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干部积极性缺失问题探析*

2020-12-07 22:21孙旭辰
山西青年 2020年16期
关键词:积极性校园文化干部

孙旭辰 卢 悦 于 娜

吉林外国语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积极性是指人们工作的主动性和努力程度。在能力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越高,则其业绩越大。心理学把积极性看成是人在心理能动状态下一种行为的动力表现,它包括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成分处于兴奋活跃状态,使人的智力、体力、能力发挥出最大的活力,成为人的行为推动力。”[1]学生干部的积极性,是指学生干部对待学生工作的主动性和努力程度。学生干部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主力军,是推进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力量。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影响着整个学生组织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干部积极性的意义

(一)有利于维持学校秩序

学生干部不是学校的教职员工,却是帮助老师加强管理的得力助手,扮演着协助老师维持校园秩序“管理者”的角色。学生人数众多使老师无法迅速发现每个学生的问题所在,而学生干部处于学生群体中,在对待工作时如果态度积极主动,就可以尽早掌握事态发展的方向,及时控制一些突发状况,制止不当行为。同时,学生干部本身也是学生中的一员,更加理解如何与同龄人沟通,只有学生干部对待工作积极性高,才能够主动思考,从而更加灵活地将学校各项政策落实下去,更好地维持学校秩序。

(二)有利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干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织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之一。学生干部协助团委书记、辅导员组织策划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内容的优良性和活动形式的丰富性都会直接影响广大学生的参与意向,决定着学生在学校活动中的融入程度以及在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的效果。可以说,学生干部承担着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学生干部积极性越高,越能够主动设计、认真筹划校园文化活动,则越能够实现较好效果,反之,学生干部只是被动、机械地执行学校交给的任务,则无法达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

(三)有利于带动良好风气

学生干部具有风向标的作用,他们既是学生群体的一份子,也是广大学生的引领者。只有学生干部对工作具有积极性,才能够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严于律己,成为其余学生的楷模与典范。学生干部积极性高也能够感染身边的人,对营造良好风气起到重要作用,而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缺失则容易形成不良风气。

(四)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

提升学生干部积极性对其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干部能够正确认识学生干部角色,能抓住担任学生干部的机会充分锻炼自己。在具体的工作中能做到态度积极、主动思考,大胆创新,勇于担责,在服务老师、同学的同时也会收获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自身发展。

二、学生干部积极性缺失的表现

(一)担任学生干部的热情不高

针对学生干部积极性缺失的具体表现,对不同年级和不同身份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58%的新生不愿意竞选学生干部,65%的学生干部在大二时主动承担工作的热情有所减少,甚至选择退出学生组织。目前在广大的高校学生群体中,仅有少部分人愿意主动担任学生干部。学生干部的竞选人数逐年减少,选择主动退出的学生干部人数却呈现出上升趋势。

(二)工作责任心不强

部分学生干部缺少工作的责任心。当工作任务分配给个人时,要么选择拒绝接受任务,要么消极被动,不能主动完成工作。享受担任学生干部带来的荣誉,却没有承担起学生干部的应负责任。甚至一部分担任领导职位的学生干部也表示自己对部门的耐心和责任心在逐渐减少。

(三)工作中执行力不够

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还体现在执行力上。一部分学生干部在接收到通知后,不能够主动地去完成工作,往往是在最后期限前选择敷衍了事。还有一部分学生干部甚至在后期出现工作推诿、工作不落实、不愿服从组织安排的现象。

三、学生干部积极性缺失的原因

(一)内部因素

1.认知偏差。一部分人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干部工作的真正意义,过度强调学生干部的权益,忽略了学生干部的服务职能。部分学生干部在工作中不愿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只重视学生干部的权益,因此在工作中推诿、拖延,缺乏积极性。还有部分个人能力较高的学生干部对岗位要求也较高。他们需要工作绩效被肯定,自我价值被高度认同,官本位思想较重。如果组织内部竞争较强烈,他们不能坐上领导者的位置或是工作的绩效未达到自我期望,则会因为心理落差较大而压力递增,出现工作积极性明显减少的现象。

2.情感缺失。人的行为受个人需求和欲望的支配。“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这是人类需求的终极目标,也是个人行为最强的驱动力。”[2]每位同学在竞选学生干部时一定有自己的目的和需求,一些学生干部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有的建立了与老师和学生组织深厚的情感,这类学生往往更愿意留在学生组织,而有的学生干部不喜欢老师和组织里的人,因此积极性明显下降,甚至选择退出学生干部队伍

3.能力不足。在当代教育背景下,人才济济的环境给高校学生增添不少压力,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而作为学生干部,兼顾学习和工作并非易事。一方面,由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差异,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工作的强度。他们与部门的其他同学竞争起来优势不够明显,甚至无法按时完成工作,久而久之失去了对工作的热情和信心。另一方面,除了工作能力以外,心理素质也是一大内因。一些学生干部不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不懂与人合作。他们在工作中心理压力倍增,无法与其他成员形成相互合作和良性竞争的关系,因此失去对工作的热情。

(二)外部因素

1.制度不完善。首先是选拔制度,部分高校在选拔学生干部时缺乏严格的审核考评制度,这为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缺失问题埋下隐患。其次是管理制度,有些学生组织管理制度过于严苛,学生在工作中感到紧张和压力,会逐渐失去耐心和信心。还有的制度过于松散,导致学生干部怠慢工作,缺乏责任感和时间观念,在部门中浑水摸鱼。

2.工作内容缺乏吸引力。有一部分常规检查工作内容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很难引起学生干部的工作兴趣和心理上的满足,例如,纪检部、生活部等。这类工作容易消磨学生干部对工作的热情。

3.风气不良。“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上升的阶段,他们的人际关系问题就显得比较突出。”[3]学生干部隶属于不同的学生组织,学生组织的风气是否优良直接影响学生干部积极性的强弱。学生组织整体风气好,学生干部才更愿意留在组织内工作,并能够密切配合,完成工作任务。反之,学生干部则不愿意执行工作任务甚至不愿意继续留任。

4.激励不足。学生干部本身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当激励机制不到位时,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会被大大削减。一部分学生干部承担了足够多的责任,履行了应尽的义务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权利,这将直接导致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减退。

四、提升学生干部积极性的对策

(一)提升学生干部的认知、情感和能力

1.端正认知。要让学生干部提高对工作的认知,首先要让学生干部具有正确的自我认知。让学生干部充分认识到工作的服务职能,了解学生干部的核心精神。学生干部队伍的指导老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可以通过谈话和会议的方式,让整个学生干部队伍进一步端正认知,强化思想。

2.培养情感。学生干部队伍的领导者要注重情感投资和精神支持。一方面,注意观察学生干部的情绪变化,给予疏导并鼓励其用健康的心态来应对工作。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干部的心理承受能力,结合具体情况有策略地布置工作。定期设立小目标,增强其自信心,从而提高积极性。

3.提升能力。一方面,结合工作的疑难点进行高效率的培训,培训要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用“老带新”、“优带差”的办法来帮助一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干部迅速熟悉工作,快速成长。

(二)完善学生干部工作的外部环境

1.完善学生干部管理制度。在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及时调整不合理的制度。首先是选拔制度,坚持决策公平公正公开,用人惟才惟德惟能。在选拔人才时制定完整固定的流程和考评标准,坚持选贤举能,确保学生干部队伍的良好质量。其次是分配制度,根据每个学生干部的个人素质以及工作适应能力来合理分配工作。

2.注重选用晋升中的机会公平。学生干部的能力虽有差异,但在任用学生干部时必须保证机会平等。在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基础上,轮班分配各类型工作。提高大家对各种工作的协调能力,确保公平性。

3.打造优良的学生干部作风。好的组织风气是学生干部行为规范的指向标。要营造良好风气,首先要领导者以身作则。同时也需要好的团建活动来促进学生干部之间的了解,进而提升工作的配合度。只有在部门中获得归属感,学生干部才会提高对工作的积极性。当内部出现不合与矛盾,要及时通过谈话与沟通来调解。此外,可以定期进行高效率的研讨会议,鼓励大家提出问题和建议、群策群力,维持健康的工作氛围。

4.全面做好激励。充分利用激励机制能够提高学生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学生干部积极性缺失根本上是由于其动机的匮乏。针对这个因素,可以从多个角度刺激其需求和兴趣,从而调动起工作热情和主动性。要坚持公开公平的激励原则,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进行竞争激励、思想激励以及物质激励等。例如,每月举行工作成果汇报会议,选出优秀学生干部加以精神鼓励、加分支持以及物质奖励等。

猜你喜欢
积极性校园文化干部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让学生爱上数学——浅谈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积极性
提高大学生学习24式简化太极拳积极性的研究
体育系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课积极性不高的理论探究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