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加快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2020-12-03 13:56包惠
四川党的建设 2020年22期
关键词:达州示范区协同

包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这是党中央赋予达州的重大国家使命,是达州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对达州干部的重大实践检验。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万达开地处川渝鄂陕接合部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连接成都、重庆、西安、武汉4大国家级中心城市,“襟四川而带五湖、引巴蜀而控荆楚”,战略位势、经济总量、人口规模等优势明显。达州作为省委确立的全省7个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建“示范区”的主体力量。我们坚决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深刻领会党中央“布局落子”的重大战略意图,认真贯彻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的重要决策,树牢“一体化”思维,强化“一盘棋”意识,对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专门作出部署,系统谋划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和重大改革,全力做好“主城带动、多点协同、全面推进”文章,协同推动“五个一体化”发展,全市域推进、全方位协同、全链条对接,加快推进重点突破、整体成势,助力全市加快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协同抓好外畅内联,推动交通物流一体化。聚焦“外畅”打通战略大通道。推动成达万、西达渝高铁早日开工建设,尽快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路网,构建成都、重庆、万达开“1小时铁三角”;规划达万直达货运铁路建设,畅通成都经达州至万州的铁水联运、通江达海货运大通道;争取将兰(州)广(元)达(州)高铁项目纳入国家规划,打造连接西南西北、衔接长江中下游、沟通中亚南亚的高铁枢纽。聚焦“内联”建设直连大网络。启动达万城际直达快速通道规划建设,开工建设开江至梁平、镇巴经达州至广安高速公路,构建万达开“直连直通”交通格局,打造城市间“半小时通勤圈”。积极参与万州港泊位建设,共同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加快达州新机场建设,加强与成都、重庆、万州等机场合作,建成区域性航空枢纽。聚焦“提效”发展综合大物流。畅通达州至万州、达州至防城港出海物流通道,提升中欧班列达州专列频次,增强大宗物资双向进出能力,建设秦巴(达州)国际“无水港”;以“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载体,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秦巴地区运营中心、秦巴地区组货基地和西南冷链物流基地,打造西部重要综合物流枢纽。

协同发展现代产业,推动产业发展一体化。聚力推进优势资源开发。加快天然气“二次创业”,协同建好国家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突出抓好锂钾资源综合开发及铜基新材料项目建设,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聚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突出“6+3”重点产业主导地位,加快形成一批千亿级、五百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构建“5+5”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川渝陕接合部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加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力度,共建“大巴山”“大三峡”旅游环线,建设巴文化传承创新和旅游发展高地;围绕现代农业“9+3”产业体系,建设万达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示范区;围绕主导优势产业发展领军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聚力推进重大平台建设。加快达州高新区创“国高”步伐,稳步推进“秦巴新区”建设,建好第二工业园区,构建产业发展“生态圈”,创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协同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开放发展一体化。全面深化改革。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加快形成突破性改革成果;建立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创新重点领域合作;建立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协同推进创新。规划建设科创新城,培育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全国领先的卤水锂钾研究基地、天然气应用基础研究基地;搭建高质量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共建区域技术交易市场。大力推进开放。创建国家内陆铁路对外开放口岸,设立综合保税区或保税物流中心(B型),争取将达州纳入四川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联动推进重大产业招商,共同构筑川渝地区开放发展的新高地。

协同保障改善民生,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以“学在达州”为重点,支持四川文理学院等高校高质量发展,建好泛美达州航空职教城,协同建设川渝陕接合部区域教育中心。共建共享医疗卫生资源。以“医在达州、养在达州”为重点,持续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快华西达州医院、达州奥美德国际医院建设;加強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川渝陕接合部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共建共享文化体育服务。加强罗家坝、城坝遗址考古发掘和保护利用,共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研究梳理和传承保护;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共同承接国际国内大型赛事。共建共享社会保障服务。建立健全养老、工伤、社保协同互认机制,推行住房公积金转移接续和异地贷款;实行以常住地登记户籍制度,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共建共享基层治理成果。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批试点合格城市,大力实施社会治理“网格化+智能化”工程,共同建设平安“示范区”。

协同抓好绿色发展,推动生态保护一体化。协同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强重点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建设,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打造跨区域湿地景观、生态湖区和生态价值转化高地,共同建设巴山蜀水秀美风光,共同打造“美丽中国”巴蜀样板,创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协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探索跨界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重点区域污染源协同治理,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管控协作,切实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健全环境保护协作机制。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标准,探索实行“一张负面清单管三地”;加强环境执法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联动,严厉打击跨界污染行为;探索飞地经济与生态补偿动态挂钩发展机制,协同争取将万达开地区纳入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力度。(责编/范吴瑕)

猜你喜欢
达州示范区协同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吉尼斯世界纪录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达州行十三首(录五)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