的应用,共同聚焦基础研究和软件研发,推进领域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引领世界时空信息领域智能化发展,服务政府决策,推动社会发展。

当前,计算技术已经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多种层面的赋能作用。未来,现有计算架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以及对未来新型计算架构的颠覆性创新,将更高效地实现人—机—物互通和智能应用,从而带来产业变革。

猜你喜欢
工业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谁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BAT”?
工业互联网,在路上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工业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