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养数量对育成期水貂行为的时间分配的影响

2020-12-04 08:14岳艳茹丁文建龙夫祥王绍东王利华
家畜生态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水貂时间段刻板

岳艳茹,丁文建,龙夫祥,李 强,王绍东,张 曼,王利华

(青岛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山东 青岛266109)

单笼饲养的水貂刻板行为比例较高[1],存活率没有得到改善[2],因此实际生产中对断奶水貂很少采用单笼饲养。对于水貂的笼养数量,不同国家、不同养殖场之间差异很大。笼养数量的确定除了与水貂的习性密切相关,与笼具的大小也有关系。在北欧各国,标准笼为30 cm×90 cm,高度为30~40 cm[3],饲养一对水貂的貂笼面积最少为2 550 cm2,每增加一只水貂至少增加850 cm2的额外空间[4]。养殖的水貂在宽敞的环境中也会选择躺在一起[5],笼养数量过多或饲养密度过大会影响动物福利,水貂的争斗行为增加[6],影响水貂的生长[7]。而且空间过小,水貂无法表达某些正常行为[8]。密度过小,笼具的利率用低。因此,确定适宜的笼养数量(饲养密度)对于水貂生产很重要。本试验设置不同的水貂笼养数量,通过对水貂的行为学观察确定适宜的笼养数量,以期为水貂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随机选取健康的育成后期美国短毛黑水貂,母貂36只,公貂18只。貂舍为双列棚舍,貂笼为30 cm×45 cm×90 cm,外挂30 cm×30 cm×30 cm的产仔箱。貂笼内配有乳头式自动饮水器,保证自由饮水。水貂饲喂貂场自配鲜饲料,直接放在貂笼上方,每日饲喂两次,保证水貂自由采食。

1.2 试验设计

公貂的笼养数量分别为1只/笼和2只/笼,即每只水貂的占地面积为2 700 cm2/只和1 350 cm2/只;母貂的笼养数量分别为1只/笼、2只/笼、3只/笼,即每只水貂的占地面积为2 700 cm2/只、1 350 cm2/只和900 cm2/只。每个处理设6个重复。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在貂笼产仔箱上方的棚顶安装摄像头,水貂分组适应一周后,记录水貂72 h的行为。通过录像回放,采用瞬时扫描采样法(Instantaneous scan sampling),每隔1.5 min记录一次水貂行为, 每小时共获得40个水貂行为。水貂所在的位置分为产箱内和产箱外,产箱内的行为记为休息行为,产箱外的行为分为休息、采食、饮水、活动、修饰和异常行为6种,各种行为之间没交叉,各种行为的比例之和为100%(见表1)。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初步处理,将24 h分为0~4 h、4~8 h、8~12 h、12~16 h、16~20 h、20~24 h 6个时间段,采用SAS9.3软件的GLIMMIX过程分别对公貂、母貂以不同笼养数量和不同时间段做为主效应并分析二者的互作效应,对水貂行为的时间分配进行方差分析。计算最小二乘均数及标准误,用Tukey法对最小二乘均数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笼养数量对水貂行为时间分配的影响

由表2可见,不同笼养数量对母貂休息行为、活动行为、饮水行为和修饰行为影响显著(P<0.05),对采食和异常行为无显著影响(P>0.05)。与单笼饲养的母貂相比,3只/笼组的母貂有更高的休息行为(P<0.05)和更低的活动行为(P<0.05),但与2只/笼母貂组差异不显著(P>0.05)。2只/笼组的母貂的饮水行为和修饰行为最高。笼养数量显著影响公貂的活动行为(P<0.05),单笼饲养的公貂的活动行为显著高于2只/笼,但笼养数量对其他行为无显著影响(P>0.05)。

2.2 水貂在不同时间段内的行为规律

由表2可见,不同时间段对母貂和公貂的饮水行为无显著影响(P>0.05),也不影响母貂的修饰和异常行为(P>0.05),但对其他行为有显著影响(P<0.05)。母貂有2个明显的休息高峰,在8:00-16:00和20:00-4:00的休息行为显著高于16:0-20:00(P<0.05);母貂的活动行为与休息行为的变化趋势相反,休息行为比例最高时恰是水貂的活动最低时,在4:00-8:00、16:00-20:00 的活动行为显著高于20:00-24:00和0:00-4:00(P<0.05)。母貂在4:00-8:00的采食行为显著高于8:00-12:00 (P<0.05)。

表2 不同笼养数量和不同时间对水貂行为时间分配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group size and time on behavioral time budget of mink %

公貂在8:00-12:00的休息行为显著高于0:00-8:00(P<0.05);公貂在8:00-12:00活动比例显著低于其他各时间段(P<0.05)。公貂的采食行为和修饰行为与活动行为趋势相同,8:00-12:00采食行为与0:00-4:00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低于其他各时间段(P<0.05),此时间段的修饰行为显著低于其他各时间段(P<0.05)。

3 讨 论

3.1 不同笼养数量对水貂行为时间分配的影响

很多因素可影响水貂的行为,水貂自身的健康状况、温度、湿度、饲料、外界环境等在水貂的动物福利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过于单调的饲养环境(水貂数量少、巢箱环境差等)导致水貂刻板行为增多,适当的增加饲养密度会大大减少水貂的异常行为。本试验结果也证实,笼养数量的增加并未增加异常行为,由此可以推断,并不是饲养空间越大、养殖密度越低动物福利越好,适当的增加饲养密度并不影响水貂的福利。Hansen等[9]研究证实,每笼中饲养一对水貂,水貂的异常行为并没有随着笼子的面积增加而减少。Axelsson等[7]提出,笼子的复杂性对水貂的福利的影响比笼子的尺寸更重要。在保证水貂的养殖空间需求的前提下,增加每笼的水貂饲养数量代表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环境的复杂性,这对改善水貂的福利是有意义的。

养殖空间过小、饲养密度过大也会影响动物的福利。Korhonen等[10]对蓝狐的行为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发现笼子空间过小增加蓝狐的行为障碍,出现短时间的刻板行为。随着饲养空间增大,蓝狐的走动减少,彼此之间的争斗行为数量也出现下降趋势。如果养殖场的福利不好,在动物行为上表现为修饰行为减少、食欲降低、性欲减退、母性不好、探究行为减少,动物表现为胆小或好斗,出现一些替代的行为和刻板行为[11]。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适宜的饲养密度对于提高动物福利有重要影响。基于生产实践和本试验结果可以确定,每笼饲养3只母貂(900 cm2/只)或每笼饲养2只公貂(1 350 cm2/只)的饲养密度是可行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是否可以继续增加水貂的笼养数量。

3.2 水貂在不同时间内的行为规律

水貂在不同时间里有不同的行为特点,在自然状态下水貂最活跃的时间是黄昏与黎明。一般认为光、食物供给和捕食压力等影响水貂活动。水貂的两个活动高峰会随着日出日落时间的变化而改变[12]。Hansen等[9]指出,养殖的水貂活动最为活跃时间在4:00-10:00;在自由采食的情况下,虽然没有捕食的压力,但如果选择中午饲喂,还是会影响到水貂的休息行为。本试验结果表明,水貂的两个采食高峰分别在饲喂后和饲喂后12 h,白天(8:00-16:00)的行为主要以休息为主。水貂的采食会伴随着饮水,所以水貂的饮水与采食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但高温的时候,水还有防暑降温的作用,夏季要保证水貂有充足的饮水。有研究表明,饲喂前水貂的刻板行为是最高的,如果限饲,这个阶段的刻板行为占总刻板行为的15%~50%[13],如果自由采食则占总刻板行为的10%[9]。本研究结果表明,水貂的修饰行为和异常行为的变化规律与水貂的活动是同步的,一天中活动行为最多的时间段也是修饰行为和异常行为最高的时间,并未发现水貂异常行为与饲喂时间的相关性。这可能与生长期水貂异常行为发生率原本就比较低有关[13],瞬间扫描没有采集到水貂的异常行为。虽然水貂经过了近100年的驯养,但仍然保持昼伏夜出的昼夜节律。因此,在水貂生产中要考虑到水貂的习性,保证夜间饲料充足、白天有适合休息的安静环境。

4 结 论

从水貂行为的时间分配可以确定,母貂每笼饲养3只(900 cm2/只)、公貂每笼饲养2只(1 350 cm2/只)的饲养密度是可行的。

猜你喜欢
水貂时间段刻板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山东省部分地区水貂养殖场户貂源冠状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认知调查及病原检测
民众服务区“蝶变”新生:颠覆传统服务区刻板印象
丹麦承认扑杀水貂“无法可依”
夏天晒太阳防病要注意时间段
中性自由
为防疫荷兰要杀1万只貂
发朋友圈没人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三天后”是啥时候?
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