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游鄂州》序

2020-12-05 04:51张靖鸣
北方音乐 2020年16期
关键词:鄂州民歌旅游

张靖鸣

(鄂州职业大学,湖北 鄂州 436000)

鄂州渊深流长,曾是中国历史上一座卓异的文化地标。

屈原、王羲之、谢眺、李阳冰、李白、元结、苏轼、苏辙、黄庭坚、陆游、丁鹤年等接踵而至,或登临览胜,或避居此境,他们的情怀闲适与郁悒否?如果不是视觉与心灵感受双重润泽,怎能有“乘鄂渚而返顾兮”“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的深情吟咏?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诗句,不正是古代鄂州最佳的旅游形象宣传语!

鄂渚雄邑,名都胜景,古鄂州就是一座闻名遐迩的旅游城市!

光阴转瞬,时势日新,改革大潮龙喷虎啸。当代鄂州竞逐于经济迅猛发展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狂飙巨流,其影响力似乎微不足道,城市的旅游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鉴此,鄂州市旅游局领导与同仁们冷静思考,紧紧围绕地域特色文化做文章,倾力编撰《歌游鄂州》一书,昂耸鄂州旅游发展的文化指向,其目光不可谓不敏锐,其方式不可谓不新潮了。因为音乐比文字传播的速度快,不失为最佳文化传播手段,人们从《歌游鄂州》的多彩音符中可以感知鄂州音乐文化的深蕴。

《歌游鄂州》内容由“旅游金曲”“鄂渚民歌”“吴都名曲”三部分组成,而传统民歌系本书内核,编者从人文地理学的视野,将累次搜集的民歌精选二百余首辑录入集,以昭显鄂州民歌特色。

鄂州民歌文化是一部流淌千年的水文化史,劳动号子作为民歌种类之一,映衬出水文化背景下特殊的生产关系、生存方式。本域人民曾与洪水进行旷代已久的斗争,筑坝修堤,防洪克涝,由此产生了民歌号子《樊湖硪歌》。在修筑粑铺大堤与樊口大闸时,参加劳动的民工数以万众,场景宏大,老百姓有力拉起石硪,唱起《飞硪号子》《石磙硪号子》,浑厚有力,震动江河,如此鼓舞民气的民歌俨然是水事活动中滋生的民族精神的写照。而梁子湖《放鹰号子》则是一首捕鱼作业唱的民间歌曲,粗犷悠长,连绵不绝,渔民叫唤式的吆喝声穿越于碧波蓝空的原生态空间,勾勒出一幅质朴动人的音画风景。

近现代代流传的爱情民歌,溢显出浪漫的水乡情调,《比方调》是湖区百姓喜爱的一首情歌,简短四句歌词,生气盎然,把活脱脱的自然现象与人物心理非常形象地表达出来,刻画了渔家姑娘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

不同的内容反映不同历史风貌与社会特征,鄂州民间风俗歌曲多用于婚嫁、生子、祝寿、造房、祭祀等场合。太和镇一带流行的《哭嫁歌》再现女儿出嫁场景,有独唱、对唱形式,是本土婚嫁习俗的独特表现形式。而沼山镇张氏敦义堂家族祀习俗的歌诗长达数十首,古韵犹然,可显楚韵吴风之端绪。

鄂州民歌是广袤民间音乐土壤中根蒂深扎的藤蔓,是从岁月沧桑中流淌出的一泓清流,在飞速运转的现代时空中传递着丰厚的氤氲,无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人们由此滋生出不可抑止的旅游动机以及丰富遐想。

湖北简称“鄂”,鄂州就是“鄂”生命元气的孕床,它孕育了历久弥灿的鄂文化。产生于鄂州一带的民歌《越人歌》堪称中国古代最早的民歌,[1]“乘鄂渚而返顾”的文学作品是中国诗歌的巅峰之作,鄂青铜开采与制作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鄂君启节涵盖了那个时代经济的繁荣,这些凝聚智慧与创造力的鄂文化堪称人文精髓。

俯瞰神州,万里长江奔腾而来,绕廓抱“珠”。这颗江南之“珠”正契合在黄金水道的中心点上。鸟瞰寰宇,鄂州地理位置又恰巧位于地球上具有神奇魔力的北纬30度附近,这条曲线是地球上最亮丽、最神奇的风景线,蕴藏了很多自然奇观和历史之谜,而梁子湖湿地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亚洲湿地保护名录上保存最好的湿地。而北纬30度线路是我国目前为促进旅游业和经济发展而极力打造的“国家景观大道”,也是为世界打造的一张中国名片。由此看来,鄂州人文自然横贯古今、纵融纬坤,可谓合天道、合地利、合时势了。

诚然,鄂州旅游文化的发展视界要放在立足湖北,放眼全国的旅游大背景中,要置之于资源环境、市场经济等方面进行创造的结合点上。鄂州旅游的发展构架必须打破狭隘的地域观点,以特大城市武汉为依托,链接鄂东南人文自然区域,并与长江三峡景区、鄂西自然景区、荆州、襄樊人文景区等遥相呼应,构建中国中部旅游文化的轴心。

全国旅游景点又进入了新一轮热潮,都纷纷创品牌、出奇招。“西塞明珠”博斯腾湖、“城市绿肺”青秀山、藏在大漠深处的“碧玉”——翁牛特等旅游天地的星秀如奇花初胎,光耀尘寰,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旅游热。乘势而上、跨越争先,这是时代发展的主流,小小的鄂州该怎样呼之欲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品牌?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由政治、经济、文化,民俗风貌与物质生活构成的人文景观。而鄂州人文旅游资源不无独特的地缘魅力,鄂州虽小,一脉“鄂”史,足以让人仰视;一块湿地,可供人呼吸。鄂州旅游可充分依据自身的资源优势,科学安排游览线路,形成融合音乐文化、历史文化、自然文化、农家文化为一体的旅游休闲方式。

为此,笔者认为,打造鄂渚文化长廊不失为创建鄂州旅游品牌的一个具体实施目标。

音乐文化可视作打造鄂渚旅游文化长廊的先声。因为“音乐是文化基因最顽固、最深沉的载体,独特的风格则是不同民族音乐文化强大的生命力,音乐是无言的符号系统,对应着一种文化的与潜在密码。”一首“蝴蝶泉边”唱响了云南大理,一首“神奇的九寨”唱红了四川九寨沟,这些景区前瞻性地用音乐文化实现了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音乐文化营销功能产生的巨大效应。鄂州旅游文化当以编撰《歌游鄂州》一书为契机,打造鄂州古代民歌《越人歌》(《鄂君歌》),尽管《越人歌》没有唱谱,但歌词极富魅力,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一书中说:“《鄂君歌》译本之优美,殊不在风(《诗经》)、骚(《楚辞》)下。”当代作曲家曾在一部电影中将《越人歌》谱曲演唱,就这首歌词的本义而言,应该属于民间的“风”,而作曲家将这首歌创编为宫廷“雅”乐,有悖于歌词的本真。鉴此,鄂州应该聘请作曲大师深挖本土音乐基调,为这首名词谱曲,打造一首展示千年历史底蕴、熠耀时代特色的旅游歌曲;摄制作MV光碟,在中央电视台、公共空间电子平面媒体、旅游景区等播出,提升鄂州旅游品牌形象,打造城市音乐名片。此外,将民间表演小分队分别安排在梁子岛景区演唱《飞硪号子》《石磙硪号子》《放鹰号子》,西山、青峰山等风景区表演《祭祀歌诗》,在一些农家乐点穿插演唱民歌小调《送情郎》《一个鸡蛋八个黄》《十二月望郎》等,以此构建旅游音乐生态。

“以自然生活为依托,通过对历史文化场所的再生设计,形成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地域特色,让人们在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共鸣中寻得对该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场所的心理归属感。”[2]此话不无见地,开发鄂文化地名工作,是为打造鄂州旅游文化长廊的重点工程。地名是活化石,鄂城、鄂王城、鄂王台、鄂王神庙、鄂家庄等,这些历史性、地域性鲜明的地名承载着古往今来沧桑变迁,积淀着珍贵的鄂文化基因。这些地名可作为文化长廊中的重要景点设置。与地名文化相辅相成的是名人形象宣传工作。迅速在鄂城、鄂王城、梁子岛等地建熊渠、熊红、鄂君子皙、鄂君启、屈原等名人文化广场,名人塑像、名人碑刻,以扩大名人文化的展示舞台。

着力打造文化名人标识工程,以名人的名字命名为城市主要道路,如屈原大道、熊渠大道等。在交通要道设置引导标识,印制名人文化地图,让所有踏上鄂州这片土地的游客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鄂文化氛围。

建设标志性建筑——鄂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建筑外形以出土的“鄂君启节” 两件文物形状构建双子星座高楼,直插云霄,汲天地之瑞气,耀人文之精华。其建筑外表凸显其精妙绝伦的铭文艺术。内则陈设代表智慧结晶的青铜器及采矿技术模型等,展示先秦时期的重要成果。

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亚洲保存最好的湿地之一的自然优势,打造全国最大湿地公园。梁子湖的丘陵、湖泊、湿地、沼泽、森林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独立的生态系统,是中国距特大城市最近的自然区。为此,拟建以梁子岛为中心的湿地渔业体验区,原生湿地保护区,湿地生物多样性科普区,湖澡生态观赏区,月山八景游览区,长港生态休闲区,将此建成一个生态多样、景观新奇的湿地风景区。

不仅如此,还要将该区域的吴楚文化、三国文化、辛亥革命文化与农家乐文化有机交融,多维度地延展鄂州旅游文化的精神与气魄,使本景区文化核心凸显,层次分明,罗列起丰富的直觉感受,形成鄂州旅游文化长廊特有的人文内涵。

我们仿佛看见鄂州旅游业未来的盛况:游客们在古老斑驳的青铜矿井与作坊中,领略鄂人独具个性的区域文明。鄂州纪念馆中纛旗飚飏、两军鏖战的浮雕展现熊渠开疆拓土、锐不可当的雄姿。人们伫立在鄂王城的残垣土堑上,览苍莽迂回的河道,想象遥远岁月中这座物流中转站的繁忙景况。游客乘坐船队浩荡荡游览在波光浪涌、空旷无垠的梁子湖面上,宛如进入天人合一境界;听清超越绝伦的渔歌,听“土得掉渣”的梁子湖方言,朗诵屈原的诗章,熊渠、熊红、鄂君启等历史人物粉墨登场,游客们恍若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两千多年前的鄂王时代。

在野趣横生的湿地景区中赏沼泽深幽、百鸟翔集的景致,游客们放下脚步,自由呼吸,怡然心灵……

上述构架仅为个人臆想,不免有思想高蹈、内表空乏之嫌。我以为,鄂州旅游局的英贤们必有深阔的视野、科学的设计理念,把鄂州旅游景区建设成为既能塑造城市鲜明个性,又可散发地域魅力的旅游胜地。

期冀《歌游鄂州》一书能成为鄂州文化旅游发展的前导,开启城市文明的新纪元。

猜你喜欢
鄂州民歌旅游
是不是连我也隐藏雾的背后
登鄂州江上观音阁
书法《竹枝词》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旅游
赵学敏书法作品元稹《鄂州寓馆严涧宅》
穿花衣 唱民歌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