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外静脉采血技术在腹股沟疝患儿术前采血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0-12-04 14:41吴圣芳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20期
关键词:腹股沟试管标本

吴圣芳

(黄山市人民医院甲乳疝外科,安徽 黄山 245000)

腹股沟疝(inguinal hernia)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指患者腹腔内的脏器通过其腹股沟区的缺损处突出于体表所形成的疝。此病可分为腹股沟斜疝(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和腹股沟直疝(direct inguinal hernia),其中腹股沟斜疝较为常见。儿童是腹股沟疝的主要发病人群。此病患儿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生肠梗阻或肠坏死[1]。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无张力疝修补术等手术对腹股沟疝患儿进行治疗。在对此病患者进行手术前,需采集其静脉血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等)。为婴幼儿静脉采血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点[2]。腹股沟疝患儿的年龄较小(其年龄多在3 岁以下),其血管较细,血容量较少,且对其进行术前检查的项目较多,所需的血量较大,加之其不能主动配合采血,易出现哭闹等行为,因此对其进行静脉采血较为困难[3]。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采血技术对婴幼儿进行静脉采血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是研究在手术前采用颈外静脉采血技术为腹股沟疝患儿采血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8 年2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在黄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51 例腹股沟疝患儿。这些患儿的病情均符合腹股沟疝的诊断标准,均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均在术前接受血常规检查、凝血五项检查、肝肾功能检查、传染病筛查等,且其家长均自愿让其参与本研究。在这251 例患儿中,有男性238 例,女性13 例;其年龄为3 个月~3 岁,平均年龄为(1.34±0.47)岁;其中,1 岁以下的患儿有142 例,1 ~3 岁的患儿有109 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有243 例,腹股沟直疝患儿有8 例。

1.2 方法

在手术前,采用颈外静脉采血技术为这251 例患儿采血,方法是:1)准备阶段。准备好采血盘,内备有碘伏、棉签、弯盘、一次性采血针头和贴有患儿姓名、床号的采血试管。在采血前,与患儿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告知其采用颈外静脉采血技术采血的优点、流程、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等,嘱其对患儿进行安抚。2)实施阶段。将患儿及其家长带至单独的采血室,避免无关人员进入采血室。将患儿平放在检查床上,使其头偏向一侧,在其肩膀下垫一个自制的小软枕,尽量将其颈部伸直,充分暴露其颈外静脉[1]。患儿的年龄较小,难以配合采血,易出现哭闹行为,因此需要两名护理人员配合完成采血工作。一名护理人员站在检查床旁,面向患儿,将其四肢、躯干及头部固定好。另一名护理人员站在床头,对患儿颈部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消毒范围的直径应超过5 cm。护理人员用左手食指压迫患儿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下的部位,用拇指和食指绷紧其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将一次性采血针沿着静脉的走向刺入颈外静脉内,进针时针头与皮肤的角度为10°~15°。见到回血后固定针柄,连接贴有患儿姓名、床号的一次性真空采血试管(真空采血试管会自动进行负压采血),当试管内的血量达到标准时,取下试管,再连接另一试管,直到采血量达到需求为止。采血完毕后,用无菌棉球或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除针头,将针头放入利器盒中。让患儿家长立即将患儿抱起,嘱其按压患儿的穿刺点3 ~5 min[1]。及时将血液标本送检。

1.3 观察指标

观察这251 例患儿采血的用时、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比率、采血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及血液标本的合格率。采用自制的问卷(总分为100 分)调查这些患儿家长对采血工作的满意情况。患儿家长的评分越高表示其对采血工作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这251 例患儿采血的用时为3 ~10 min,平均用时为(5.64±1.78)min ;其中有226 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其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比率为90.04%。这251 例患儿在采血后均未出现并发症,其血液标本的合格率为100%,其家长对采血工作满意度的平均评分为(95.24±3.47)分。

3 讨论

临床上在对婴幼儿进行静脉采血时的采血部位有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颈外静脉和股静脉。婴幼儿手、脚部位的血管比较纤细,不易触及,在采血时往往不能一次性穿刺成功,或虽然穿刺成功但血流速度较慢,易发生凝血,从而无法采集到的合格的血液标本。对患儿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时需使其保持仰卧位,将其一侧大腿稍外展、外旋,使其小腿弯曲,膝关节与大腿成直角,并在其臀下垫小软枕,将其腹股沟展平,充分暴露其采血部位[4]。在此过程中部分患儿会因受到惊吓而排尿,其尿液易污染穿刺部位,同时也易弄湿床单或溅到护理人员的脸上。另外,采用这种方法为患儿采血时定位其股静脉较为困难,采血所需的时间较长,且穿刺的深浅度难以掌握,易出现穿刺失败的情况,且患儿发生皮下血肿的几率较高。颈外静脉是人体颈部最大的浅静脉,其位置恒定且较浅,能够在皮下观察到[5]。对婴幼儿进行颈外静脉穿刺采血时定位其颈外静脉较为容易,且不需脱下其衣服,能缩短采血的时间。颈外静脉的管径粗直,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另外,颈外静脉的血液流速较快,能避免因反复挤压血管而导致血液成分发生改变,进而可提高血液标本的合格率。小儿腹股沟疝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儿科疾病。有报道称,腹股沟疝患儿占外科疾病患儿总数的0.8%~4.3%[6]。目前,临床上对腹股沟疝患儿主要是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无张力疝修补术等手术[7]。在对此病患者进行手术前,需采集其静脉血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在手术前采用颈外静脉采血技术为腹股沟疝患儿采血能显著缩短其采血的用时,提高其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比率和血液标本的合格率,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且能提升其家长对采血工作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腹股沟试管标本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腹股沟疝有哪些表现
试管难题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股沟疝咋治
冬季的故事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