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对内心听觉培养的重要性

2020-12-05 07:26王冬冬中北大学艺术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6期
关键词:克罗音高体态

◎ 王冬冬 (中北大学艺术学院)

一、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概述

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教学应是听觉的训练以及相应的身体动作的反应,不应是单纯的音乐技能的培养。体态律动教学法强调音乐知识的灌输需要在学生体验和感受音乐之后进行,其更加注重的是体验和感受音乐的过程,注重的是身心的和谐发展。

乔治·露易斯等人将体态律动这一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一、音响刺激与暗示;二、初步反应与相互作用;三、改进反应与表现;四、综合反应与促进表现。这一教学过程的总结性概括反映出体态律动循序渐进的过程。

体态律动教学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强调学生首先要聆听音乐,接受音响的刺激并暗示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时刻保持专注,并准备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其次是学生要对听到的音乐做出初步的动作反应,通过听音乐将内心的情感通过身体动作做出自然反应,以此来体验音乐。通过教师听觉的分析将学生自然反应的动作逐渐融入自身情感,达到音响与身体动作状态的逐步交融,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达到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作用。学生在改变动作的同时逐步积累其自身动作与音乐要素相对应的动作反应,从而逐步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获得感知和认知,内化音乐的知识与技能,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

体态律动教学过程重视的是一种身心的融合,目的是使学生真正体验音乐并将其音乐要素通过我们的身心做出相应的动作实践,以此来达到对知识技能的获得。体态律动教学过程反复强调音乐要素的内心情感体验,因此对于内心听觉的培养有很大的益处和推动力。

二、内心听觉概述

内心听觉是一种极其抽象的含义,又称内在听觉和内部听觉。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不受外部音响刺激的情况下对音乐形象长期积累的经验总结。对音乐工作者尤其音乐创作者来说内心听觉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音乐技术与能力。它的形成同样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对内心听觉培养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内心听觉形成大致需要经过由感觉→知觉(感知)→记忆→再现→想象→创作→内心听觉复杂的一种心理过程。

内心听觉的形成首先要经过感觉和知觉,即学生听到音乐片段和作品时形成自己内心的一种自然感受,它是一种无意识的自然反应,即音乐是开心的、活泼的或是悲伤的、难过的。感觉是听觉的初级阶段,它为知觉的形成,甚至头脑中一系列更复杂的反应提供原始材料。这一阶段与体态律动教学法的音响刺激阶段相呼应。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音乐材料的一种综合反应。在此阶段心理状态更加积极主动,注意力更加集中,对事物的认知更加全面。节奏感、速度感、旋律感、和声感、调式调性等音乐要素的分析在头脑中形成一种认知。内心听觉的形成与知觉阶段的长期经验积累密不可分。

记忆是内心听觉形成的重要基石。记忆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音乐材料在经过多次感觉和知觉的头脑刺激和反应之后,能够形成无意识记忆,如音乐旋律片段、节奏片段、旋律色彩等;同时和声、调式调性、结构等音乐要素需要通过有意识地记忆来准确再现。记忆的形成要经过由认知到头脑储存的过程,它与再现阶段相辅相成。

再现是对头脑中记忆的音乐要素的一种呈现,它可表现为在无条件的情况下头脑准确呈现音乐要素的能力,以及在接触此类音乐信息之后头脑对此音乐要素的辨认,再现是音乐听觉经验的一种恢复与呈现,它对音乐表现、音乐教学、音乐实践、音乐创作等都有积极的作用。体态律动教学法综合反应与表现与感知记忆再现相契合。

想象是内心听觉的高级阶段,同时是内心听觉形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作曲家在创作作品时,想象出作品的旋律主题乐思,构思作品织体结构,加以扩充形成一首完整的作品。想象的存在不是偶然的,它是听觉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以及深厚音乐知识积累产生的听觉要素。贝多芬在耳聋的情况下能够创作出闻名于世的作品,这些作品的产生不借助与任何外部音响的多次尝试,而是依靠于内心听觉经验的长期积累。

创作是内心听觉的检验阶段,听觉要素的掌握得以在创作阶段体现。创作是作曲家对内心听觉的体验归结于具体音响的创造性活动。创造性活动需要作曲家具备高超的内心听觉能力,将自身所具备的听觉能力以及音响积累通过内心情感体验通过音乐所表达。因此内心听觉的各个阶段最终服务于创作阶段。体态律动教学法中即兴创作与内心听觉创造阶段相互存在。

内心听觉的最终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培养内心听觉的方法尤为重要。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训练方法与内心听觉心理活动过程相辅相成,通过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将对内心听觉的培养产生重要的作用。

三、体态律动对内心听觉培养的重要性

(一)体态律动对内心节奏感培养的重要性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由三部分组成分别包括: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即兴训练。体态律动作为其中的核心部分贯穿三部分的始终。体态律动教学法就是将我们的身体作为打击乐器跟随音乐的进行来感受和体验音乐节奏节拍的进行以及速度的进行。通过我们对身体的拍打,将身体作为人体交响乐,主要就是对节奏、节拍、速度的一种表现,因此体态律动教学法的核心训练部分也主要以节奏感的培养训练为主。因此通过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的训练将对内心节奏感的培养产生积极的作用。

体态律动教学法中在学生学习基本节奏型时会结合身体的动作让学生来体验每个音符时值的长短。例如,四分音符向前迈一步,二分音符迈一步以后膝盖在弯曲一次,全音符迈一步后膝盖同时弯曲三次,等等类似同样的方法。通过此项练习可以使同学们伴随视觉的观察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体验到每个音符的时值长短,加深对音符时值长度的记忆,在头脑中形成对节奏型及音符时间的记忆,达到内心对节奏型的充分认识。

节拍作为节奏要素之一,主要表现为音乐每小节的强弱拍变化,在音乐实践中同样具备非常重要的作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中对节拍的训练主要通过学生对肌肉的紧张收缩与放松或者通过身体动作的重量差别使学生感受节拍的强弱要素。例如,在3/4拍中,第一拍屈膝呼气、第二拍甚至躯体持气、第三拍向后迈步吸气;4/4拍中和三拍基本一致,只是在在第二拍的动作基础上延续一拍。此项训练有助于学生通过身体动作感受不同节拍的强弱关系进行,体会到节拍的拍律,达到运动与呼吸的协调,掌握节拍的规律,达到对内心节拍感的学习体验。

速度作为节奏要素之一,在音乐实践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音乐情绪情感的变化,均匀速度进行也直接影响到音乐的表现。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学生在音乐实践过程中音乐作品均匀速度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在声乐的演唱、乐器的演奏、甚至视唱练耳的实践中,都会出现忽快忽慢的现象,因此速度感的培养应该得到一定的重视,而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就是较好的培养方法。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通过身体运动来让学生体验速度的微差变化,采用逐渐扩大和缩小音符时值的变化,使学生从较大的动作至较小的动作表现;采用跨步—行走—跑步来表现渐快,用跑步—行走—跨步来表现渐慢;通过肩膀、小臂、手腕等肢体动作来表现速度的微差变化等等。同时也通过身体肌肉的收缩与放松来体验力度的变化,通过身体的运动表现渐强与减弱的变化,来体现不同力度身体动作的不同反应,充分学习与体验到不同的力度对比性,达到知行合一的学习效果。通过体态律动达到对学生内心速度感的培养。

(二)体态律动对内心旋律感培养的重要性

旋律要素的培养要归结于体态律动教学法中的视唱练耳中,体态律动中的视唱练耳不同于以往我们的视唱练耳课程,它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和身体运动紧密结合的一种训练方法。旋律感的基础性培养大致包括音高音准的培养、多声思维的培养等等。

音高是构成旋律的基本要素。体态律动教学法运用音高曲调与身体动作的联系,达到学生通过身体对音高的体验,从而建立起良好的音高概念。体态律动要求学生对于上行的旋律做出逐步伸展身体的动作,旋律下行身体逐渐放松的动作要求;将手放在身体的发声部位,感受每个音高发声时身体的振动与共鸣点,以此来体验音高的高度与身体共鸣的契合;通过手臂、肩膀、胳膊的综合运动练习感受音高的高度等。通过此项练习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准确的音高感,把握准确的音高高度,从而培养学生内心音高感。

体态律动在音程的训练中通常采用二声部的旋律进行,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学生的特点随机编排。通常教师将学生分组,学生根据教师指令,两人配合完成教师所要求的音程度数并伴随相应的高低动作,动作高低需与音高高度相一致;和弦的训练为三声部旋律进行三人一组,动作的幅度分为高中低,音高同样表现为三和弦的不同高度。体态律动教学法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根据教学形式、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丰富,例如可交换声部、变化节奏、变化音程度数、和弦结构等。通过体态律动训练音程和弦,可以逐步训练学生多声思维感,使学生对声部关系平衡有更清晰的认识、对各声部音高关系有更准确的把控,逐步提升学生在演奏或演唱多声部音乐作品时的实践能力,对音乐表现有进一步的提升,建立内心多声思维感。

结 语

内心听觉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的科学性、可行性运用,将对内心听觉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笔者通过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与内心听觉培养的结合,简要描述其结合的相关要素,且从内心节奏感和内心旋律感两方面进行概述,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此笔者将继续进行深入探究,望各位学者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克罗音高体态
SET悬吊训练对中青年女性圆肩体态的疗效观察
浩然听笔走龙蛇,气格疏朗体态健——浅论“海上四大家”蒲华的书法
音高听觉的培养与视唱练耳教学中因材施教探究
不同乐器训练对音乐音高感知的影响
乔治·克拉姆《螺旋的银河系》的镜像世界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迟到大王
最喜欢的画作
梧桐树的回忆
克罗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