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互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20-12-06 10:35蒙秀溪王海礁乔东宁
广西教育·D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梧州市双师研修

蒙秀溪 王海礁 乔东宁

2019年春季学期,梧州市苍梧县“苍梧好课堂”活动如期举行,苍梧县京南镇初级中学教师钟汉佳参加了这次活动。比赛中,钟汉佳以一节生动有趣、方法灵活、扎实有效的化学课,获得了理科组一等奖。“能在这次比赛中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得益于近年来参加‘双师项目。这个项目为我们乡村教师带来了许多新理念、新教法。”钟汉佳说。

2015年11月,自治区教育厅启动实施利用“双师教学”模式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改革试点工作。作为试点市之一,梧州市大力推进“双师教学试点项目”(以下简称“双师项目”),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教师交流模式,致力于为教师搭建多向互动的平台,力促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启动至今,该市累计培训教师20 000多人次,有2 000多名年轻教师从中成长起来,全市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普遍提升。

从无到有,在困难中实现突破

在启动“双师项目”之前,梧州市的教育面临这样的问题:农村教育发展基础薄弱、教学资源匮乏,受时空、人力、经济等因素制约,农村教师外出培训机会较少,且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这些问题影响了我市农村教师的成长,致使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普遍不高,给我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带来巨大挑战。”梧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覃颂说。

2016年之前,梧州市为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多次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与预期目标仍有差距。2015年11月,自治区教育厅启动“双师项目”,梧州成为项目试点市之一,这犹如一股东风吹散了弥漫在该市教育发展道路上的“迷雾”。

项目启动后,梧州市积极作为,马不停蹄地开展相关工作。2015年12月,该市确定苍梧、藤县、岑溪和蒙山作为实验县(市),从中遴选8所学校24个班级作为试点学校、试点班级,48名教师作为实验教师,同时在市区学校选出9位骨干教师作为录课教师。

2016年1月,梧州市教育局成立“双师项目”改革试点工作协调小组,由梧州市教育局领导主持,统筹推进项目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同年1月26—27日,该市组织32名县(市、区)教育局项目负责人、录课教师及技术人员,赴桂林市参加全区“双师项目”第一次集中研修,坚实地踏出了项目实施的第一步。

梧州市在推进“双师项目”过程中碰到了一个突出问题:学校网络、电教设备等相对落后,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一部手机、一个支架、一名录课教师、一名技术人员,这是五年前梧州市中山小学教师王丽虹进行录课时的“标配”。她告诉记者,那时手机的录像效果不好,而且没有专门的录课室,只能在普通教室录课,为了减少杂音,只好将教室门窗全部关闭,如此一来,室内闷热异常,条件之苦可想而知。

“那时,学校的网速慢,打开网页都难,更别说下载资料了。我们的电教设备也比较落后,下载下来的资源不能很好地利用,效果不是很理想。”蒙山县西河中学校长姚文锐也感慨道。

为了充分发挥“双师项目”的引领作用,梧州市教育局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同时从教师培训经费中划拨专项经费,并向社会争取相关支持。五年间,梧州市教育局累計投入约3 500万元,建成录播教室108间,初步满足了“双师项目”所需。与此同时,梧州市政府工程——“圆梦1+1”活动,也将社会帮扶资金引进学校,为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双师项目”的推进提供了物质保障。

岑溪市便是该项目的受益者。据该市教育局局长李绍伟介绍,五年前,该市的网络及电教设备相对简陋,有时无法及时上传课程资源,严重制约了各校同步上课。“在梧州市政府、市教育局和我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近年投入了80多万元用于升级学校网络,添置了一体机、电脑等,确保了我市‘双师项目的顺利实施。”李绍伟说。

梧州市推进“双师项目”碰到的另一个问题是,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直接影响录课质量。为此,梧州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优质课拍摄与后期制作技术培训班”“微课制作技术培训班”等培训,要求录课学校、实验学校同时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以提高相关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视频剪辑水平、录课水平,不断提高网络平台资源的利用率。

2016年,梧州市组织市、县(市)的项目管理人员、录课教师等36人参加“双师项目”第一次集中研修;2017年,组织市级项目负责人、录课教师、实验教师、技术人员、指导专家共110人参加在桂林举办的为期4天的集中研修……2016年至今,梧州市教育局先后组织368人次参加了自治区级培训。

随着各项投入逐步到位,以及相关人员技术的提升,梧州市“双师项目”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走上了常态化、规范化的轨道。

组建团队,搭建平台

自启动“双师项目”以来,梧州市始终坚持这样的理念:项目应该是“人”的项目,要想充分发挥项目在教师培养中的作用,就要建设以“人”为本的团队。“只有构建起科学的管理体系,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才能保证项目健康有序推进。”梧州市教育局人事和教师工作科科长王海礁说。

2016年1月,梧州市成立了“双师项目”领导工作小组,同时要求各县(市、区)教育局、试点学校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层层落实责任。在这一体系中,教育师培中心、教师进修学校扮演着“组织者”的角色,负责全面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而教育局电教部门、教育研究室等部门则协同推进。

为了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梧州市教育局明晰了各部门的职责,如:教育研究室负责组建专家团队,指导录课学校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研课、磨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电教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技术性培训,提高录课质量。管理团队的建立,为梧州市“双师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

“双师项目”是一个技术型项目,技术团队的建设很关键。于是,梧州市“双师项目”录课团队便应运而生。所谓录课团队,就是专门负责录制优质课的团队。这一团队以学科工作坊的方式组建,即从市区学校筛选学科骨干教师,由骨干教师牵头成立学科工作坊,带领学科优秀教师研究教材、教学方法和模式,研究农村学校的教学情况,设计符合农村学校师生的优质课堂,供农村学校教师借鉴使用。

梧州市要求录课团队须拥有这样的配置:一位骨干教师,负责在技术上引领;数名优秀教师,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研发优质课;一位技术人员,负责录制视频,对视频进行剪辑,然后上传至资源平台。“每次录课前,我们都要通过QQ、微信等,与实验教师进行沟通,切实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再组织团队老师研究录课的内容、方式和重难点。”该市英语学科录课团队主持人蒙小红说,“实验老师用这些课来授课或开展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双师项目”实施至今,她所带领的团队已录制并上传课例182节。

目前,梧州市已经成立梧州市第一中学初中语文录课团队、梧州市第五中学初中地理录课团队、长洲区小学英语录课团队、龙圩区小学综合科录课团队等7个录课团队,共有33位优秀教师参与其中。“现在,我们的团队越来越成熟了。尤其是2018年成立学科工作坊后,我们能更好地发挥集体的智慧,为农村学校的老师们研发更好的课堂。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梧州市第一中学初中语文录课团队主持人方燕说。

成立至今,梧州市7个录课团队精心录制相关学科的优质课共580多节,并上传至“广西双师教学”平台,为该市广大农村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课资源。“平台资源很丰富,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都有,不仅有我们梧州市本地名师上的课,还有其他地方名师上的课,我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我觉得非常便利。”藤县塘步镇中心校教师陈月姬说。

据覃颂介绍,梧州市教育局现在正着手建设“梧州市教师培训平台”,今后将会有更多好的资源上传至该平台。同时,梧州市还鼓励各县(市、区)发挥主动性,积极为教师搭建平台,如岑溪市搭建了“手机课堂”平台。将来,该市的教师们拥有更多获得优质教学资源的途径,也有更多优质教学资源可以选择。

除了组建管理团队、录课团队,梧州市还要求各实验学校组建实验教师团队,并以团队为单位参加由梧州市组织的相关培训,提高平台使用技能,同时要求在校内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学习、研究平台优质课程资源,并将学习到的好方法、新理念在本校推广。

“实验教师团队是平台资源的直接使用者,对我校落实‘双师项目起到了关键作用。近年来,在实验教师团队的带领下,我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很大提高。”岑溪市筋竹镇中心小学校长盤渺森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校不仅组建了实验教师队伍,还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及“双师型”教师培养和管理方案,让实验教师团队的作用充分释放出来。

线上+线下,为教师提供陪伴式培训

组建好团队、搭建好平台之后,应该如何充分发挥平台资源的作用?“在这几年的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一条路子,就是通过‘线上+线下的研修方式,为广大农村教师提供陪伴式培训服务,确保项目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覃颂说。

所谓“线上研修”,就是以学科工作坊(学科工作坊包含录课教师团队和实验教师团队)为单位,各工作坊实验教师利用“广西双师教学”平台,或利用QQ群、微信群,向录课教师提出各种教学问题,录课教师再及时解答这些问题。如果实验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录课教师还会在QQ群、微信群上进行集体研讨。

由梧州市中山小学教师王丽虹主持的“彩虹教师研修工作坊”,负责小学语文学科的录课工作,黎晴是该工作坊的一位录课教师。她告诉记者,实验教师经常在晚上十一二点,通过QQ、微信或电话跟她沟通交流。“实验老师的热情非常高涨,能帮到他们,再累也觉得是值得的。”黎晴说。

如今,梧州市教师线上研修已经常态化,为农村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成长路径。苍梧县石桥中心小学教师车美婵对此感受颇深。她说:“由于各种原因,农村教师能走出去的机会比较少,更别说经常跟优秀老师们交流了。开展线上研修后,这种情况就改变了,录课老师们很热情,就算很晚找他们,他们也会耐心为我解答。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实用技巧。”

虽然线上研修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问题,教师们能够及时进行交流互动,录课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为实验教师解答各种教学难题,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劣势:录课教师有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不可能时时守着手机或屏幕,等待实验教师的提问,因此也存在某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的情况;而且,因为并非面授,对于录课教师所提出的解决办法、讲解的教学理念和技巧,实验教师能否理解到位并落实很难保证。

针对上述问题,梧州市在大力推行线上研修的同时,又组织开展了“梧州市名师名校长送教下乡巡回讲学活动”,组织名师名校长到农村学校上示范课、做专题讲座,现场为农村教师“把脉问诊”、答疑解惑。

2018年5月10日,“梧州市名师名校长送教下乡巡回讲学活动”走进蒙山县西河中学,这对该校教师申凯文来说,是“特别有意义的一天”。申凯文告诉记者,活动中,他先上了一节公开课,专家们对他的课进行了点评,然后梧州市一位名师上了一节相同内容的课,最后专家们将两节课进行了比较研讨。“在专家的点评中,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名师的同一节课中,我学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一些新理念和技巧。这个活动每个学期都开展,每次我都参加。通过一次又一次活动的打磨,我的专业能力有了很大提升。”申凯文说。

自2017年启动首届“梧州市名师名校长送教下乡巡回讲学活动”至今,梧州市结合“双师项目”,先后组织由98位名师名校长、特级教师和教研员组成的专家团队,赴各实验县(市)学校开展线下送教讲学指导活动,为农村学校送课56节、做专题讲座18个、开展专家评议19堂,累计生成培训教学视频资源、教学课程资源96课时,累计8 000多教师从中受益。

梧州市教育局还常态化开展录课教师进修、实验教师跟岗活动,一方面组织录课教师到广西师范大学进行项目学习,一方面组织实验教师进入录课教师团队跟岗学习,不断提高录课教师、实验教师的教学能力,促使“双师项目”向改革“深水区”迈进。

为了及时总结、推广项目实施成果,梧州市教育局还举办了“双师项目”中期展示活动,设计了录课教师、实验教师、录课技术人员展示内容,为教师们搭建了更加广阔的线下交流研讨平台。2018年6月15日,梧州市举办了“双师项目”中期展示活动,当天共设5个分会场,有400人参与现场活动,3 000人在线上观看直播,活动氛围空前热烈。

五年的探索、总结和提炼,梧州市“双师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由于工作成效突出,2019年4月10日,“双师项目”创新实验区活动暨项目论坛在梧州岑溪市举行,全区各地代表近300人参加活动,此次活动通过岑溪市“手机课堂”平台进行全程直播。同年8月,在广西“双师教学”模式改革试点项目资源应用大赛中,梧州市的选手共斩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7个,同时该市“双师教学促均衡,名师引领共成长”案例荣获一等奖第一名,梧州市教育局获项目“优秀组织奖”。

2020年是梧州市“双师项目”的收官之年,尽管项目即将完结,但项目对该市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仍在继续。“就算项目完结了,我们改革的步伐也不会就此停歇,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双师项目本土化路径,寻找更适合本地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子,进一步促进我市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覃颂坚定地说。

(责编 蒋海兰)

猜你喜欢
梧州市双师研修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梧州市第八中学 勤奋创新 润心立德
梧州市房价运行和减少金融杠杆的思考
梧州市留用地工作调研报告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梧州市基于GIS 荔枝优化布局的气候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