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教学在高职院校法理课中的应用探索

2020-12-07 22:21张显华
山西青年 2020年16期
关键词:法理教学活动法律

张显华

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吉林 长春 130062

分层次教学法是目前教学研究与应用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方法主要针对同一教学对象群体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兴趣爱好等特征的学生层次产生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以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确保学生能尽可能在自身应有水平上。高职校的法理课学科是一门法律基础课程,其教学对象通常为法律知识空白的学生,需要接受法律基础教育。而不同学生对法律类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分层教学法恰好可以弥补该类学生的学习差异。对此,本文开展高职院校法理课的分层教学法研究。

一、探索分层次教学的原因

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高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法理学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法律基础学科,是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必学科目。近年来,我国出台系列高职院校新规范,高职院校的改革使得大部分高职招生对象范围扩大,招生对象结构呈现出复杂性、多元化趋势,这给高职院校的课程教育与教学模式改革都带来了一定的难题。高职院校生源的质量参差不齐,虽然社会更加重视职业化教育,生源质量有所提高,但是与本科院校的生源基本素质相距甚远。不能否认,高职院校学生中也是有优秀学生的,但是占比不超15%,还有20%左右的学生是来体验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活的,只是想混个文凭,65%的中等学生是教师需要面对的主体,这部分学生介于前两者之间,学习的劲头主要是来源于课堂的讲解是否足够吸引他们,如果授课水平相当高,他们也是愿意学习更多的知识。

教师面对学生主体的时候,要面临一个问题,课要讲给谁听。学生基本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教师要怎么授课才能达到比较良好的效果,吸引更多的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根据二八原则,20%的学生主动集中精力认真听讲,难度在于怎么吸引剩下的80%学生。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中间部分的学生易受课堂气氛的影响,也就是那65%的学生。在授课生涯中,众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授课初期需要学生配合的时候,往往需要点名,学生主动参与度不高。在交流分享教学经验的时候,发现大部分的教师都遭遇到这样的情况。在不熟悉班级的情况下,点名学生回答问题,往往点中腼腆的学生,在学生的答案不尽如人意时,教师往往都会鼓励学生,希望学生鼓起勇气,给出教师心里预设的那个答案。在教师鼓励学生的过程中,课堂纪律往往会变得散漫,玩手机的、讲话的、开小差的现象都存在,重塑课堂纪律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授课目标因此没有完成。课后反思其原因,最大的问题就是因小失大,为了一个学生或者是一个问题放弃整个课堂、学生。无论是何种专业,授课都不是在做选择题,不是给部分学生听,而是要面对全部学生。

要想授课面对所有学生,分层次教学方法是重要的途径之一,要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当中,尤其是来混学历的那部分学生,如果课堂管理不善,将影响那65%的中间学生。

二、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条件

要实施分层次教学活动,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要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多角度分析学生层次,为分层次教学方案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要分析是高职院校的法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活动的纲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人才培养的进度是不一致的,这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大方向,这是分层次教学活动进行课程设计的基础。不同专业对于法理课的定位是不一致的,法理课配合专业、学期和人才方案是非常重要的。法理课专业是文理兼收的,文理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不一致的,理科相对较弱,熟知班级学生的文理比例,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工作。高考成绩是学生学习能力最真实的反映,高职学生的高考成绩相差不会太大,但是分析各个分数段的占比,根据学生调整教学活动的设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分析学生社会的基本状况,包括经济条件、生源地情况、以及性别比例。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学生,对法律的接触可能相对多一些,这是一个基本的社会状况。还有经济条件更直接的反映就是生源地的差别,农村与城市的比例。绝大部分的情况是,城市的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角度、高度相对要比农村的学生要好。调查男女比例也是出于此原因,女性毕竟感性思维要强很多。掌握学生不同情况的比例,有助于分层次教学活动的课程设计。

最后,要分析现有的教学资源。班委成员其实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班委成员的主动性强,一般是成绩突出或者有特长,带动能力在学生中属于优秀水平。掌控好班委成员,就能掌控大部分班级情况,利用好班委成员,有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内部教学资源也包括师资力量、图书馆、实验室等,外部教学资源主要是校企合作,企业成为学校实践教育基地,高职院校注重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做好课堂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结合,多层次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

三、分层次教学活动的策略

要实施分层次教学活动,在全面分析学生的基础上,依据分析结果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兼顾到每一位学生。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按比例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15%,65%,20%。

(一)不抛弃,不放弃

20%混文凭的学生,其中部分人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足以影响80%的学生,所以即使不能完全纠正他们的行为,也要抓住其中的重点。策略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让他们承担更多的任务。例如做简单的问答,发放案例资料,整理案例分析结果等等;该策略主要是为了照顾低认知水平、少知识储备层次的学生群体,使其能在符合自己自我效能水平的范围内获得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策略二,完善激励机制。对于这部分的学生,完成任务要有相应的激励促使他们不断调整自我的状态,发射出他们也是能得到其他人的肯定的,要让这部分的学生心理觉得老师并没有抛弃他们,只要努力,他们也可以变得优秀。其实,学生在智力上的差别并不是很大,只是在思想上处于懒惰的状态,奇迹往往都是出现在这部分的群体。因此,给予该部分群体以必要的关注和帮助,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学习信心与质量。策略三,适当降低期望值。要求这部分学生跟上教学进度是比较困难的,短时前通过教学活动提高思辨能力、法律知识应用能力、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难度极高。短时间内应该在课堂上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提高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除了要给予符合其层次的教育,还应配备符合其能力水平层次的考核。教师只有对不同层次学生赋以不同水平的期望,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让教师在充满活力的环境下教学。

(二)优秀是一种习惯

对于少数的优秀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毋庸置疑,他们懂得合理安排自身的学习。对于这部分学生,给予挑战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需要在课堂上汲取更多的营养,来锻炼他们的能力,为走向更高的层次奠定更牢固的基础。策略一,承担案例分析中的重难点任务,将在案例分析中的问题延伸、解析交予他们,问题要有挑战性。促使他们倾尽全力去完成老师赋予的任务,也不断更新他们的极限,保持旺盛的战斗力。例如,给予这部分学生难度较大的法律案件研究与探索的任务,使其能在自我能力范围内自发将学习到的法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而对于层次较低的学生,则布置其能力范围内相对较难的任务,如法理学知识背景的文献探索和梳理等。策略二,推荐阅读材料与帮助构建法律知识体系。法律的最新前言,经典案例的材料分析,让这部分优秀的学生课后继续汲取营养。由于阅历不足,这部分学生未必能构建自身的法律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教师站在更高的层次去帮助他们。而针对层次较低的学生,教师同样应该充分考虑该层次内相对优秀的等级学生所能达到的水平,并布置相应的任务,循序渐进地提升其自我效能感。策略三,补充历年司法考试的考点,争取使学生早日通过司法考试,司法考试的题目更注重应用性,不仅有利于法律知识的链接,也锻炼学生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加强中流砥柱,全力以赴

这部分是学生的主体,可塑性强,容易被带偏,也容易很容易提升。在法理学中,人才的培养方案大部分属于理论课程,但是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学生的能力为中心。策略一,全方位丰富教学方式,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多样教学方式,着重提高学生的观察水平、分析问题水平,语言组织表达水平。总体而言,该层次学生规模较大,可塑性较强,教师需要丰富教学模式,帮学生创造更多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平台、条件,即可激励其努力达成更好的效能水平。策略二,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法律思辨能力,提高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学习生活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法理课的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法律思辨能力,熟练运用法律知识帮助他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维护合理合法的权益。在高职院校的法理课程,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熟知学生的基本状况,在开展分层次教学活动中,将主要的精力用于中间层次的学生,处在低层次的学生要不抛弃,不放弃,将优等生推向更高的层次。只有统领全局,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法理课上汲取足够的营养,提升学生的能力,法理课才不会成为学生的休息课、休闲课,才能让学生从心里爱上法律,敬畏法律,更好的体现一名教师的职责。

猜你喜欢
法理教学活动法律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国土空间规划的法理和机理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法理作为民法之法源
基于案例与法理视角对现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的探析
论无罪推定的法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