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书架

2020-12-04 08:14张莹
意林 2020年21期
关键词:张莹意林书架

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手里托着书,美滋滋地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訴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那时,家里条件不好,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

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地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连声道:够了,够了!

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本文入选2017年重庆中考阅读试题,文章有删减)

张莹:笔名谷煜。多篇文章被选为中考阅读试题、高考作文范文,新书《半旧时光》热销中。

意林:你认为这篇文章为何会选入中考现代文阅读题?

张莹:任何文字都是有感情的。我觉得这篇文章入选原因有三:一是好的文字是可以给人希望,给人力量的。二是文字的真诚。因为是亲身经历,写起来倍加流畅。三是启发写作。因为文章有细节能和读者产生共鸣,所有平常的日子,只要善于观察,一花一树,一饭一蔬,皆是故事。

意林:你写这篇文章在怎样的情景之下?

张莹:我亲眼看到,也亲耳听到很多朋友在吐槽,现在的孩子似乎没有了读书的乐趣,很多的时间都被电子产品代替了。我很心疼,心疼那些散发着墨香被冷落的书,也心疼不愿读纸质书的孩子和大人们。我想到了自己的读书经历,便写下来,希望读者能从中体会到,读书,真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意林:你平时喜欢读什么书?

张莹:我读书很杂。可能因为小时候书少养成的习惯,只要是带字的,就要读一读。当然,阅读还是要讲究质的,小到一个好词,一首诗,大到一篇美文,一部书籍,还是要反复咀嚼的,这样一点点积累,才能真正入心,搭建起自己的文字堡垒,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我觉得中学生的阅读还是从古典文学读起,每天一首唐诗,一句宋词,慢慢地走向阅读的大天地,日积月累,自会不同反响。

猜你喜欢
张莹意林书架
张莹:传承匠心 追求极致
Empirical Analysis of Binary Logistic Model for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Chines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Woolen Products Consumption—Based on Questionnaires of 513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16 Provinces
新书架
新书架
新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