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带给新生态下的电视媒体人怎样的信息

2020-12-07 18:00戴元初
视听界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闻频道频道流量

戴元初

戴元初,传媒经济学博士,“北京时间”新闻中心总监。有槛外人情怀,行槛内人事业;爱听传媒江湖潮涨潮落,乐观品牌赛场云起云消。

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开年后不断扩散至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同时也是人类面对的一次巨大的公共卫生挑战。这场非常战役,病毒来势之汹、疫情传播之烈、范围扩散之广、全世界所面临的挑战之大,堪称前所未有。这场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的防控疫情战役,给中国社会各领域所带来的挑战同样是一场大考,对于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新生态下的传媒人而言,同样如此。

此次疫情期间,媒体人,特别是主流媒体人在突发公共危机面前,以怎样的方式履行社会责任,回应公众关切,引导公共舆论,对于这张答卷的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和人民会给出恰当的评分。笔者在这里想讨论的,是疫情带来的公众注意力突发性过剩时,在媒体运营和发展层面上,媒体人做了怎样的回应?说了很久的媒体融合,在这一次大考中究竟表现如何?对于传媒面对的新生态,这次大考中的经验和教训有可能固化为我们长期进化的基因吗?

先说说春节过后,在疫情防控形势还是最吃劲的时候,从不同渠道传来各类电视传媒机构收视飙升的信息,最为明显的是中央电视台,据央视自己提供的信息,央视新闻频道连续占据收视榜首的位置,新闻频道和中文国际频道的日均观众规模也显著增加。2020年1月1日到3月16日,央视新闻频道日均观众规模同比提升43%,中文国际频道日均观众规模同比提升16%。而其他层级的电视媒体,不管是省级卫视还是地方地面频道,都有非常显著的收视率提升。一时间,仿佛传统电视媒体的又一个春天已经到来,传送这些信息的文章语调也都洋溢着“欣欣然”的喜色。应该说,面对这样的收视表现,电视媒体人有理由重拾一下自身影响力的自信,然而,这样的信心需要建立在眼光开放的前提下。比如说,看一看同样是视频内容提供者的各大视频网站的表现。

事实上,新冠肺炎疫情对娱乐产业的影响给视频平台的流量获取同样带来强烈的正向刺激:一方面贺岁影片撤档、各类演唱会延期、综艺节目推迟录制,其他各类线下活动也仍然前景不明;另一方面,全民“禁足”强化了“宅经济”,线上娱乐活动被激活。于是,有人惊呼,视频平台收获了一大波流量红利:网站流量大涨,输出优质电影、电视剧和综艺资源的各类终端使用率都大幅提升,特别重要的是,OTT端在疫情期间的用户偏好明显得到强化。

笔者在这里用很大篇幅引用各大视频网站的流量收获,倒没有任何打压电视媒体自信心的意思,恰恰相反,是希望传统电视媒体发现自己在新媒体生态下最具有“吸睛”潜力的内容是什么,并进而发挥这样的优势,在履行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的同时,赢得社会和用户的尊重和情感依赖。当我们粗略比较一下视频平台与电视媒体吸引受众的核心内容的时候就会发现,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央视新闻频道和以新闻为主打内容的中文国际频道,这一现象表明,在遭遇重大危机事件和面对众多不确定性的时候,公众仍然愿意通过主流媒体获取信息。与此相对应的,各类视频平台的流量获取主体主要是娱乐类的剧集和综艺类内容。然而,对于传统电视媒体而言,止步于疫情期间的收视提升,并为之踌躇满志,那便是辜负了这次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带给我们的深刻感悟。正确的方式也许是,在明确了主流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之后,在全新的媒体生态下寻找延展这一特质的空间,并使之呈现为全新的面貌。这一点,也许央视频平台对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的不间断直播所吸引的数千万“云监工”能给电视媒体人带来些许启示:用新技术、新平台,呈现受众在特定场景下最期待观看的内容形态,在这一准则下,坚守与创新才有了坚实的出发点,这也许是电视人应该内化为遗传信息的关键点。

猜你喜欢
新闻频道频道流量
直播助农冲流量 勿忘质量
张晓明:流量决定胜负!三大流量高地裂变无限可能!
从设计规划到室内装修全程把控 英国天空新闻频道北京站直播间
寻找书业新流量
过去的一年开启了“流量”明星的凛冬时代?
新闻频道的理念与运作
寒假快乐频道
频道
谈企业电视台创办新闻频道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专家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