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挚爱水墨,又何必执着成为一名水墨画家

2020-12-03 05:55钱悦
现代艺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水墨古镇四川

钱悦

程峰

1948年生于成都。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术学硕士点负责人,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名誉副院长,四川省张大千艺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专家委员,四川致公书画院副院长,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锦江区书法家协会主席。

编者按

2020年3月,《水韵墨律峨眉山——程峰写生画集》正式出版,该画集是我们通过水墨艺术形式认知峨眉山的另一道视觉盛宴。程峰教授早在2011年就开始古镇写生创作,至今已先后出版五通桥、合江县安仁古镇、理县、洪雅县、天全县、仁寿县、峨眉山、眉山市九本特辑,早已成绩斐然。他的一系列古镇作品深入人心,已成为我们视觉释读多种古镇笔墨形态的经典。

《现代艺术》本期“人物”栏目特别走进天府书画名家——程峰工作室,跟着程峰醉在山水烟雨间。我们相信,程峰的水墨写生古镇作品创作选题,正在发挥和彰显作为视觉的文化和作为文化的视觉的艺术价值,同时,他所开创的古镇写生的艺术见解和作品探索,必将为中国水墨画的推进留下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财富。

2020年5月19日下午,初夏,阳光明媚,我们走进了天府书画名家——程峰的工作室。程老师的工作室位于多宝寺壹号艺术中心四川福宝美术馆二楼,走进工作室,程老师正在一边给我们拿书架上的画册,边心情激动地回忆着挂在墙上的那幅作品的创作故事……

“这幅作品是在泸州合江白沙古镇写生创作的,当时天气特别热,中午的时候室外温度估计超过40度,当时陪同我写生的泸州市文联的虞潜主席觉得太热了,还特地去买了两条七分裤,一条他穿,一条让我穿……”

“为什么不拍照片带回来画?”

“那就失去了写生的意义,写生需要在现场观察、认识、理解你所要表现的事物,因为只有身处那个环境中,才能真实并较为准确地感受到写生物像的内质和风光,才能真正地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写生作品中。”

“走……我们去画室看看”,思绪还停留在那个40多度的室外,便被程老师的声音拉回到画室里。画室进门的右手边墙上是一幅未完成的金碧山水,画面用色具有很强烈的前卫感,大气生动,清新而有活气,在这一幅作品的面前,程老师便给我们讲解了关于水墨、设色、浅绛、重彩、泼彩的各自特点与区别……“走,我们到楼下的会客室吧”

直到坐在会客室里,伴着窗外的鸟鸣,我们的交谈才徐徐铺开……

因为内心挚爱所以毅然选择

1948年,程峰出生于四川成都,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便随父母迁居重庆,再迁居乐山市五通桥,一住便是30多年,直到1985年才返回蓉城。小时候的程峰因为学思敏捷,在班里面总是能早早地把老师布置的主科作业完成,余下的时间,他便都花在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绘画上了。和很多艺术家一样,程老师一直也是班里面办黑板报、画刊头的“一号人物”。此外,由于其父亲写得一手好字,在父亲的教育中,程老师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被安排写毛笔字,字写好了,才能出去玩。因此,程老师从小就培养了浓厚的艺术兴趣。因为从小就练习书法的原因,也为后来在其中国画创作上打下了良好的书写基础。

“上山下乡”期间,程峰依旧坚持写生、画画,还用各种材料自制绘画创作的画材,在此期间他还临摹了很多油画作品,其中不乏列维坦、西斯金以及马克西莫夫等画家的油画作品。即便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面,程老师也没有放弃对绘画艺术的热爱。无疑,这期间的临摹油画为他后来写生创作中融入西画的创作元素提供了依据。

1977年恢复高考后,程老师想考美术学院,却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认为“艺术是‘豆芽学科,没什么前途。”于是他读了乐山师范学院和四川师大的数学专业,在乐山师范学院当了数学讲师。在教高等数学期间,程老师对艺术的坚持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平时只要有时间都会画画。念念不忘,必有回响。1987年,正好有一个机会到美术专业当美术教师。程老师便顶着压力,面临将来职称评定的困难,也毅然地选择了到成都职大美术专业担任专职美术教师。提及原因,他表示“纯粹就是内心的挚爱”。

就这样,程老师在艺术的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长期的教学生涯锻造综合的艺术修养

程老师具有很强的综合艺术修养,主要体现在他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正如著名美術评论家林木教授的文章指出:“坚实的造型能力使他可以驾轻就熟地在山水、花鸟、人物乃至蔬果、鱼虫、鞍马等诸多中国画画科中自由驰骋,除了在他的多画科兼长的状态上,还表现在他的水墨、色彩、工笔、意笔多种风格技法无所不到的特征上。他的这种综合艺术修养在中国画界是不多见的。”我想,这些除了他内心对艺术的热爱,和他长期的教学生涯也是密不可分的。

程老师的教学生涯从1970年任教至今,已经有50个年头了。在这50年间,从最初的教高等数学到教美术,从乐山师范学院到成都职大,后又调人西南民族大学,再到后来人才引进到四川师范大学。从事教学期间,程老师从讲师、副教授、教授,到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再到担任美术教育界的领导工作,此外,还先后担任过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艺委会副主任,四川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等要职。在成都职大教学期间,他在课堂上的范画,在今天看来也都是非常的精彩;在西南民族大学教学的五年里,程老师坦言,“给了我很多的挑战和磨炼,在当时看来有点难接受,但现在回过头看,对我的艺术创作都是弥足珍贵的财富。”在西南民大期间,程老师接触了很多之前从来没有涉及到的设计类课程,如书籍装帧设计、装饰画、标志设计、结构素描等,这些课程在他之前的教学里都是空白。无疑,这对当时的程老师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于是程老师夜以继日地补习功课,写教案,这些硬骨头都被程老师一块一块地吃下了;在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执教期间,程老师作为该校首届美术学硕士点负责人,培养了50多名“中国画”和“美术教育”方向的硕士生。程老师还利用课余时间相继发表了《模糊数学之于绘画》《从珀尔的族徽看科学与艺术》等多篇论文,以现代数学、物理学理论解析经典画作、画论,令人耳目一新。此外,程老师还先后在广西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不断进修学习,得到老一辈艺术家黄独峰手把手地教授绘画技巧,也很幸运地有机会向何海霞等一些优秀前辈艺术家讨教绘画创作,这些都为程老师综合的艺术修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相长,长期的教学和跟随老一辈艺术家讨教学习为程老师的创作带来了许多创作灵感。他的一些作品还融入了装饰画元素,带有很强的设计感,同时又不乏现代感,如《金山银山看蜀山》,此外,他的许多民居建筑寫生作品,也和他善于抽象思维的数学教师身份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程老师在教学期间多学科的跨界实践和自己夜以继日对艺术的追求,才锻造了其多画科、多技法、多风格无所不能又无不兼长的综合艺术修养,除了其内心对艺术的挚爱,这些都为其多画科、多技法、多风格的综合艺术修养创作提供了现实条件。

坚定的艺术信念造就丰硕的艺术成果

哲学家蒂利希曾说,艺术所要呈现的是“无论如何与我相关”的事物。我想绘画更是如此。程老师从数学到美术,从设计到绘画,从花鸟到山水,这一路走来,他一直以坚定的艺术信念,即便在“上山下乡”期间也没有放弃过对艺术的追求,走到哪儿画到哪儿,碰到什么画什么。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着无穷的好奇,总是能把身边平凡的事物典型化,任何事物在他的笔下总是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一点在他的速写画集里面足以证明。

外师造化。大自然是程老师的好友,他喜好写生,长于写生,长于速写,从程老师的速写集中,就可以看到他走南闯北,阅历东西的大规模写生活动。从四川的阿坝到云南的版纳,从甘肃到青海……在他的写生作品中,古迹寺庙、敦煌、明长城、玉门关固然吸引人,大山大水也当然收入画中,但有些小情小景,一枝一叶的细节,也在其速写范围之中。程老师在其漫话速写》中自称,此之谓“畅神”。他强调“不仅是山水画应有畅神的功能,花鸟、人物画也要具有‘畅神的功能;不仅是世俗的绘画作品应具有‘畅神的功能,即使是宗教题材的绘画,也要求具有‘畅神的功能”其实,这已经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程老师无所不包、无所不画、无所不能的艺术信念了。

程老师凭借着自己坚定的艺术信念和教学期间产生的许多灵感,取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2006年8月,四川省第十届运动会会徽“舞动的彩带”由程老师设计。同年举行的四川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同样由程老师设计会徽以及舞台美术;2009年10月,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国家画院、省文化厅主办的“中国山水画学术邀请展”在成都举行,凭借作品《万年寺圣景》,程老师一举夺得金奖;《水韵墨律程峰写生画集》(系列古镇水墨写生画集)已正式出版九辑;2012年,重彩花鸟画《满塘荷气》被成都电视台“十八大”献礼片《崛起》采录;2014年水墨山水画《蜀南竹海》获四川省文联、省美协、省美术馆优秀奖并收藏;2019年4月,在北京全国政协中央文史馆举办了“杨邦杰、程峰画,展”;2019年9月,金碧山水《金山银山看蜀山》在北京参展。此外,程老师还为四川省委统战部设计创作了“中国文化与佛教论坛”会徽和“智汇四川,同心大讲堂”标志等。

值得一提的是,程老师在2011年开始坚持创作的《水韵墨律》古镇写生系列,至今已经出版了九辑。谈及《水韵墨律》系列创作的初衷,程老师表示,自己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而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在边缘化甚至在消失,希望通过自己对传统民居古镇的具象表达,为大家带来乡愁,以艺术再现的形式记录和抢救传统文化,并唤起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在创作《水韵墨律》古镇写生系列的这十几年来,程老师坚持在山水间村落中观察体验、采风写生,不畏严寒与酷暑,以艺术创作的坚韧执着,投身到巴蜀山水、四川古镇中。观风物,察民情,绘风景,悟道法,生动鲜活地捕捉大美四川的山乡之美、古镇之美。正如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所说:“他是在给四川古镇立传,给大美四川立传,不简单,不容易。”

“程峰教授描绘峨眉山的这些水墨写生作品,其意境追求是立足于面向生活的一种在场的叙事方式。他在‘峨眉河边讲述峨眉河如何汇入大渡河再流至乐山大佛;在峨眉山双福镇的‘生态茶山上讲述当今‘茶山青青的峨眉山市的强市战略;在‘布金林寺前讲述前辈画家吴作人题写的‘密林伏虎……讲述峨眉山的自然风貌,讲述峨眉山的人文历史,这是一种艺术叙事的方式。作为面向生活的写生,绝不是完全被动地观看和记录,而是画家与世界的一种对话,是一种意境追求的寻觅与确认。这种‘在场的‘面向生活的写生,既让你享受写生的快乐,也是写生的意义所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在《水韵墨律峨眉山》里面这样写到,“水墨写生所追求的远不只是表现形式,因为艺术不仅仅是技艺,而更应该是艺术家所体验到的感情传达,任何的艺术品其实就是艺术家人格的实现和外化,所以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重要的是画家的生活体验与艺术实践。我认为画家程峰教授就是这方面的一位优秀践行者。”

“《水韵墨律》古镇写生系列坚持到今天,于程老师而言,已不仅仅是艺术探索,更多的他视为一种责任,种以笔墨以心来记录传续悠远古韵的必修科目。正以此,他不顾寒暑,每到一地,不是简单写生,而是追索景物,抚摩文脉……静观细察,将其精神韵致流于笔端,或繁或简,或浓或淡,或苍凉,或氤氲,生画艺的积累彰显无遗,其本身也成为风采各具的绘画作品。”四川省诗书画院原副院长邓涛在程峰画集里面这样写到。正如美学家李泽厚在《美学四讲》中认为,艺术家通过对“自然规律性和秩序性的掌握、熟悉和运用,在创立美的活动的同时,也使得人的感官和情感与外物产生了同构对应。”

“接下来,我将会走进巴中恩阳、宜宾李庄、南充阆中等古镇,此外还想尝试关于少数民族题材尤其是彝族题材的水墨写生,用水墨写生形式集中描绘四川古镇。”

“如果真正挚爱水墨画,又何必执着于成为一名水墨画家……”

殊不知,在水墨写意这条道路上,程老师通过他孜孜不倦的多年辛劳和奋进不舍的探索,已经寻觅到了他自己的艺术道路和艺术天地,他已是水墨写意领域的标杆与旗帜性人物了。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致公画院院长纪连彬也曾评价:“程峰院长在水墨山水画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成果,我认为不仅在四川,就是在全国也应该有他的地位。”

在此,我们期待程老师的新作!

猜你喜欢
水墨古镇四川
水墨
水墨人物
四川九寨沟发生七级地震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对四川新高考中的不等式问题的一点思考オ
光福古镇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