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读者服务VR应用研究*

2020-12-04 08:18王晓妍福建师范大学福州350117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30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20年6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图书馆服务

●王晓妍 (福建师范大学 福州 350117) 李 健 (包头师范学院 内蒙古包头 014030)

1 SL的问世与图书馆的融入

第二人生(Second Life,以下简称“SL”)是一个基于因特网的3D虚拟游戏世界,由美国旧金山林登实验室(Linden Lab)开发并于2003年正式向公众开放,在2006年末到2007年初因主流新闻媒体报道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SL社区每月拥有75万活跃用户[1]。SL需要用户通过下载客户端程序,以自己的虚拟形象(Avatar)进入游戏,利用键盘、鼠标来操控Avatar化身进行社交、娱乐、教育等活动,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创造新环境以此营造一个虚拟社会,是一款集聚网络游戏、社交网络、Web2.0于一体的网络虚拟社区。2006年4月,联合图书馆系统(Alliance Library System)联合在线图书馆一同开启了SL图书馆联盟项目,并于半年后在其中建立第一个虚拟图书馆[2]11,12。图书馆由此展开了在SL虚拟世界的服务探索。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是一款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线通讯技术、虚拟仿真技术、3D显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于一体的高仿真环境处理系统,其通过三维建模功能在计算机中构建仿真度极高的虚拟环境,触发用户的视觉、听觉、感觉,进而通过人的基本行为和动作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给体验者带来更为逼真的感受[3]3,4。VR技术的迅猛发展刺激了诸多行业领域的神经,纷纷投入到对VR技术的探索与应用当中。其中,图书馆领域结合SL战略理念并运用VR技术,打破了实体图书馆的物理限制,独创性地开始了虚拟图书馆建设的热潮。本文从SL虚拟图书馆读者服务视角出发,结合目前VR技术在图书馆中的相关运用,指出VR技术在图书馆中得以发展的实质是注重读者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2 图书馆应用VR的实践回顾与研究述评

2.1 各级各类图书馆应用VR实践回顾

美国图书馆早在二十一世纪初就将目光投向VR技术,SL虚拟平台的出现,让更多的图书馆注意到了虚拟图书馆领域,为了提升读者服务的方式与水平,图书馆由此开始了相关的虚拟实践活动。笔者选取国内外8项具有代表性的图书馆VR项目案例进行分析(见表1)。

表1 应用VR项目的部分图书馆

(1)中国国家图书馆的VR服务:提供虚拟场景与虚拟资源。中国国家图书馆于2008年推出的“国家图书馆虚拟现实系统”是国内最早将VR技术带入公众视野的服务,注重为读者提供虚拟场景以及虚拟资源。“国家图书馆虚拟现实系统”由在大厅内设置的虚拟现实体验区、门户网站上的“新馆漫步”以及“虚拟现实阅读站”三个子系统构成。虚拟现实体验区是利用计算机系统构建现实建筑结构与阅览室等进行分布,使读者在图书馆大厅即可借助于VR设备了解图书馆;“新馆漫步”是在网站上推出3D图书馆场景,需借助浏览器实现“漫步”图书馆;“虚拟现实阅读站”则是将数字资源以虚拟的形式展现出来,该技术结合Flash与人体手势识别系统,读者在虚拟现实阅读站可非触碰式翻阅书籍,增强阅读方式与交互体验[4]。

(2)高校图书馆的VR服务:提供虚拟导游功能。高校图书馆是较早开展VR服务应用实践探究的图书馆,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构建出虚拟的图书馆模型,一种是仿造实体图书馆构建出虚拟图书馆,另一种则是采用3D全景直接将图书馆虚拟化,提供虚拟导游服务。例如,斯坦福大学图书馆(Stanford University Library,SUL)通过SL平台,借助VR技术实现模拟真实的图书馆氛围开展一系列虚拟服务。SUL在SL上拥有独立的虚拟馆舍,在馆舍大厅中利用版图介绍现实世界中的SUL,馆舍内展板直接与实体图书馆链接进而获取图书馆情况和馆藏资源信息。用户可以通过SUL虚拟图书馆认识实体图书馆,真实地感受到身处图书馆,还可以观看SUL虚拟馆舍中的艺术展览、使用虚拟教室、会议室等虚拟空间进行一系列交流活动[2]19-23。德克萨斯州立大学Albert B.Alkek图书馆、香港理工大学包玉刚图书馆等许多高校图书馆也都在SL中建立虚拟图书馆提供相关服务。俄勒冈州立大学图书馆推出的BeaverTracks APP,是一款基于GPS和图书馆历史资料的手机应用软件,读者可以利用APP在地图中找到历史遗迹的位置并可查看相关历史图片[5]。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虚拟图书馆系统,以虚拟人物为角色,对学校四个图书馆进行虚拟漫游,场景导航,提供给读者图书检索、知识竞答、研讨室预约等功能[6]。武汉大学图书馆同样是以网页的形式推出3D漫游,读者进入网页便可全景漫步图书馆,网页配有文字及声音解说,增强读者的代入感。

(3)地方图书馆的VR服务:提供优质虚拟体验。作为公共图书馆,地方图书馆的VR服务面更为广泛,需要关注到不同人群的特点,因此将虚拟体验作为服务的重点。例如,休斯顿中心图书馆借助HP Autonomy公司开发的Aurasma应用平台将书本中的内容立体呈现出来,给读者带来更为直观的书本阅读体验[7]。福州市马尾区图书馆于馆内新增设AR/VR体验区,利用AR/VR技术创新阅读方式,例如将动物图像以3D形态在电脑屏幕上呈现,读者可与其互动,受到大量读者尤其是儿童的欢迎。天津图书馆、济南市图书馆等地方图书馆都将VR技术引入读者服务当中,吸引读者前往体验。

2.2 图书馆VR技术研究现状

(1)图书馆VR技术打造虚拟场景服务。图书馆虚拟环境的建立是在实体图书馆基础上借用技术手段实现的“虚拟空间”再造,也是信息可视化领域合乎逻辑的扩展[3]89,90。Xiao Daniel介绍了利用Spin Panorama2.0构建图书馆全景式虚拟空间,并将构建出的全景式的图书馆漫游系统分为五个基本步骤,最终实现足不出户参观图书馆的实景[8]。程罗德等介绍了利用VRML等构建图书馆全景式三维虚拟空间,再通过对各个节点的设置将空间细化,实现虚拟参观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布局结构、资源分布、馆藏分布等体验[9]。

(2)图书馆VR技术应用于资源服务。图书馆VR技术融入资源服务主要是通过VR手段进行三维信息资源建设。Mohammed等提出将全景式的虚拟图书馆地图引入图书馆网站,用户访问网页时犹如置身在真实图书馆[10]。王晨晨指出虚拟现实技术虽然自身技术不够成熟,但在图书馆场景建设、信息资源建设、读者服务中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1]。周力虹等通过网络调查对国内外高校图书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比对研究,指出虚拟技术多用于虚拟空间、漫游服务及馆藏资源虚拟化形成的虚拟书架[12]。

(3)SL虚拟图书馆研究对VR交互服务的影响。国内外的SL研究主要集中在对SL虚拟图书馆介绍、服务及未来发展三个方面。Erdman介绍了SL中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方式并总结了SL存在的优缺点[13]。Grassian通过了解图书馆员使用SL虚拟图书馆的感受与体验,认为SL可以提高用户服务质量[14]。王勇认为SL所具有的开放性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沟通环境,有效地提高馆藏资源的价值和利用率[15]。武琳等认为SL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专业馆员的技术支持、创新服务方式以及界面友好这三个方面,这种模式在引进中国时,潜力和问题并存[16]。总之,SL虚拟图书馆模式在图书馆服务拓展方面有极大的优势,对于发展图书馆VR应用值得借鉴。

3 读者服务应用VR的核心理念与现实可能

3.1 读者服务应用VR的核心理念

(1)推动读者服务模式创新。利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创新读者服务模式,根据读者需求改变服务方式与质量是图书馆得以发展的根本。SL虚拟图书馆的兴起,归因于虚拟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与实体图书馆不同的服务体验模式,这种虚拟服务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一,将VR技术、网络技术和图书馆读者服务相结合,拓展了读者服务的方式;其二,读者对于虚拟化的服务方式心存好奇,促使读者进入虚拟空间进行体验。

(2)提高读者服务技术含量。VR技术将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融为一体,实现了信息服务的创新与升级。SL则将虚拟图书馆概念带入人们的视野,图书馆通过借助VR技术的优势,打造在线图书馆虚拟服务平台,提高了信息服务的技术含量。如今的VR技术将虚拟馆员引进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服务,并结合读者数据为读者定制实时资讯,提升读者服务的技术水准。

(3)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SL虚拟图书馆的出现将VR技术所能够提供服务的可能带入众人视野,将图书馆服务拓展到虚拟领域,从虚拟角度将信息资源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提供给读者。虚拟技术的应用也对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在应用高科技技术的同时,需要考虑到现有的功能是否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是否能创造出读者更需要的功能,与此同时还需要对馆员进行培训以增强在馆员面对VR技术应用问题时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图书馆服务能力。

3.2 读者服务应用VR的现实可能

(1)VR技术与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高度契合。根据全球最具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发布的《2018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指出,VR技术改变人们在数字世界中的感知与交互,在未来几年依旧是热点话题与发展趋势[17]。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图书馆与VR技术相结合的图书馆应用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包括虚拟图书馆、虚拟书店以及信息可视化图书馆等。而图书馆发展与改革的目的,是将更为个性化、人性化、专业化的服务以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提供给读者,VR技术这种高科技手段的出现无疑是为图书馆信息服务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2)VR技术为读者服务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VR技术在医学、军事、娱乐等领域的实践运用将该技术的功能、特征、优势等公开地展示在大众视野之下,就读者服务而言,不管是从手机APP还是电脑链接,亦或是实体设备,VR技术都从各个角度将功能展现出来。我国国家图书馆、CADAL等都已展开VR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研究与尝试,从目前的运用效果看,VR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在提升服务效果的同时创新读者服务模式。

(3)VR技术在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独特优势。正是VR技术所独有的特征,使得虚拟现实技术能够营造出虚拟环境,让参与者全身心沉浸在虚拟环境中,并与虚拟物体进行交互,进而让参与者有意识地在虚拟环境下互动。VR技术所拥有的这种独具特色的虚拟交互性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有助于读者更加便捷地获取所需信息,理应成为读者服务的有效方式。

4 读者服务VR应用的主要挑战与可行性路径

4.1 读者服务VR应用的主要挑战

(1)读者观念转变困难。虚拟图书馆虽然打破了时空限制,给读者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就目前而言,传统图书馆更为深入人心。例如,从福建厦门市图书馆发布的2018年阅读大数据来看,厦门市图书馆2018年全年接待读者478.3万人次,文献外借量达583.7万册次,其中纸质文献外借量达395.7万册次,占文献文献借阅的68%[18],纸质文献借阅依然是主流阅读。读者对传统图书馆的概念根深蒂固,在面对数字时代的冲击下,改变观念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VR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读者服务方面蕴含巨大的潜力,但不得不面临已有服务较为完善、读者更为习惯传统服务的问题。

(2)技术实现面临多种难题。想要将读者服务更好地与VR技术结合,前提是不仅需要VR技术能够实现虚拟服务的运作,还需要在VR技术更新后能够承载读者服务开展。VR技术本身还面临着技术上的进步和内容上的优化,其与网络技术的结合,还需要考虑到用户的信息安全问题,后续图书虚拟化版权、著作权等一系列难题也都是VR技术进入图书馆必须应对的挑战。

4.2 读者服务VR应用的可行性路径

图书馆读者服务VR应用应以读者需求为出发点,结合SL理念,进一步升级优化现有VR应用、创新发展VR应用,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见图1)。

图1 读者服务VR应用路径结构

(1)深度结合读者需求,优化VR服务方式。第一,VR技术要注重读者的真实感。包括关注用户的感官体验和加强与用户间的互动。当前图书馆VR技术的应用大多采用3D建模实现用户馆中漫步,而漫游服务设计未考虑到声音、触觉等方面的感官体验,且画面质量不佳,无法将VR技术的优势最大化发挥出来,难以带给读者沉浸式的漫游体验。图书馆VR技术应用应借鉴SL核心理念,关注读者应用体验真实感受,注重读者反馈意见,将现有应用系统进一步优化,让读者在漫游中有真实感,而不是简单地浏览图书馆。读者在应用图书馆VR技术时,仅单方面地观看画面,获取知识的效果不佳,尤其是针对儿童读者的相关应用,VR技术的优势被弱化。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图书馆服务中引入智能聊天机器人“小图”[19]。双向的交流互动能够提升服务质量,一方面,读者能更加投入到VR应用的使用中,并从中高效地获取信息;另一方面,图书馆在其中既充当虚拟馆员的角色为读者提供帮助,又接受读者意见进一步优化服务。

第二,VR技术要结合数字资源建设。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数字建设已然成为各个服务项目的基础工作之一,VR技术与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有效结合,同样需要建立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将数字化的信息资源结合VR技术实现数据的3D呈现,形成一种可视化的虚拟检索空间,则更有助于读者发挥创造性,进而得到更多的信息资源。图书馆也可借助VR技术与图书馆排架信息实现虚拟排架服务以便查找书籍位置,提供路径选择,使读者快速获得目标书籍。

(2)契合读者需求,创新VR服务模式。第一,开拓虚拟化交流空间。图书馆可借鉴SL寓教于乐的虚拟教学环境形式,将教室这一空间引入虚拟图书馆,这种模式已在哈佛大学、杜克大学等高校的虚拟课堂中得以推广运用。目前,一些图书馆也开始探索虚拟世界中的学习行为,达到图书馆支持教学科研的目的[20]。阅读室、图书室、会议室、艺术展等空间,也可借助VR技术,打造出适合的环境。在提升服务环境的同时拓展新的学习模式,使读者更主动更便利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提升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

第二,打造情境式阅读模式。提供阅读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首要功能,也是图书馆利用VR技术的关键。在全民阅读时代,提出情境式阅读,不仅仅是模式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VR技术促进全民阅读,提升读者阅读体验,让阅读深入人心。情境化阅读模式需要利用VR技术构建虚拟场景,同时还需要将信息资源虚拟化,构建一个立体式4D世界,让读者置身于书中的时间、地点,与书中的人物交流,真实感受故事情节,多角度调动读者的视、听、触觉等感官,将读者领进虚拟的书中世界,有助于加深读者对书本的印象和提升其对知识、信息的理解力[21]。

第三,提供个性化服务体验。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方向,一方面需要实现实时解决读者需求,另一方面要实现资源整合的个性化服务。采用VR技术构建虚拟咨询场景,利用虚拟馆员通过实时查看读者咨询问题了解读者需求信息,可及时为读者答疑解惑。而主动将图书馆虚拟资源以推送方式传递给用户,则有利于解决图书馆信息孤岛问题,实现馆藏资源的社会化利用[22]。

“我的图书馆”这一服务理念被图书馆引入,其特有的优势就是读者能个性化地收集组织信息资源。“我的图书馆”是通过VR技术并结合读者个人的想法设计的虚拟馆舍,这个馆舍好比摆满图书资料的小型个人图书馆,通过鼠标移动就能实现人物移动和图书的取阅,使读者身临其境,直观有效地访问和利用好资源[23]。将个性化服务与VR技术有效结合,能使读者更方便地获取图书资源,提高图书利用率,是未来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图书馆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REALITY BITES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去图书馆
浅谈虚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