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寄情

2020-12-04 08:14孙明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紫茉莉翠湖寄情

孙明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就写作层面来说,这需要我们以生活为基础,从生活里的具体事物中发现真善美,以小见大,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活中并不缺少美,不缺少诗意和哲思。如何把此物此情写下来?托物寄情,无疑是恰当的抒发感悟的方式。

一托物寄情对于写作的意义

托物寄情,即借写某种事物寄托某种情思。这种写作方法自古有之。例如: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虞诗热情歌颂了蝉的清高与脱俗。你看,蝉高踞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它既没有音乐家的孤傲,也没有演奏者的兴奋,更没有乞讨者的谄媚。有的只是对生命本身的执着。诗人借蝉的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表现出一种雍容的风度,同时也表达出对自身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而现当代名家作品中也不乏托物寄情的范例。

在作文中采用托物寄情的方法好处很多。首先,托物寄情可以将抽象的情思具体化,让读者更易于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其次,由于托物寄情的方法不会直白地表达情感,所以文章也含蓄而有韵味,令人读罢意犹未尽,给人以遐想和启迪;第三,托物寄情保证了整篇文章不都是对情感进行抽象的泛泛而谈,我们在写作时能有所依托,更好把握。著名作家王蒙曾说:“从面到点,你必须选择这样一个‘小,否则,你就无从构思,无从下笔,就会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这里说的“小”,就是指情感的触发点或者寄托物。

就“物”的内容来说,万物皆可入文,只要对这一“物”有着独特的体验或情感,就可以写入文章。

微选段

父亲满屋子的书没有带出一本,母亲却带出来好几块有着美丽花边的长窗帘,引得亲友取笑:“真是浪漫派,贵重的首饰和供奉的舍利子都丢在客厅里了,可还记得把那几块没用的窗帘带着跑。”

那本是經过长期战乱之后,重新经营起一个新家时,年轻的主妇亲自去选购布料,亲自一针一线把它们做出来,再亲手把它们挂上去的。谁说那只是一些没用的物件呢?那本是身为女人的最美丽的一个希望啊。在流浪的日子结束以后,母亲把窗帘拿出来,洗好,又挂在离家万里的窗户上。在月夜里,微风吹过时,母亲就常常坐在窗前,看那被微风轻轻拂起的花边。

———席慕蓉《我的记忆》

微赏评

每每读到这一处,我内心都会涌起满满的感动。那些有着美丽花边的长窗帘哪里只是窗帘呀!那分明是一个美丽的希望,是一份一心一意的、对安定生活的满满期待呀!早上妈妈煮的鸡蛋、本命年妈妈准备的各种红色的物件、过生日时吃的长寿面……这些,都是“有着美丽花边的长窗帘”吧?

二“物”与“情”的关系

写作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内容大于形式。在使用托物寄情的方法时,我们要先明了“物”与“情”的关系———“物”是为“情”服务的。所以我们在看到作文题目时,首先得在脑海中搜寻:看到这个题目我想起了哪些“物”?哪个“物”最能体现我想表达的“情”?

例如,如果要写“思乡”这一情感。首先我们可以思考:提起故乡,我想到了哪些?是故乡的老屋?还是屋前的那棵槐树?还是姥姥包的美味的粽子?还是发小儿们一起玩闹的小公园?

如果这些“物”每一样你都不忍割舍,或者每一“物”的记忆都是零碎的,那么,这些寄托物都可以入文,这就是托物寄情的第一种形式:为了表达某种情思选取若干相关的寄托物共同表现某种情感,形散神不散。名家作品也不乏这样的范例。例如:汪曾祺先生《故乡的食物》中用小标题的形式漫谈了炒米和焦屑、端午的鸭蛋、咸菜茨菰汤、虎头鲨、昂嗤鱼、砗螯、螺蛳、蚬子等家乡的食物,我们从汪老的味觉记忆中读到了汪老对故乡绵远的牵挂与热爱。又如在《衣履篇》中,张晓风依次罗列了睡袍、油纸伞、花鸟门额、羊毛围巾等平凡物件,寄托了作者对往事的情思。

如果屋前的大槐树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春天,槐花飘香中姥姥为“我”做槐花馅儿的饺子;夏天,在大槐树浓密的树荫下,“我”和小伙伴尽情玩耍;秋天,槐树叶子凋落满地,“我”总是热衷踩落叶,伴着脚下咔嚓咔嚓的声音,“我”一天天长大……那么,别再犹豫,以故乡的槐树为线索吧,写与槐树相关的一些旧事,这就是寄托物呈现的第二种形式:整篇文章写一个情感寄托物,可以把该寄托物作为文章的线索甚至文题,形散神聚表达某种情感。我们教材中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就采用了一个寄托物:紫藤萝花。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作者抚今追昔,睹物释怀,由花儿盛衰,感悟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微选段

昆明人,包括外来的游子,对翠湖充满感激。

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小了,不够一游;太大了,游起来怪累。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尤其是雨季,翠湖的柳树真是绿得好像要滴下来。湖水极清。我的印象里翠湖似乎没有蚊子。夏天的夜晚,我们在湖边漫步或在堤边浅草中坐卧,好像都没有被蚊子咬过。湖水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偶尔接连下了几天大雨,湖水涨了,湖中的大路也被淹没,不能通行了。但这样的时候很少……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我是在翠湖才认识这种水生植物的。我以后也再没看到过这样大片大片的水浮莲。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拨剌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鱼,吓你一跳。湖水、柳树、粉紫色的水浮莲、红鱼,共同组成一个印象:翠。

———汪曾祺《翠湖心影》

微赏评

这段文字详细写出了印象里的翠湖及其周边的人、景、事,隔着文字,我们能感受到汪老离开翠湖三十八年后,对翠湖、对昆明看似淡淡的、实则刻骨铭心的想念和感激。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这样一个翠湖呢?

三如何写,才能更突出我想表达的“情”?

选定寄托物后,我们再思考:如何写,才能更突出我想表达的“情”?

下面跟大家分享几个写作建议:

1.用心生活,精心选材

学习、生活的步履匆匆不是我们忽视生活细节的理由,生活中很多人、很多事、很多物都值得我们慢下来细品。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也都可能调动我们的情感,都可以作为我们情感的寄托物,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

一方面,我们平时要用心感受春花、夏风、秋月、冬雪,感受生活中的馈赠与感动,抓住生活中的每个小灵感,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当我们面对作文题目时,要在头脑中快速检索平日里积累的素材,选择此中情感最合适的触发点或寄托物,用“托物寄情”的方式,以小见大,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并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当然,“物”与情感一定要真实,要源自内心,不要为了“托物寄情”而刻意为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做到真实,才能打动自己,感染读者。

微选段

紫茉莉是乡间最平凡的野花,它们整片整片地丛生着,貌不惊人,在万绿中别有一番姿色。在乡間,紫茉莉的名字是“煮饭花”,因为它在有露珠的早晨,或者白日中天的正午,或者满天星斗的黑夜都紧紧闭着;只有一段短短的时间开放———就是在黄昏夕阳将下的时候,农人结束了一天的劳作,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候,它们才像突然舒解了满怀心事,快乐地开放出来。

每一个农家妇女都在这个时间下厨做饭,所以它被称为“煮饭花”。

这种一二年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生命力非常强盛,繁殖力特强。如果在野地里种一株紫茉莉,隔一年,满地就都是紫茉莉花了。它的花期也很长,从春天开始一直开到秋天,因此一株紫茉莉一年可以开多少花,任何人都数不清。

最可惜的是,它只在每天黄昏时候盛开,但这也是它最令人喜爱的地方。

…………

我总认为紫茉莉一定和人一样是喜欢好景的,因此它选择了黄昏。

———林清玄《紫茉莉》

微赏评

紫茉莉是作者童年里很重要的一种花卉,给童年的作者带来了很多欢乐。但是都市花盆里的紫茉莉已经忘记了它的祖先与黄昏彩霞的约定了。作者写“紫茉莉”寄托了不要因为远离自然,就在都市生活的喧嚣中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本真的情感。

2.抓住特征,把握顺序

不同的寄托物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要仔细观察寄托物,把寄托物的特点写具体。我们可以先用思维导图列好提纲,然后再详细描写。为了把寄托物介绍清楚,写作时,我们要根据具体的寄托物的特点以及我们想表达的情感,选择恰当的描写顺序,一般可以按空间顺序或时间顺序来写。

微选段

那天晚上,站在那条曲折的山径前的时候,我刚刚二十岁,月亮刚刚从山边升起。那是怎么样的一轮月呀!

它还没出现的时候,世界一片阴暗,小径显得幽深可怕,我几乎没有勇气举步。而月亮从山后升起的时候,就在一刹那,所有的事与物都和月亮一样,对我发出一种如水般清明透亮的光泽,我的心也在那刹那之间,变得饱满、快乐和安详。

幸福有时候只是一种非常单纯的感觉。在那一夜,当我顺着那一条长满了羊齿植物的小径,缓缓地往山上走去的时候,也许是因为路的迂回,也许是因为心中的快乐,竟然一点儿也不觉得攀爬的辛苦和费力。

走到一块林木稍微稀疏的空地上,刚好有几块大石头可以让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当我抬头仰望天空的时候,只觉得那些树怎么长得那样直,那样高。月光在那样晴朗的天空上如水银般直泻下来,把我整个人都浸在月光里,觉得心也变得透明起来了。青春真如醇酒,似乎都在那夜被我一饮而尽,熏然又芬芳。

———席慕蓉《成长的痕迹》

微赏评

这段清丽、诗意的文字向我们描绘了青春年华里的那一轮月:清澈明朗,单纯美好。字里行间,寄托了作者在怅然回顾青春时的那一份“深深的信服与感激”的情感。就像作者说的:“不是夜夜都能有那样的一轮满月的,也并不是人人都能遇到那样的一轮满月的。青春的美丽与珍贵,就在于它的无邪与无瑕,在于它的可遇而不可求,在于它的永不重回。”

3.细腻描写,凸显情感

根据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旨,我们要有所侧重地细致描写寄托物,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展开联想、想象,调动各种感官,细腻描摹,把寄托物的特点展现出来,笔下的事物才会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才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才能感染读者,进而产生情感共鸣。

微选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

微赏评

这段文字综合采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调动视觉、味觉、听觉等感官,运用了想象和联想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按照由上到下(树上—花间—地上)的写作顺序写出了春花的迷人、春景的热闹。

微仿作

跨过生锈的铁栅栏,拨开辞柯的枯叶,踩着丛生的杂草,倏忽间一团火红燃烧在我的面前———是木棉树!

站在木棉树下,仰望木棉树挺拔的身姿,一树火红在余晖下散发万丈金光,如一支燃烧的火炬,使我脸热心醉。没有一片绿叶点缀,一朵朵木棉花在焦黑的树枝上燃烧着,喷涌着,密密匝匝挤满整个树冠,也如火苗一般舔舐着我的胸膛,一种感动油然而生,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微风拂过,木棉花好似一只只鲜红的火鸟雀跃在枝梢,带给我一份跃动的惊喜;又好似斟在粗陶碗里的红曲酒,有一种不讲理的架势,震撼而雄壮。昂起头,只见微云掠空,天地间似乎只有这一树火红、一腔温柔、一团喜悦与一派勃勃生机。这画面如长虹映水,如惊鸿乍掠,渐渐镌刻在我心中。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九年级朱昱菲

微仿作

我总喜欢趴在奶奶家窗边,仔细观察窗台上的两排仙人掌。最上面的那盆,是仙人掌们的“老母亲”。粗糙的墨绿的满是褶皱的皮上竖着根根尖尖的黄白色的刺。刺稀疏的部分是一块块白色的疤。靠近根部已经蔫了,得靠木棍支撑才能站起来……

皱巴巴的绿色掌面上是一朵花!而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

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雪白的花粉。它沉默静立,却闪烁着辉煌灿烂的光芒。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八年级张润萱

微仿作

我不禁被震慑住了。那是一棵怎样的红枫树呀!我无法想象它的根如何刺破层层岩石、泥土,发疯一般无尽地延伸,牢牢地抓住大地。它挺拔的身姿那么飒爽,在寒风中坚定不移地站立着。岁月的痕迹遍布树身,仿佛尖刀一般刻下了道道伤痕,但这无法掩盖它傲人的风骨!向上望去,一道道红光灼烧着我的眼睛,茂密的树冠上每根枝条都伸向远方,迎接阳光的洗礼,那一片片火焰般的枫叶则高傲地舔着冰凉的空气,反射出万道金光,如团团烈火熊熊地燃烧,庄严而高贵。在这样一个颓败的园林里竟然能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象!让我不禁对它心生敬意!那一刻,我不再迷茫,反而被激起了斗志!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九年级黄东宇

物是客观的,写物的人是有感情的,我们为了抒情而写寄托物,因此在描写寄托物的字里行间,一定要融入真情。不应为写物而写物,重要的是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景交融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字。

总之,运用托物寄情的方式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更精致,让我们的情感更有感染力。只要你细心观察,长期积累,坚持练笔,你会发现:作文如同生活,都可以精彩美丽!

猜你喜欢
紫茉莉翠湖寄情
岳池翠湖
翠湖心影
紫茉莉开花的秘密
活血调经紫茉莉根
不忘初心,以“版”寄情
寄情于人、事、物、景中
我在翠湖等你
紫茉莉:善变却守时的“胭脂花”
喜马拉雅紫茉莉红外指纹图谱研究
寄情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