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塞诗感悟陈子昂的爱国情怀

2020-12-03 10:11覃伟银
数码设计 2020年13期
关键词:陈子昂边塞诗爱国

覃伟银

摘要:陈子昂是一个以安边报国为己任的诗人。他的边塞诗,其内容丰富多彩,曾被后人反复吟咏,成为盛唐边塞诗的基本主题。其诗以高昂的爱国热情表现了他在边塞的所见所闻及思想感受。

关键词: 陈子昂;边塞诗;爱国

中图分类号:G6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3-0272-01

唐代诗坛,群星灿烂,流派众多。其中边塞诗派以写边塞战争、边塞风光、边塞生活等独特风格别树一帜,深得后世喜爱。陈子昂的边塞诗作内容丰富多彩,格调质朴刚健,思想纯正,以高昂的爱国热情表现了他在边塞的所见所闻及思想感受。曾经对盛唐边塞诗产生过重大影响,是边塞诗从初唐转入盛唐的里程碑。

第一,抒发诗人慷慨赴边,英勇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之作。计有《送魏大从军》、《东征答朝臣相送》、《感遇》其三十四等。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陈子昂怀着爱国的热忱和建立功勋的壮志,万里从戎,高唱战歌出塞。在《答洛阳主人》一诗中写道:“再取连城壁,三陟平津侯”,这表明他要象蔺相如完璧归赵一样,为国争光,要象公孙弘一样拜相封侯,猎取功名。在《感遇》其三十四中,他通过对“幽燕客”豪侠生活的描述,借以抒发自己报国的衷肠,“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尤其是陈子昂在公元六九六年的二次出塞,时值他免罪出狱之后,冤狱的折磨,丝毫也没有消磨掉他报效国家的壮志雄心。在《东征答朝臣相送》中,他高唱着“君王谬殊宠,旌节从此戎。在《登泽州城北楼宴》中,诗人缅怀古代名将廉颇、白起的伟业,发出了“坐见秦兵垒,遥闻赵将雄。武安军何在?长平事已空”,“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的无限感慨。其中既有对同宴友人的激励,也有对自己的鞭策。这些诗歌也是唐代上升时期知识分子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

第二,主张足食足兵,保境安民,揭露统治者不修边备,不赏边功,致使大批边民与士卒受难的诗作。计有《感遇》其三、其三十五、其三十七,《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等、陈子昂亲历边塞的生活,对广大士兵和边地人民的生活有着更为直接的体察。“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感遇》其三)。旷远迷茫的丁零人所居住的边塞之地,荒废的道路横绝古今,大漠上孤零零高耸着瞭望敌人的亭堡,但因年久失修早已颓塌不用了,唯见无数的尸骨暴露在原野上。这是一幅多么荒凉凄惨的画面!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是写不出这种感受的。这使诗人回忆起历史,“汉军三十万,曾以事匈奴。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感遇》其三)咋看似在咏史,其实是借此来谴责当朝统治者御边乏术,表达出他对处于灾难中的边疆人民的极大同情。“塞垣无名将,亭准空崔巍!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菜”(《感遇》其三十七)批判矛头直指武周统治者边疆政策的失误,揭露出军务的弊端,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忧国忧民,忧心如焚的感慨情怀。

第三,反对穷兵黩武的战争之作。计有《感遇》其二十九、《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作为政治家的陈子昂,为了国家的强大和统一,一方面鼓励书生投笔从戎,立功边陲,他自己也是“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感遇》其三十五),积极出征,报国心切,但另一方面他对武周统治者发动的侵略战争则坚决反对。公元六八七年,朝廷“谋开蜀山,由雅州道翦生羌,因以袭吐蕃”(《新唐书·陈子昂传》)。陈子昂闻此愤而上书,“以七验谏止之”(《新唐书·陈子昂传》)。写出了著名的《谏雅州讨生羌书》,大意是:雅州羌人,毫无过错,一旦无罪受戮,其怨必甚,从此西蜀不得安宁;吐蕃兵强,未必能侥幸袭取;并且开辟险道,可能给吐蕃侵扰蜀川提供方便;当今“山东饥,关陇弊”,这种劳民伤财的“贪夫之议”,可能造成“国之家败”的严重后果。同时陈子昂写下了一首反战名诗《感遇》其二十九。在诗中他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广大军民赢粮荷戟,冒着刺骨寒风,攀高越险,葬身山野的悲惨景象,诗中极言军旅赋敛的折磨,揭露了穷兵黩武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他反对不义战事,主张修明政治,认为这样才能富国强兵,国泰民安。

第四,抒发生不逢时,慨叹壮志难酬的诗作。计有《登幽州台歌》、《登蓟丘楼送贾兵曹入都》等。

陈子昂高歌“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雄姿英发地登上了政治舞台,他指望为国为民作一番顶天立地的事业,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但是,时代造成了他的悲剧,怀瑾握瑜,反遭毁谤,倾心报国,却屡受打击。诗人的一生,诚如皮日休所哀叹的那样;“射洪陈子昂,其声亦喧阗。惜哉不得时,将奋犹拘挛”。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备受压抑的愤懑,便成了诗人经常歌唱的主题。

著名的《登幽州台歌》是表达诗人壮志难酬思想情绪的最强音,也是他边塞诗歌的代表作。诗人忠信见弃,直谏遭黜,请缨无路,感慨万端。遥想古代圣主贤士的风云际会,回顾自己的半生坎坷,独立苍茫,深感生不逢时,报国无门,他对现实完全失望了,孤寂的情怀,天地无穷而人生无限的悲哀,回荡在这激越悲壮的咏叹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质朴苍劲的语言,沉郁勃发的格調,令人一唱三叹的感染力,都标志着诗人艺术上的成熟,他已经洗净了六朝的铅华,唱出了盛唐之音的序曲。

陈子昂为凌云壮志的幻灭而哭泣,在那血雨腥风的恐怖统治,更是他常有畏祸的思想。因此,他既不愿意与权贵同流合污,又不能力挽狂澜,只好把自己的多灾多难归之于命运之神的主宰,“栖遑长委命,富贵未知天”,“峨眉杳如梦,仙子曷由寻”归隐求仙,寄命林泉就成了他思想的主导,而“丹丘恨不及,白露已苍苍”则预示着诗人即将退出政治舞台。

第五,表现征人怀乡,思念友人的诗作。计有《居延海树闻莺同作》、《赠赵六贞固二首》等。

久戍边关的征夫,自然要怀念故土,思念故人,渴望与亲朋好友见面的愿望是那样强烈地煎熬着诗人,“回中烽火入,塞上追兵起。此时边朔寒,登陇思君子。东顾望汉京,南山云雾里”。象这一类诗,也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戎马倥偬的军人们对清明政治,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

陈子昂是一个以安边报国为己任的诗人。他的边塞诗,其内容丰富多彩,曾被后人反复吟咏,成为盛唐边塞诗的基本主题。其诗以高昂的爱国热情表现了他在边塞的所见所闻及思想感受。其风格雄浑沉郁,刚健质朴,亦多被后人效法借鉴,成为盛唐边塞诗的形成发展作了继往开来,“为群雄驱先”的工作,成为边塞诗从初唐转入盛唐的关键诗人。

参考文献:

[1]齐卫红,从陈子昂出塞诗看其战争态度的复杂性,长江丛刊,2016(6)

[2]乔志,陈子昂北征行迹与诗作考辨,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0 (6)

猜你喜欢
陈子昂边塞诗爱国
“文章四友”边塞诗浅析
“新边塞诗派”的崛起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陈子昂:有实力,也要有机会
群文阅读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边塞诗的魅力”教学为例
陈子昂毁琴成名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怀才不遇陈子昂
陈子昂摔琴传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