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电视新闻的实践与布局

2020-12-07 18:00符慧
视听界 2020年2期
关键词:广东受众

符慧

5G 对传媒业态的影响是革命性、重构性的,这是相关研究者对5G 技术前景的共识。面对5G 必将带来的“颠覆”,主流媒体必须积极应对,提前布局,以从容应对业态的更迭和受众需求的变迁。

一、5G时代与电视媒体机遇

在普通用户的眼中,移动通信提升了获取信息的便捷性,丰富了消费信息的场景,扩展了信息的类型和数量,促进了人与人的连接。从1G 到4G,移动通信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从单一语音通话到多媒体呈现、从通信工具到智能平台等多种维度的转变,从当下回望过去,这样的转变已然可谓翻天覆地。而5G 的出现,被相关研究者喻为又一场技术革命,或将再一次颠覆人们对信息传播和信息消费的认知。相比4G,5G 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更大的带宽、更高的传输速率。5G 网络数据传输的峰值速率将达到1-20Gbps,用户体验速率将达到10-100Mbps,相比4G 提升了100倍。随着5G网络覆盖的完善,需要大带宽网络支撑的超高清电视节目直播将不再依赖卫星,而可通过5G 网络触达用户,并且信号更加稳定,新闻直播的灵活性将大大增强。二是超高可靠性与低延迟。5G网络的时延将低至1-10毫秒,大大低于人类百毫秒级的视觉感知延时。通过5G网络进行视频传播和远程互动,可以给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沟通体验。三是可实现海量的终端接入。5G 网络可以承载10亿个场所的连接、50亿人的连接和500亿物的连接,多年来人们愿景中的“万物互联”在5G时代将成现实。[1]

在5G时代,流量不再是“稀缺资源”,不再构成移动视频传播的瓶颈,人们在移动端的视频消费将进一步升级。无论长视频,还是短视频,视频表达将成为人们自我表达和社交的新常态。据因特尔公司对未来10年的预测,在5G网络的数据流量构成中,视频将占到90%;到2028年,仅视频的数据需求将会从2019年的平均每个用户每月11.7GB,增长到2028年的84.4GB。[2]这对专业的视频内容供应商和分发机构——电视媒体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面对网络视频领域的激烈竞争,基于“5G+4K+VR/AR”的超高清视频直播、互动新闻等融媒创新产品,将成为电视媒体“弯道超车”的重要手段。

二、5G技术支撑下电视新闻实践初探

2019年6月,国家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了5G 商用牌照,2019年因此被称为“5G元年”。各行业、各领域在各大网络运营商的支持下,开启了各种形式的5G实践探索。在国内省级媒体中,笔者所在的广东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领域的布局较早,尤其注重技术方面的积累。随着5G 商用在即,广东广播电视台也较早地开始了5G 在新闻报道特别是新闻直播方面的尝试。

在2019年元宵节特别直播节目中,广东广播电视台与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合作,首次尝试使用5G网络进行直播连线,实时回传元宵主题花灯节的现场盛况,务求让观众看到更清晰流畅的现场画面。在直播之前,广东移动和广东广播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连续做了三天的联调测试,对越秀公园整个片区进行5G信号覆盖。实测数据传输峰值速率达到了1.8Gbps,是当时4G 网络传输速率的数十倍。

在不久之后的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广东广播电视台在北京设立融媒体直播室,打出融合创新组合拳,再次利用5G网络高速率、高清晰度的优势,与广州演播室进行连线直播和网络直播,助力两会资讯传递。这一次的合作方广东联通推出了一项“黑科技”——5G-CPE,即5G网络信号接收终端。该设备可以将5G 信号转换成WiFi 信号,供现场的网络终端上网使用,回传高清晰度、低时延的新闻画面,大大提升了受众的收视体验。

如果说在元宵节和两会报道中,5G 应用只是整场大型新闻报道中的“点缀”,那么在广东广播电视台2019年7月起推出并且其后贯穿下半年的《飞越广东》节目中,5G直播则真正挑起大梁,成为节目中的“主角”。《飞越广东》作为广东台自主策划的大型融媒创新项目,以5G直播、4K 超高清航拍、虚拟演播室等新兴技术为支撑,携手全省21个地市台,每周推出90分钟节目,在广东卫视、广东新闻频道以及地市电视台主要频道并机直播,并在触电、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抖音等多个新媒体平台同步推送,集中展示广东的城市魅力和发展成就。栏目组每期派出4-5位记者前往当期地市独具特色的直播点,进行5G直播连线。在节目拍摄期间,为了保证直播信号的通畅,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提前在全省各地相应直播点铺设5G基站,全程为节目提供5G技术支持。广东移动和广东广播电视台的技术人员共同推进4K 直播稳定性测试,将高清摄像机的视频流接入4K 推流器,通过5G-CPE把数据接入5G 网络,高速传回广州演播厅。由于5G直播和4K 超高清航拍带来极佳的现场感和视觉冲击力,《飞越广东》节目一经推出便在多个平台受到热捧,尤其在移动端,相关视频、报道、文章的全网点击量超过了2亿,成为省级广电新闻节目中名副其实的“爆款”,也成为电视媒体践行移动优先、以互联网思维打造新闻产品的成功范例。

三、因应5G全面商用的电视新闻布局

当前,电视媒体对5G 的应用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如广东广播电视台部分新闻节目的实践,往往还只是将5G 网络作为卫星信道或4G网络的替代品,仅发挥了5G的带宽优势,而未能充分挖掘5G 低延时和海量接入的应用场景。随着5G 的全面商用,传媒业态的全面更迭,电视媒体要加快布局,积极探索5G技术支撑下新闻报道方式、事实呈现、服务场景等业务领域的全新边界,带给受众更具震撼力的视听体验。

(一)数据新闻

随着5G网络的全面覆盖,海量终端将先后“入网”。除了人们的手机、电脑等通信工具或办公设备,越来越多的“物”也接入互联网,比如人的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手环、眼镜,以及日常用具、电器、家具、轿车,甚至医疗器械、生产设备、仓库、货物等等,都处于“在线”状态,与外界进行着不间断信息交换。过去,海量的“人”的行为信息通过终端设备被记录下来,成为了大数据;如今,海量的“物”的状态信息通过传感器技术,[3]也会被记录下来,成为新的大数据来源。大数据是数据新闻的依托,5G 将为媒体制作数据新闻提供更多的“原材料”,数据新闻的形态、内容将更为丰富。并且,由于不同数据类型之间形成联动、相互佐证,令数据新闻对客观世界运转规律的把握更为深刻,对事物变化趋势的预测更为精准,数据新闻的严谨性和真实性将大大提高。

当然,随着数据量级的增加,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技术难度也会相应提升,成为媒体面临的挑战。当前,传统媒体普遍缺乏原始数据积累,并且欠缺数据分析的能力和相应的数据处理技术,因而在数据新闻制作方面大大弱于各大网络门户网站和新闻聚合平台。面对“万物互联”时代的数据井喷,提前布局,加快技术积累,提升数据应用本领,成为传统主流媒体的当务之急。

(二)体验式新闻

5G 网络解决了体验式新闻发展的两大瓶颈:一是超高清的视频传输。5G 网络的大带宽、高速率解决了4K 甚至8K“大视频”的传输问题。4K 画面具有800万级的像素点,是目前普遍使用的1080P全高清画面总像素的4 倍,因而也被称为“超高清”。超高清的新闻画面意味着更清晰的细节、更丰富的色彩、更流畅的动态效果,将带来“纤毫毕现”“毛孔级”的收视体验,给人以前所未有的通透感和临场感。在5G 时代,“身临其境”将不再是一种“比喻”。二是无延迟的交互。5G网络的低时延解决了过去人机交互无法完全同步的问题。通过“5G+4K+VR/AR”的技术组合,人们不仅可以看到来自新闻现场的无限细节,还能自主选择观看哪些画面,甚至可以与现场的人或物进行交互。体验式新闻不仅让受众“看到”新闻,更让人们“感受”新闻。新闻真实得以从“有限真实”逼近真正的现实。

然而,在实操中,体验式新闻的生产方式与传统新闻完全不同,媒体要做的是将受众“带到”新闻现场,而不是通过采访报道,将新闻“带回”给受众,这意味着传统新闻报道的技术手段、宣传思维、表达方式、后期制作等,都要根据技术要求和受众需求的变化进行转型乃至重构,这对传统新闻媒体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三)解释性新闻

在过去,除非身在新闻现场,否则人们往往只能以“他者”视角观看新闻。新闻记者查阅资料、采访当事人、撰写新闻稿件,都是一个理解、对话和解释的过程。[4]他人的报道与转述,意味着他人的观念、价值、情感等不可避免地渗入到报道之中,即便是以专业为立身之本的新闻业,客观性也常常不过是“策略性仪式”。[5]如前文所述,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受众直接“带到”新闻现场,因而不必再借助记者的眼睛来看新闻。然而,这样的新闻生产方式将新闻报道的主动权让渡给了用户,记者的采访和口述一定程度上将失去用武之地。在此背景下,传统的记者必须转型。记者的主要职责或将从报道新闻转向解释新闻,从传递事实转向表达观点,这对记者乃至更广泛的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受众掌握的事实和数据或许并不比新闻报道者少,面对这样的现实,报道者必须在充分占有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发掘差异化的解读视角,向受众传达创新性观点,并用差异化的表达方式,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

四、后记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面对颠覆性的技术革新,电视媒体必须及时调整生产关系,重构新闻生产流程乃至与新闻生产密切相关的媒体组织结构、人才专业结构、激励机制等,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充分释放新技术的生产力,否则,必将在新的技术环境中日益被边缘化。5G 时代的信息量级将进一步提升,对受众注意力的争夺将更为激烈,主流媒体必须提前布局,夯实技术基础,改革体制机制,积极开发基于新技术的融媒创新产品和服务,持续满足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进而实现新媒介生态下的舆论引导和价值引领。

注释:

[1]喻国明.5G时代传媒发展的机遇和要义[J].新闻与写作,2019(3).

[2]匡文波.5G:颠覆新闻内容生产形态的革命[J].新闻与写作,2019(9).

[3]喻国明,曲慧.边界、要素与结构:论5G时代新闻传播学科的系统重构[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8).

[4]刘国强,涂骁睿.传统诠释学与事实符合论下的新闻客观性[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

[5]李泓江,刘佳. 技术、表征与真实:5G 技术对新闻真实的可能影响[J].宁夏社会科学,2019(6)

猜你喜欢
广东受众
Gardening is popular in schools
《广东电力》简介
融媒体环境下的受众计算:途径与挑战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广东舆情
广东舆情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