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2020-12-06 10:32方磊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美丽乡村

方磊

摘 要:改善乡村人居公共空间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美丽乡村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和建设直接关乎了“乡风文明”以及“村容整洁”。为了改善乡村人居公共空间环境,为了建设美丽的宜居乡村,为了提升乡村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文章从公共空间概述引入,主要从公共空间中存在的问题、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以及其应用等方面对乡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美丽乡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

一、乡村公共空间概述

(一)概念

公共空間作为人们共同生活和工作的场所,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物质的保障,也是人们文化生活和精神情感的寄托。从社会角度来看,乡村公共空间即是乡村社区,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落,具体而言即是人们可以自由出入并且能够进行生活、工作、学习的场所,例如,村头的大树下、老年活动中心、体育锻炼中心、社区图书馆等等。人群的聚集性和活动的滞留性是乡村公共空间的显著特点。

(二)类别

首先,按照空间形态,乡村公共空间可以分为点状公共空间、线状公共空间、面状公共空间。点状公共空间,顾名思义是形状多为类似圆点状或者团块状的公共空间,比如,村民每家每户的院落、村头大树下的活动空间。线状公共空间,顾名思义是呈带状的、长条状的公共空间,比如说,小河沿岸、村镇的街巷。此外,面状的公共空间是相对于点状的公共空间而言的,它比点状的公共空间更大,比如体育场、寺庙、集市等。

其次,按照功能作用分类,其可以分为生活休闲空间、交通道路空间、商业贸易空间、生产劳动空间等。

最后,按照公共空间的性质,又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自然生态空间和人文社会空间。例如,乡村原生态的河流、森林、田地是自然生态空间,在这些自然空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区活动中心、图书馆、学校等等,可以视作人文社会空间。

二、公共空间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设计无规划,挤占公共空间

乡村民众在自家经济条件稍微好一些之后,就开始在自己的宅基地上修筑房产,这一直是农村的普遍传统。但是村民很少有建新拆旧的习惯,导致了村落建筑整体杂乱无规划,整体建筑风格不统一。这种以个人自建为主而又缺少整体的规划的乡村建设,不仅没有改善乡村的外部面貌,反而挤占了大量的可以有效利用的公共空间。

(二)公共空间设施缺失且不能因地制宜

与快速发展与繁荣的城市经济相比,农村的经济发展是相对迟缓的,这就导致很多的乡村现代化公共空间设施建设严重欠缺。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山区,严重缺少幼儿教育机构、图书阅览馆、居民健身活动中心、医疗社区、现代娱乐场所等公共空间设施。

另外,公共空间设施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政策的引导。近几年,政府号召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部分乡村公共空间设施规划建设受到城镇建设的影响,忽视了不同乡村不同地域应该有不同的公共空间环境建设,只是单一地模仿城市的公共空间建设,未能做到因地制宜地结合当地的环境特色。

(三)缺少地域文化特色

公共空间所承载的是乡村社会活动内容与方式。乡村公共空间设施是乡村社会文化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公共空间设施最能体现一个村落地域特点和文化习俗。

现阶段,很多乡村公共空间设计大都引进统一的造型和风格,用同一个标准对不同地方进行统一设计。比如说,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我国民俗文化旅游村打造了模板,火爆的客流量让这里的每家每户都享受到集体发展的红利。因此,陕西周边村镇相继模仿袁家村,不仅建筑特色一味复制其关中农村风格,设施功能和宣传内容上也一味地照搬照抄,千篇一律以关中小吃为卖点,没有地方特色和文化灵魂,导致游客从一开始的新鲜到后来感到乏味,客观上导致了“一锤子买卖”现象的发生。这种照搬照抄的做法,注定要在当今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时代被淘汰。特别是对于大多数以旅游业促进美丽乡村经济发展的地区来说,自身特色和因地制宜的设计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也是美丽乡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三、乡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

(一)空间构建整体和局部有机统一

乡村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必须从区域城乡一体化的角度来考虑。在一定区域内,乡村公共空间环境建设应作为一个局部要素,归纳入城乡整个空间布局的整体之中。村庄不是孤立的存在,村庄之间、村庄与城市之间存在着人与物的交流与互动,所以,在乡村公共空间设计的规划中要统筹兼顾,做到局部的设计和整体的设计统一、协调,以整体的设计带动局部的设计,以局部的设计促进城乡整体的发展。

(二)环境设计具有地域性

这种地域性分为自然地貌以及风土人情两个方面。自然地貌决定着乡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形态和功用,风土人情决定着乡村公共空间的文化和精神。

一个村落的整体形态和其地形地貌有很大的关联,充分说明了设计要立足于环境。我们国家的地域广阔,每个地域自身的风土面貌有着巨大的差异,这就不可能用一个标准对许多地方进行相同模式的复制,必须要因地制宜。比如:山村公共空间一般沿街道设计,线性的街道通过建筑的聚集,连接成不同大小和形状各异的较小的场所;在有河道的村庄,公共空间主要设计在码头和线形街道上;地势平坦的核心村落将商业、体育、图书馆等功能公共空间设置在村落中心街道的交叉口处。

(三)提高乡村公共空间设计使用率,增强其功能性

空间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既满足了文化精神的传承,又满足了功能的重构。空间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可以给人带来更多的活力。村民活动具有季节性和集中性特点,为适应村民活动的这一特点,乡村公共空间环境设施就要具有一房多用或者便于灵活分隔的功能。比如,乡村影剧院除了演出歌剧、放映电影之外还可兼作村民开会或集会的场所,用来进行宣传、展览展示等乡村重大活动。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用房空间使用的灵活性。

(四)乡村公共空间的建筑设计和生态环境的和谐

为了实现建筑设计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必须考虑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公共空间设计,让自然景观和人文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自古以来的建筑形象的功能就是与符号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木兰围场建筑,其建造场地是一片广大的绿草原,它从蒙古包中寻求灵感,将蒙古包造型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以传统的蒙古包为主题,从平面、立面到纹样的装饰均展现出民族的传统精神文明,做到了建筑和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四、乡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应用

乡村公共空间建设不仅要满足邻里乡亲日常的生活和休闲娱乐,也要体现出当地民俗和精神文化。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逐步完善,一些乡村通过改造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获得了村民的褒奖和赞赏。

例如,乡村垃圾处理曾经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垃圾散发着恶臭,塞满了大街小巷的各个角落,不仅影响乡村环境景观,而且恶臭也影响村民的身心健康。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下,环境艺术设计师引导村民建立了垃圾分类池,将垃圾按照属性分类堆放焚烧,将原来废弃的垃圾场改造成人工湖,湖边种植绿色植物,大大改善了村民的公共居住环境。又如,村民新建住宅由原先的一层三间的平房设计,更新换代为当代时髦的小洋房式的高层楼房或小别墅般的前院种花后院喝茶的独家独院。这种乡村住房建造的创意设计,提高了乡民的生活居住水平和审美水平。

另外,多年来黑压压的架空电线电缆、复杂的通信杆及电线杆等影响着村居的美观,还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安全隐患。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引下,乡村撤销电线杆,将弱电强电线路埋于地下。类似的公共空间治理应用还有很多,如公共空间车辆乱停乱放的整顿、厕所革命等,都更新了乡村公共环境的形象。

五、结语

基于当今时代背景与功能需求的乡土文化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活力源泉,作为新时代的美丽乡村建设者,我们应当充分把握乡村振兴的机遇,以乡土文化为切入点,致力于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空间环境,为乡村百姓提供具有精神归属感的宜居家园,凝聚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动力。

參考文献:

[1]陈金泉,谢衍忆,蒋小刚.乡村公共空间的社会学意义及规划设计[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2):74-77.

[2]权小红.开展“综合性学习专题·民居文化”的实践[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6(10):35-38.

[3]王晓宇,邓若楠.美丽乡村建设下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J].河北企业,2019(1):72-73.

[4]唐云松,朱诚.中国南方传统聚落特点及其GIS系统的设计[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4):13-18.

作者单位: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美丽乡村
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保护略谈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
“物”化的空间
环境设计理念下的城市中心建筑设计
儒学转型与民间社会的新维度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