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广播电视台“暖新闻”的创新与实践

2020-12-07 18:00刘建玲
视听界 2020年2期
关键词:徐州

刘建玲

“暖新闻”作为成风化人、以文化人的重要载体,已越来越多地呈现于各媒体。“暖新闻”的报道对象多以普通人为主,讲述普通人真善美的人性故事,用积极的态度引导受众,宣传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融媒体时代,地方主流媒体如何做好做活“暖新闻”,实现暖新闻的最大价值?徐州广播电视台在“暖新闻”探索与实践中,向暖而行、向善而生,通过讲好“暖故事”、打造“暖媒体”、培树“暖人物”,让“暖”成为媒体的价值取向,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

一、讲好“暖故事”,让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暖新闻”致力于讲述平常百姓的“不平凡”故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感人故事中,通过一个个贴近民心的美好故事激发起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景,引发人们向上、向善的行动。因此讲好“暖故事”,才能使“暖新闻”的价值得以最大的体现和升华。

(一)行走一线,点赞百姓真善美

为了讲好新时代的“暖故事”,徐州广播电视台要求记者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践行“三贴近”,沉下心来,细心体察社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发掘最能打动人心的凡人善举。电视《张慧帮你问》栏目设置了《直通办事处》专栏,每周报道一个基层乡镇、办事处的好人好事。2019年栏目组记者走进新沂市新店镇,了解到这个镇的小学退休教师蔡洪云和他的老伴王庆平,从2010年开始,就当起了留守孩子的“保姆”和“辅导员”,十年间,陆续照顾了20多名留守儿童,用爱为留守儿童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为此,《张慧帮你问》推出了4集系列报道《好大一个家》,让蔡洪云夫妻俩的事迹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扬,夫妻俩也荣登2019年12月的“江苏好人”榜。

(二)融媒联动传播,扩大“暖新闻”影响力

在“互联网+”的媒体融合时代,地方主流媒体要想实现“暖新闻”的最大社会价值,必须充分利用媒体融合的新技术、新手段,创新“暖新闻”的传播方式,拓展“暖新闻”的传播平台,灵活运用文字、图片、音频、短视频、直播、H5、长图、动漫等多种形式,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多元呈现,让平凡好人成为“网红”,成为“民星”。

2019 年7 月12 日,在徐州市区一十字路口,一名骑电动车的女孩不幸被汽车卷入车底,生死关头,路过的车辆和行人纷纷停下来,13名路人跑过去抬车救人。《暖心28秒:燃!女子被卷入车底路人合力抬车救人》经《徐州夜新闻》栏目“是徐州耶”抖音号发布后,当天阅读量就突破1184 万,点赞数达到130多万。

扶贫干部赵宝是南京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秘书,他来到省定经济薄弱村丰县师寨镇宋庄村帮扶后,带领村民修路、打井、创收……让宋庄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低收入农户由最初的76户减少到5户。2017年10月13日,39岁的赵宝回后方单位协调帮扶事宜,途中突发疾病,不幸去世。徐州台制作的H5《送别这位把生命交付丰县的好青年我是第XXX位》,界面肃穆庄重,音乐深情凄婉,让人看了潸然泪下,网民纷纷转发,这个作品获得了“2018年度江苏省媒体融合优秀作品奖”。

(三)平实记录,才有动人的新闻力量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人真事,新闻才有生命力,真情实感,新闻才有感染力。切忌新闻鸡汤化或者添枝加叶地为“暖”而“暖”,放大甚至生搬硬造人物的“闪光点”。2019年2月10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的新闻《相约在零点37分》引发网友和观众的强烈情感共鸣。该片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就在于故事源于生活的真实,也得益于编辑手法把这种真实完美地呈现出来。[1]

二、打造暖媒体,让广电公信力充分彰显

作为地方主流媒体,除了构建立体的“暖新闻”传播格局外,还应该发挥自身品牌公信力、号召力优势,身体力行地将“暖新闻”和“公益”结合起来,策划“暖行动”、搭建“暖平台”、举办“暖评选”、缔结“暖联盟”,打造有情怀、有担当的爱心媒体、温暖媒体、责任媒体,成为凝聚起感动社会的重要力量。

徐州台报道的13岁女孩梦婷由于患上罕见的脯氨酸肽酶缺乏症,导致家庭债台高筑。徐州台连续多天对小梦婷的遭遇进行报道,江苏卫视、今日头条、新浪微博等纷纷跟进,一周时间小梦婷就收到网友捐款近30万元。

从2011年4月起,徐州广播电视台就联合徐州市慈善总会推出“周行一善·爱满彭城”大型公益慈善行动,发动企业和市民奉献一份爱心,对困难家庭实施定向救助。九年时间,共救助441户困难家庭,发放善款和物资近300万元。《张慧帮你问》“公益夜市”每个周末走进社区,帮助农民销售滞销农产品;《彭城和事佬》及其新开办的《律师来了》栏目,七年来调解矛盾纠纷2000多起,调解成功率近95%,受到司法部点赞;徐州交通广播“一路好心情·快乐书屋”公益项目,五年共向社会募集、购买书籍17万册,购买学习用品、文体用品等60万元,在全市各村镇设立36个图书服务站,方便农民和农村儿童读书学习;为盲童读书——“爱声音”公益诵读活动,充分利用徐州广电的主持人资源,为徐州特教学校的孩子诵读,传递爱的力量;和徐州市文明办举办“感动徐州”十大人物评选、“彭城好少年”评选等活动,让徐州这座城市涌动着爱的暖流,徐州广电的影响力、公信力也在一个个公益活动中得到极大彰显。

为了把“暖新闻”做出特色和品牌,让“暖人物”持久产生榜样引领作用,徐州台先后开设了《德耀彭城》《徐州好人》《微雷锋》等“暖栏目”,专门刊发“暖新闻”。每天早上全媒体新闻策划会上都把“暖新闻”选题放在重要位置,派出骨干记者重点采访报道。对一些有影响的“暖新闻”作品,在播发新闻报道的同时,要求编辑部同步配发“暖评”,增强“暖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效果,“暖评”字数不多,却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采编人员绩效考核和季度年度好稿评优中,也向“暖新闻”作品倾斜,继2017年1部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后,近两年,徐州台有16篇“暖新闻”作品在江苏省优秀新闻作品评选中获奖。

三、培树“暖人物”,让文明之城更加温馨

徐州市全国文明城市,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平凡的感动处处涌现。一个好人感动一座城市,这也让地方媒体找到了“暖新闻”的“富矿”。徐州台顺势而为,把发现宣传凡人善举、为凡人立传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1987年,徐州人张爱民拿出当时一年工资1000元,帮浙江青田小伙孙胜荣在徐州开了家理发店。25年后,孙胜荣投资千万元,在徐州为恩人开了家红酒酒庄。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一个古道热肠,一个知恩图报,谱写了一段美谈佳话。张公兰、张玲兴、杜长胜、夏爱民、邵帅……徐州广播电视台报道的一位位“暖人物”,有的孝老爱亲、大爱无私,有的诚实守信、自强不息,有的见义勇为、侠肝义胆,有的助人为乐、扶危济困,有的敬业奉献、赤心为民,他们不仅书写了大爱人生,更成为人们身边的“最美风景”。他们的凡人暖事,通过记者的挖掘名扬徐州,甚至走向全省、全国。据统计,经徐州台报道的“暖人物”有三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四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近100人被评为“中国好人”。“暖人物”让徐州这座全国文明城市更加温馨,2019年年底,徐州再次跻身“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四、结语

小人物拥有大情怀,小故事折射大视野,小活动传递大爱心。在“四力”实践教育活动中,地方主流媒体应将“暖”作为媒体的价值取向,践行好引导民众、凝聚人心的重任,广大新闻工作者应深入基层,发掘“暖”线索,创作出更多有温度、能产生共情共鸣的优秀“暖新闻”,为社会和谐进步注入强大的媒体力量。

注释:

[1]晏琴.从“爆款”《相约在零点37分》谈后期编辑的重要性.电视研究,2019(3).

猜你喜欢
徐州
徐州铜山区开展“安全大检查+N
疫散待春回
王莹作品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in Xuzhou 徐州过年纪实
徐州过年纪实
热烈庆祝江苏省硅酸盐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在徐州召开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高申作品
高申作品
于永正从教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