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电视文艺做好外宣工作的探索

2020-12-07 18:00马晗
视听界 2020年2期
关键词:大运河江苏文化

马晗

电视文艺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通过创新性的外宣手段,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一个开放、包容的中国,一个自信、魅力的中国。2019年底,历时三个月,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承办的电视文艺节目《大运河非遗分享荟》项目圆满结束。现结合此项目,就新时代背景下利用电视文艺做好外宣工作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具备政治高度,利用合适平台

一个优秀的外宣项目,必须服务国家最新对外政策。以《大运河非遗分享荟》为例,从分工上来说,主办机构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作为江苏外宣的窗口单位,在把控项目的政治高度,确保项目各环节始终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发挥了外宣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的特殊作用。外事无小事,如果一个外宣项目没有政治敏感度,很有可能做无用功,甚至触碰红线,因此,项目的策划方向必须有政治高度。

如果说战略层面有了高度保障,那么执行层面就需要与专业团队合作,保证顺利推进。江苏广电总台是推广江苏形象的优质外宣平台,实际操作多年“同乐江苏”系列活动,与世界多国媒体始终保持合作,国际频道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外宣方面有执行及传播的优势。

除了活动的执行方,活动的协办单位也要求具备较高素质,根据教育部2019年的最新统计数据,江苏留学生总数为45677人,这是一支符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讲好中国故事”打下坚实基础的群体,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学校是开展外宣工作的优质平台,与学校机构合作,不仅可以保证参与活动人员数量的稳定,也可以最大可能保证参与人员不会对活动本身的政治效果造成影响。如果是招募社会人员参与活动,甄别此类群体是否对华友好的难度及成本会增加。

主办方、执行方、协办方都是优质外宣平台,对提高外宣项目工作效率、传播效果,将会起到合力共赢的重要作用。

二、把握时代脉搏,找准项目定位

大运河是中华文明伟大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绵延千里的运河,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成了无与伦比的“非遗文化”。“运河文化”以及“非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代表性文化,将这两者结合置于舞台中央,正是文化自信的充分表达。

《大运河非遗分享荟》作为公众项目,首先要确定项目的市场定位及目标客户群定位。

该项目选择了大运河沿岸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从类型上分为民歌、评弹、舞蹈、器乐、木偶、武术、曲艺等;从地域上又涵盖了运河沿岸八省的项目,特别是江苏境内,苏北、苏中、苏南的项目都有涉及,从而尽可能多地展现运河沿岸风土人情,让观众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这种展现内涵实力的方式,为外宣传播服务。

作为境内项目,吸引外籍人士的参与是达到外宣效果的最佳方式。项目组在执行的过程中,与江苏境内各高校合作,通过多轮的海选,最终来自俄罗斯、瑞士、美国、乌克兰、摩洛哥、印度、土耳其等20多个国家的近百名外国朋友接受了非遗艺术的培训。而这部分以大学生为主、年龄分布在18-24岁的人群,正是伴随互联网技术、新媒体发展成长的年轻人,他们参与活动的过程、视频、感悟,也将通过他们各自的社交平台,传达给世界各地的家人、朋友。来自巴西、就读于苏州大学的马浩然同学在节目中说到,自己热爱中国非遗艺术之一——书法,并在巴西家中悬挂了“马浩然”三个字的中文书法作品,受到无数身边朋友的喜爱、好评,很多朋友也开始逐渐对中文产生了浓厚兴趣,这就是外宣效果的具体展现。

因此,策划上准确的项目定位、目标群体定位可以帮助外宣项目取得更为直接的良好效果。

三、遵循文艺规律,讲究宣传方法

(一)紧跟时代,坚持文艺节目的节奏

作为电视文艺作品,节目内容不能只是简单的堆砌,无论是面对现场观众还是电视观众,成品必须在具备基本的知识性之外,还要有可看性、观赏性。在《大运河非遗分享荟》中,虽然还是VCR 配合节目的传统方式,但是在具体编排设计上颇具匠心。

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这八个运河省、市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如何在串联的时候凸显地域特点,是需要考验编导经验和功力的。节目组将每个省市的民歌作为串联主线,联合编辑为一段联唱,有念白、独唱、对唱,凸显了地域特色,让观众意犹未尽。

在器乐曲目的选择上,节目组紧跟时代潮流,选取了年轻人中收视率火爆的热门电视剧《香蜜沉沉烬如霜》的插曲《左手指月》,并改编为古琴曲,让外国朋友在学习中国传统古琴技巧的同时,也与中国年轻人热爱的流行文化产生了互动。

在编排执行上不仅要遵循文艺规律、符合受众的观看需求,还要尽量让外国朋友紧跟时代发展、了解中国年轻人的视角,这样更能加深外国朋友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了解。

(二)尊重外国文化,选角上发挥外国人特点

《大运河非遗分享荟》是一个让外国人学习中国非遗文化的电视文艺晚会,在选拔及培训外国朋友的时候,与内宣的电视文艺有所区别。在选拔的过程中,节目组发现了一位只会美式说唱的歌手。节目组通过苏州评弹里的“评话”找到了中外两种说唱艺术的相通点,并全新打造了评弹说唱节目。一群来自印尼的留学生,完全不会中文,但是对中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参与的意愿非常强烈。节目组找到了扬州木偶与印尼哇杨木偶的联系,打造了木偶舞蹈节目。来自乌克兰的留学生扎汉日的中文很棒,但是练习苏北大鼓这个语言类节目仍有困难,节目组便邀请了相关非遗传承人亲自授课,让他体验了原汁原味的非遗艺术。

猜你喜欢
大运河江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数读江苏
续写千年大运河的精彩故事
大运河,行走山东
大运河,流淌2500年的中华智慧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