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儿童癔症的心理矫治22例临床报告

2020-12-06 10:33刘耀华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9期

刘耀华

摘要:目的 为了深入探讨影响儿童癔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12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其中男3例,女9例,男女比例为1:3,患者均为6岁至12岁的学龄期儿童,其中有3例是在父母亲人的离世中,由于悲伤过度而发病,9例是受到老师及家长的严厉批评和斥责后发病。还有其中2例是在学校受到了体罚和同学们的嘲笑而发病的,12例患儿经检查确诊后逐予以从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营养神经,镇静安神治疗。结果 在整个治疗过程后及追踪随访,仅有1例有一次復发,其余均获痊愈。结论 以心理疗法为主治疗儿童癔症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青少年儿童癔症;心理矫治;临床报告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9-056-01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精神生活也日渐丰富起来,但是,对于青少年的心理辅导的缺乏,逐渐的显现出来。在日常的工作中,经常可以见到儿童的不良习性多种多样,比如,自私自利,行为怪异,不听劝告,依赖性极强等等[1-3]。近10年当中,我院收治了12例癔症患儿,运用心理行为辅导治疗,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例患儿中男3例,女9例,男女比例为1:3,年龄均在6岁至12岁的学龄期儿童,其中有3例是在父母亲人的离世中,由于悲伤过度而发病,9例是受到老师及家长的严厉批评和斥责后发病。还有其中2例是在学校受到了体罚和同学们的嘲笑而发病的。这些发病的患者,他们的性格特点均为内向,易激动,敏感,任性。

1.2临床表现

以呕吐为主诉2例,以双下肢瘫痪为主诉者2例,以腹痛为主诉1例,其余7例均以抽搐为主诉来就诊。

2 方法

2.1基本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脑电图均基本正常。脑脊液检查正常,钡剂灌肠检查正常。

2.2治疗方法

12例患儿经检查确诊后逐予以从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营养神经,镇静安神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后及追踪随访,仅有1例有一次复发,其余均获痊愈。

心理治疗的具体方法:(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儿及家长们的高度信任,是治愈癔症的关键,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我们的温暖和关爱,使他们在心灵深处得到了极大的慰籍。在制定护理模式前和护理过程中积极与家属和患儿进行沟通,耐心倾听患儿的主诉,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持良好的态度,用和蔼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与患儿建立亲密的护患关系,并且要及时向家属了解患儿的一般情况,掌握其基本情况,这样在与患儿沟通的过程中就能投其所好,与患儿交流其感兴趣的事情,迅速与患儿拉近关系[4]。(2)建立良好的生活及医疗环境,使患儿生活的舒适,体会到社会的温暖和关心。严防恶性刺激,防止粗暴的家庭管教方式。(3)劝其多活动并组织他们与其他的小朋友共同游戏,尽快溶于同龄人的圈子中,使他们的思想及行为能尽快同其他小朋友相融,使其生活的轻松而愉快[5]。(4)组织患儿看一些喜闻乐见的多媒体影像,内容以动漫为主,要有专人同时给予讲解这方面的知识。让他们能够充分的得到理解。使其认识到他们的疾病是完全可以得到治愈的。消除内心的不良情绪。对能够配合医生治疗的患儿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他们对生活坚定信心。(5)帮助患儿分析起病的心理根源和心理矛盾。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达到患儿自我解脱,自我调节和克服不良行为。医护人员要对患儿家属的情绪进行引导,让其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患儿,在与家属讨论病情时,要尽可能避开患儿,避免给患儿增加心理负担,并且指导家属配合治疗对患儿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6)指出他们性格的弱点,鼓励他们要克服缺点,要让他们性格开朗活泼。多和其它人融洽相处,要学会关心,爱护和包容他人,要尽快地溶于同龄孩子之中。(7)鼓励患儿要面对现实,面对社会,学着去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建立良好的健康心态。学会知错及时改正。以达到长期彻底治愈的目的[6]。(8)对患儿给予暗示疗法,比如针刺合谷穴,足三里穴等,并告诉他们达到麻木感时,他们的疾病很快就会治愈,同理,其他的各项治疗也对他们的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3 讨论

治疗结果表明,以心理疗法为主治疗儿童癔症是较好的治疗方法。儿童时期生长发育特别旺盛,可塑性较大,属于情感最脆弱,稚嫩的时期,他们不容易很快的适应环境的变化,经受不了突然的各方面的打击,因此本时期运用心理疗法,可收到较好的疗效。本病的致病因素与精神因素密不可分,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做为一名儿科医生,必须要具备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能够治好更多的抑郁儿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原富强,韩嫣,于洪岩,等.60例儿童癔症的临床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6,000(022):16-16,36.

[2]崔红霞.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在儿童癔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3):21-22.

[3]邓赣,晁延如,秦玮珣,赖名殷,袁青.袁青教授运用调神针法治疗儿童癔症性失语案[J].中医药导报,2018,24(23):113-114.

[4]沈丽英,邹晓月.儿童癔症患者家庭支持系统的建立与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2):101-104.

[5]徐福山.心理疗法对癔症的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000(018):2707-2708.

[6]董俊婵,王梅英,张彦敏,等.心理干预在癔症患者急诊治疗中的应用及对不良情绪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0,41(3):339-342.

作者单位:

吉林省磐石市医院  吉林磐石  13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