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化进程下遗存老旧民居的更新再造
——以天津市和平区多伦道福厚西里为例

2020-12-06 05:50王飞飞WangFeifei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天津建筑

王飞飞/Wang Feifei

随着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日益显著,我国基本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一词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更加突出。在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果的今天,我们发现在城市中却仍然存留着历史民居破败、民俗文化继承与发展举步维艰等显著问题,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这些问题成为城市实现美好生活愿景的高墙,必须加以重视。

一、历史遗留建筑的传统文脉及保存现状

天津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在近代,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天津成为第一批被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遭受了列强的殖民统治。在此影响下,素有“建筑博物馆”之称的天津在建筑文化上呈现出显著的多样性特点。日本殖民统治期间,天津走过一段特殊的城市发展历程。这一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成为探究近代天津历史和建筑空间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在天津日租界,日本殖民者对他们的城市建筑理念进行了实践,包括对租借地的整体规划及先进设置的转译。例如他们当时建造的“大和公园”在整体规划上表现出与天津本土环境相互糅合的特点。日本新潮建筑设计理念不但影响了“大和公园”,同时也影响了周边的建筑风格。这对于探究近代天津城市建筑、公共空间的演变发展是一条重要线索。

目前,天津市已对特征比较明显的建筑实行挂牌保护,但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民居仍然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多数历史民居处于年久失修状态,成为城市名片的污点。以位于天津市和平区多伦道与平安大街交口处的福厚西里为例。该社区地理位置优越,周围民居密集,历史文化氛围浓厚,是天津近代文化的典型缩影。这里的民居多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由于缺乏下水管道,出现自然降水无法及时排出、地面结构下陷、屋内潮湿发霉、墙壁脱皮等问题。根据现场调研,这里的居民普遍存在关节炎等因湿气入侵而引发的疾病。而且,强、弱电线和电闸接线口全部裸露在外,走线相互缠绕,容易引发火灾。由于房屋面积小,空间功能不全,居民做饭仍然采用煤气罐明火等方式,火灾隐患极大,也容易发生爆炸等严重事故。在居民的成分构成中,本地老年居民占据居民总数的一半,另一半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人口流动性大,人员不确定性高,容易滋生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对本地居民的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二、历史遗存建筑更新再造的必要性

历史建筑承载着十分丰厚的传统文化,有着时间、地点等专属特征,可以说每一栋建筑都是特定历史的见证者。例如天津河北区、和平区的历史遗存建筑凝结着天津从明清到近代发展的印记,体现了天津城市的漕运文化和租借历史。福厚西里所处位置为日军侵略中国时的租界地边缘,对面为日军宪兵兵营,深刻地受到历史的浸泡。日租界地在选址之初以尽量接近当时天津城的经济中心,以便争夺最大经济利益为目的,由此可见福厚西里地理位置优势的突出。对于日本殖民统治期间天津经济、文化所受的影响,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一方面,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被侵略成为天津人民难以消除的噩梦;另一方面,伴随租借地而来的侵略文化也带来了新兴的技术意识形态,对天津尤其是租借区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往的城市建设在追求高速发展的理念驱动下,以“扩张式”的发展模式刷新着城市面貌,忽略了对城市文化的保护,对历史建筑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纵观世界重要城市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许多宝贵的经验。如新加坡对新加坡河的改造突出了该河的历史价值,将原有的漕运文化予以保留、发扬。原有的运输功能停用之后,对于沿河建筑践行有机更新的理念,让原有建筑实现现代产业化,形成了集娱乐、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景观,给新加坡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北京铜锣鼓巷也是城市更新、改造中比较成功的范例。以胡同文化为主的铜锣鼓巷,针对当今经济发展的趋势,对传统建筑进行了功能更新,既延长了该地建筑的使用寿命又减少了改造成本,既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又保护了老北京的胡同文化。

现阶段文化软实力成为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上下掀起挖掘传统文化的热潮。然而这种挖掘更多停留在对形式的探究,忽略了历史文化的独特体现。历史遗存建筑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等条件下有着不同的价值。首先是建筑本身的价值。建筑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承载了相当重要的艺术价值。城市建筑承载着建造年代的城市历史及当时的建造技术等信息,是专属于这个城市的独特符号。这些形形色色的建筑是时代的见证,是历史人文进步的体现,是特色民俗的承担主体。

三、历史遗留建筑更新再造的理论依据

国外的现代化城市更新再造要早于国内。其城市建筑的更新自工业革命开始,随着经济基础的增长,规模逐渐加大。巴黎是当时的典型代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巴黎开始更新,拆除原有的都市,代之以新城,大规模新建筑拔地而起,为日后发展埋下了隐患。早期城市更新的弊端迫使建筑规划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始了面向历史和未来的深入思考,“卫星城市理论”等城市更新理论相继诞生。1961年L.芒福德的《城市发展史》、1961年J.雅各布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1965年P.达维多夫的《倡导规划与多元社会》、1973年E.F.舒马赫的《小就是美的》、1965年C.亚历山大的《城市不是一棵树》、1975年C.亚历山大的《俄勒冈校园规划实验》、1987年A.雅各布和D.阿普尔亚德的《城市设计宣言》等均凝结了作者的理性思考,对城市的更新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国外城市建筑更新理论和自然发展经历了完整的过程,给我们国内城市建筑更新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国内城市建筑大规模更新始于改革开放后。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城市更新经历了由大拆大建到循序渐进的过程。吴良镛院士参考芬兰建筑师伊利尔·沙里宁的“有机疏散”论,提出了“有机更新”理论。他认为旧城区的更新改造需要遵循恰当尺度与规模来进行,其中包括三项主要内容,分别是改造、整治与保护。阳建强、吴明伟《现代城市更新》一书中提出,城市的整体规划和更新应当由以往的单一形体规划转变为系统综合规划,由大拆大建式的“更新”方案转变为小规模、分层次、分阶段式的“改造”方案。我国的城市建筑更新理论在结合国外理论及实际案例之下正在逐步完善与发展,给我们的城市更新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四、历史遗留建筑的更新改造策略——以福厚西里为例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对建筑的更新改造首先要在专业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价值评估体系,对不同的建筑进行统一的价值评估(包括时间、地点、风格、保存状况等),然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更新保护。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只注重于形式、样式的保护与开发,还要注重人文精神的深切关怀。中国人自古讲究寻根问祖,而现阶段城市文化的根又在哪里?在此情况下,我们更要重视保护我们身边的精神文化财富。

福厚西里在各方面的价值评估中,其资源价值尤为突出,适合在不拆除的情况下进行规划设计改造。首先应对其整体功能进行重新规划调整。依据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结合建筑本身的特征,在整体的规划布局中调整功能层级,增加新兴需求功能分区。景观布局要进行景观序列的整理、融合,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文绿化需求,对固有道路须进行调整规划。房屋结构要进行优化加固,并完善基础设施。整体用电线路要进行统一规划,消除安全隐患。现阶段的表面工程要进行调整,去除无价值的更新构件。对原建筑要进行模块化整理,优化整体氛围。

综合福厚西里现场周边的各种条件和原有建筑的规模、样式,改造方案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部分:整体地块内部单层建筑作为动态展示区域,充分发挥现有建筑的特点,兼顾商业活动,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实现持续创收;外部双层建筑作为静态展示区域及部分居民安置区域,同时增加公共活动区域,以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及管理的便捷性。

对福厚西里最外圈的二层建筑宜进行复原修复,规划出一定区域作为展览空间使用。这部分作为静态展陈区,旨在进行历史还原,提供展览空间。在展示地方特色文化、民俗成果,如农民画、高跷、剪纸等方面,历史遗留建筑能够与展品十分融洽地结合,产生更好的展示氛围和视觉效果。同时,也能够避免拆除建筑的成本,以及新建带来的资金、人力等资源的消耗。对面积适宜的房屋进行整修,以便安置不愿外迁的居民。

根据福厚西里的建筑形式,对其内部单层建筑采取二次更新利用的方案。其单层的单间面积在8平方米至12平方米之间,每八间为一组,形成一个单独的微缩版的四合院形式。对这部分的改造思路为动态展陈,将每一间小屋改造成一个单独展位,使各展位之间相互关联。就民俗文化而言,它来自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也应该回到生活中去。况且,许多种类的民俗文化在静态展览中便失去了原有的活力,有的甚至不适宜静态展示,如传统食物、现场手工技艺等。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人员的配比实现现场展览,使这些文化不但可以看得见,而且可以摸得着、吃得到。而福厚西里的建筑形制恰好为民俗文化提供了天然的集中式展览空间。

通过如上动态展览和静态展览的结合,可以区别于传统单一的展览形式,并且可以减少展馆再建选址的成本。通过这种形式的改造再利用,可以给这些历史遗留的城市建筑一个不同的发展方向;历史遗留建筑通过与民俗的结合,可以实现城市特有文化的二次复兴,唤起人们的历史记忆,缔造新时代的幸福感。

五、小结

做好历史遗留下来的老旧民居的更新再造,是城市成长年轮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城市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通过新时代功能的重新规划,老建筑被赋予新意义,可继续传承属于这个城市特有的文化。客观地讲,我们在遗存老旧民居更新再造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方面虽然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有许多地方需要我们去认真规划和完善。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天津建筑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如果天津有“画”说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国外城市更新的经验对我国老旧小区改造的借鉴意义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天津卷
《天津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