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锻炼行为阶段变化模式研究

2020-12-07 22:21张建晟
山西青年 2020年16期
关键词:变化阶段意识

张建晟

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昌吉 831100

如今的大学生群体惯于久坐的生活方式,坐着上课、上网、玩手机等等,虽然缺乏确凿的资料阐述学生参加锻炼的时间和数量,但事实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质量也越来越差。学生时期是人们参加体育锻炼最为频繁的时期,在此时期人们参加锻炼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青少年时期和成年时期的健康状况。因此,寻求有效干预措施促进大学生的身体活动极其必要。基于上述分析,通过对大学生锻炼阶段状况进行观察,分析学生在不同锻炼阶段过程与阶段变化的关系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全面了解学生不同锻炼阶段的心理认知过程变化特点,有效地为发展针对性锻炼行为干预策略提供借鉴。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10名学生进行调查,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95.24%。其中男103人,女97人;一年级70人,二年级80人,三年级50人。

(二)研究过程

调查包括锻炼阶段变化量表、锻炼变化过程量表及人口学信息。测试过程要求学生每次身体运动要超过20分钟,达到身体活动中有明显的出汗和脉搏加快程度。测试学生根据在此种锻炼过程中解答各项测试问题。

1.阶段变化量表:此量表一共涵盖五项指标内容,每个指标内容代表着不同锻炼过程。前意识阶段,指在过去的六个月内均无锻炼意愿,现在也没有参加锻炼;意识阶段,指在未来的六个月内可能会参加有规律的锻炼,但现在没有意愿锻炼;准备阶段,指现在会参加一些锻炼,并准备在未来一个月内进行有计划、有规律的锻炼;行动阶段,开始有规律性锻炼,但维持锻炼时间少于六个月,准备继续参加体育锻炼;维持锻炼阶段,从事规律性体育锻炼时间已超过六个月。通过对学生锻炼的反复调查研究,以及对学生的交流访问,确定将准备期的描述量定为偶尔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因此,准备期包含了所有参加锻炼或没有参加锻炼,此时期锻炼不规律,锻炼意愿不明确,不构成有规律性锻炼的意图。

2.变化过程量表:通过对锻炼的认知、情感和环境变化,不同程度的对意识觉醒、情感唤起、环境再评价、自我再评价、社会解放、反制约、互助关系、增强管理、自我解放、刺激控制问题进行分析。

3.数据统计:获取数据运用频数描述统计法和卡方检验分析法,科学梳理锻炼阶段变化的信息数据。全面对学生不同阶段变化数据进行对比,形成阶段性变化曲线,细化学生行为变化的因素,提取可参考的实践理论依据。

二、研究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200名被调查学生中处于前意识阶段的人数为2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3.5%,其中,男16,女11);处于意识阶段的人数为3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7.5%,其中,男21,女14);处于准备阶段的人数为10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3.0%,其中,男60,女46);处于行动阶段的人数为1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0%,其中,男11,女7);处于维持阶段的人数为1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0%,其中,男9,女5)。结果表明:被调查学生中不参加体育活动或不规律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人数的84.0%,能够持续不间断有规律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仅有16.0%。分析显示:被调查学生中男生体育活动现状好于女生,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好于三年级学生。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过程中出现阶段性行为变化,集中体现在因年级变化而变化,因获得感变化而变化趋势,学生行为意识变化比较明显。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受学校课程安排影响较大,大二和大三没有体育课程考核指标,仅仅依靠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无法对学生起到一定的督促指导作用,相比之下学生更乐于参加一些比较易于获得满足感的游戏或活动。另外,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存在一定的虚假拉分现象,即使再三给学生重复体质测试与学生毕业相关,学生也无动于衷,学生普遍认为学校不会因为体育限制学生的毕业。

三、讨论

(一)大学生锻炼状况

200名大学生中,不锻炼的62人(31%),偶尔锻炼106人(53.0%),规律性锻炼32人(16.0%)。本次调查对象的规律性锻炼水平与国家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大多数学生运动明显不足。这一结果的解释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吃苦受累精神不足;二是信息化发展和高校自主性课时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更便于大学生养成久坐的习惯;三是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方式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从事各项体育活动;四是可能此次调查存在一定不确定变量因素。首先,清楚地描述了中等及以上锻炼强度是活动时有明显的出汗和呼吸加快现象,其次,规律性锻炼不包括体育课的练习,这样一些运动3次/周(含体育课)、或锻炼时间不足20分钟/分钟(如跑步)、或强度不足(如冬季远足不会出现出汗和气急)的学生,因不能满足规律性锻炼标准,只能选择锻炼准备阶段。考虑到该锻炼标准为特殊要求,普遍认同此种锻炼界定比较适合在校大学生进行各项健身性锻炼要求,并且对锻炼阶段变化情况的统计会更具有参考意义。从生理方面来说,男生锻炼水平高于女生锻炼水平,性别特征导致的生理、心理的不同,是这一特征的直接表现。大学生低年级学生锻炼水平一般会高于高年级,这种现象与学校体育教学的时间有关,被调查的2所学校,都只开设体育选项课一年,一些学生也中止了锻炼;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承受实习、实训、就业压力,锻炼自然不会被纳入日程表,当然,这不能作为学生选择久坐行为的理由。虽然被调查的学校的场地设施条件存在差异,但各学校学生锻炼阶段无显著区别,反映场地设施是影响锻炼的因素,但非决定性因素。

(二)大学生锻炼阶段的认知、情感特点

对处于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行为参与策略,有意使其向行动和维持阶段转变。它由两个结构组成:经验过程(个体通过自身经验收集相关信息)包括意识觉醒、情感唤起、环境再评价、自我再评价、社会解放;行为过程(个体通过环境事件和行动收集信息)包括反制约、互助关系、增强管理、自我解放、刺激控制。

测试过程结果显示,变化过程各因素不存在性别、年级、锻炼阶段的交互作用。性别、年级的主效应不显著,反映大学生的性别、年级因素与锻炼的认知、情感和环境因素无关。锻炼阶段的主效应显著,检验发现,所有变化过程因素至少在一个锻炼阶段上呈现显著的差异,这一结果支持了先前的研究。从前意识期到意识期和更高阶段,所有的过程变化因素水平升高。意识觉醒的阶段变化提示从前意识期到意识期、准备期、行动期,应提高锻炼意识参与锻炼,到维持期的转变需再提高锻炼坚持的意识。从前意识期到意识期或更高阶段,情感唤起、环境再评价、互助关系三因素作用效果明显,促使锻炼情绪体验、建立行动信念和行动承诺、寻求社会支持网络,有助于锻炼阶段的转变。社会解放的锻炼变化提示社会风尚(如支持锻炼行为的法规政策、媒体广告、名人榜样)有促成无锻炼意识的人向开始锻炼的变化,一旦锻炼维持后,社会风尚的变化很难对锻炼的坚持性产生影响。自我评价、增强管理、自我解放三因素从前意识期到意识、准备期,再到行动、维持期变化显著,锻炼价值的不断认识,下决心反复告诫自己保持运动,自我反馈和奖励对无锻炼意识向开始锻炼转变,再向规律锻炼的维持都有促进作用。反制约、刺激控制水平随阶段变化的提高而增加,选择行为替代、创造运动机会,对于一个下游阶段向上游阶段的提升始终必要。上述分析说明不同锻炼阶段存在着明显的认知、情感和环境差别,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假说,但变化过程各因素在不同锻炼阶段扮演的角色不一致。提示应根据干预对象、社会文化背景、锻炼阶段设计针对性的锻炼干预策略。

四、结论与建议

(一)锻炼行为的阶段分布显现出大学生群体的久坐生活方式,规律性锻炼的坚持性与一些国家间还有着相当的差距。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但从目前学生的实际锻炼行为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大学内进行体育教育仅仅是为了完成体育考核而已,学生的锻炼行为意识没有体现自身的动力,没有自我要求和自我提升。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应当注重如何将学生从不良的习惯中引导出来,尤其是从电子产品的嗜好中解放出来。很多学生上课坐着学习,下课坐着玩手机,回到宿舍直至深夜躺着玩手机,这种生活状态不仅不利于学生很好的完成学业,还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锻炼行为转变过程中存在变化过程的时间特征,不同锻炼阶段的认知、情感和环境因素不同。把握学生学习的阶段性变化是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指标,在不同阶段学生都会表现出不一样的心理变化,与因材施教相似,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参加锻炼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变化,不同的阶段要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如果一个教育过程从开始到结束所采用的方法都是一样的,那一定是最糟糕的教育。把握学生在时间、认知、情感和受环境影响的变化,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在不影响体育锻炼基本指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是完成教育教学的重要体现。

(三)考虑到变化过程因素的比较,本研究没有对PCS进行修订,但发现这一观点在不同研究结果中的差异,说明该概念的复杂性,同时,也隐现有必要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和群体下对变化过程构架进一步的操作定义和检验,这样,才能保证有效锻炼干预策略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从结构上分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该群体自律能力和认知能力要比普通本科学生稍差一些,更喜好一些阶段性成功所带来的心理满足,思维变化活跃,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千篇一律的参考课本或本科学校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猜你喜欢
变化阶段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Open science:The science paradigm of the new era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从9到3的变化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这五年的变化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喜看猴年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