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盘王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及创新发展分析

2020-12-07 19:56谭文锋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瑶族民族文化

◎谭文锋

我国为多民族国家,盘王节为瑶族人民纪念祖先盘王而形成的盛大传统节日,是瑶族精髓文化之体现,同时也是凝聚民族向心力的人文盛典。自20世纪90年代起,南岭政府即将之视为文化品牌予以开发,并在2006年,入选首批非遗名录。做好对其的保护、传承,推进其创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瑶族盘王节的起源

在瑶族民间,盘王节又有“做盘王”“游盘王”“还盘王愿”等名称,为瑶族盛大传统节日。对于盘王节的传说,主要有以下几种:1.对瑶族始祖“盘瓠”的祭祀。在古时,广西大瑶山民间传说有云,平王、高王久战不决之下,平王龙犬盘瓠渡海将高王杀死,被赐予平王三公主完婚,封为“南京十宝殿王”,又称“盘王”。盘王与公主诞育6男6女,为瑶族传下蒙、蓝、潘等12姓。后盘王于狩猎羚羊时不慎坠落悬崖而亡。其子女历经12年猎获羚羊做鼓,击鼓伴舞,祭祀盘王。随后每隔12年便举行大型祭祀蓝公始祖的活动。2.纪念盘古王。广西全州东山乡瑶族传说云,盘古开天辟地,为创世神,且有上、中、下之分,分别为农历六月初六、九月初九、十月十六所诞育,故每逢这3个诞辰日,均要举行仪式以祭祀。3.还盘王愿。据说有一年天下大旱,瑶民被迫离乡,在分乘12艘渡海船时,有6艘被打翻,情急之下,瑶民烧香以求始祖盘王保佑,并许下愿望:若可平安渡过难关,子孙世世代代将永感恩德。随后风浪瞬间平息,瑶民安全登陆。并在上岸后,即举行还盘王愿仪式,并世代沿袭。由此可见,盘王节与盘古信仰、祭祀有关,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为瑶族人民心理、传统文化的集中反映,故在1984年将之统一定名为“盘王节”,时间定为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自此,瑶族盘王节日期渐趋一致。

二、瑶族盘王节的保护性传承与创新发展

(一)依法合理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对于盘王节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创新,需要突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基本原则,贯彻执行国务院对于非遗的保护工作指导方针,纠正既往侧重于“利用”的观点。在保护性传承的过程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科学的开发盘王节资源,既要满足瑶族人民精神需求,弘扬传统文化,同时可增加瑶族村民收入,促进瑶族地区经济增长,使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

(二)保护盘王节资源的整体与真实

长期以来,纪念、祭祀盘王,为盘王节核心内容,也是瑶族人民精神支柱。跳盘王舞、唱盘王歌,为瑶族盘王节真实写照,也凝聚着瑶族人民的意趣、情感与追求。对此,要保护盘王节的真实性,真实记录、保存其所有历史信息和价值,同时盘王节蕴含着丰富内涵,涉及多种文化活动,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故还应重视其完整性的保护。

(三)保护盘王节传承主体

盘王节根植于瑶族民间,为群众性传统文化活动,瑶族民众为其特定主体。若其式微、后继乏人,而旅游观光者众,则传承保护与创新无从谈起。因此,保护盘王节也就是保护盘王节传承人,应加强对瑶族村寨的保护,建立传承示范村和集体,并形成生态保护区。以此为依托,将盘王节活动这一平台盘活,吸引广大瑶族群众积极保护传承盘王节活动。

(四)利用多元渠道加强盘王节宣传

文化在于传承,传承的同时也要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并给予其源源不断的传承、发展动力。比如说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盘王节文化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盘王节,参与至盘王节活动中,也可仿效四川甘孜丁真现象,寻找质朴的瑶族形象代言人,为盘王节代言,提高知名度,进而带动地方旅游产业。在全区性的活动中,节目编排者可融入时代元素,比如与现代舞台表演相结合,使人们更好感受瑶族盘王节和现代艺术的美感价值。也可适当增加体验环节,鼓励游客参与进来,与瑶族人民进行深入交流,提升游客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

总之,瑶族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拥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盘王节作为无形文化遗产的载体,承载着瑶族诸多民族文化事项,为一个民族的灵魂。伴随时代发展,盘王节传承面临着后继乏人等困局,对此,应加强保护,依法合理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注重对盘王节传统主题以及其真实性、完整性的保护,并通过多元渠道加强盘王节宣传,籍此催生民族精神,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猜你喜欢
瑶族民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瑶族织锦
年味里的“虎文化”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谁远谁近?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