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作用

2020-12-07 06:54耿玮彤
魅力中国 2020年46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作品文学

耿玮彤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一、探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作用

现如今人们与互联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网络语言更多适用于日常聊天沟通,大大增加了趣味性,用言简意赅的方式来表达观点,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原本的一些文字用谐音来替代,呈现高度的混合性。一般90 后、00 后的群体使用网络语言的频率更高,网络语言的形成过程相较汉语言比较随意,但网络语言的来源又很复杂,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就犹如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积极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一)积极影响

网络语言之所以备受认可,证明它还是有一定魅力和存在价值。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应该得到重视和传承。但也并不意味着它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与时俱进的时代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基于网络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应用起来很便捷,一些优秀的网络词汇是会纳入到词典中的,这对汉语言文学的进步也是一件好事。巧妙地将网络语言融入进汉语言文学中,能够激发人们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热情和兴趣,让汉语言文学的呈现不再枯燥单一,使汉语言文学内涵更丰富,更灵活。网络语言能更清晰地促进汉语言文学的表达,总而言之,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起到了一定助推作用。但毕竟汉语言文学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产生重要的影响,网络语言应用在汉语言上,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筛选,以促进汉语言文学稳健且良性循环。

(二)消极影响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进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现在很常见的一个现象是:一些人把网络语言和汉语言文化混为一谈,从而产生汉语言文化的曲解,甚至无视汉语言的使用规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对一些汉语言文化的学习者造成了误导,也十分不利于青少年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一些词汇虽然看起来很新奇,但实际上并不符合表达的规范和逻辑,例如大家习惯性地用“偶稀罕”来表达“我喜欢”的意思,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学生群体来说,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对于网络化语言充满着新鲜好奇感,对于事物的辨识度还不够强,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和文化的侵袭,频繁地接触网络语言,不利于学生以后对汉语言文化的深入学习。汉语言的表现形式会随着网络语言的充斥逐渐消失。

二、网络语言融入汉语言文化的对策探析

网络语言与汉语言文化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二者也不是不能同时存在,唯有更好地融合,才能充分抓住和利用网络语言的优势,服务于汉语言文化。采取相应的策略,规避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性质和类型进行严格把关,增强学生对于网络语言的甄别能力。关于网络语言融入汉语言文化,操作步骤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汉语言文学形式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老师在讲授汉语言文学课程时应用到新媒体技术,在教学层面上,通过幽默诙谐的网络语言以及趣味研讨强化学生的记忆特征点,通过ppt、影片、宣传片、动画等形式助力于学生的汉语言学习。比如在《红楼梦》文学作品的解析中,由于人物关系十分复杂,很难通过口头讲述让学生通俗易懂。可以通过人物关系的演绎,让学生有更清晰直观的感受,将经典的汉语言知识点融入到剧情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线上能力测评,通过自测了解自己的短板,并酌情去解决。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汉语言文学资源库,供学生自行登录查阅资料,同时根据测评结果系统自动为学生推荐相应的学习内容,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效果。

(二)将汉语言文学作品转化为网络资源

汉语言文学作品可以有多种表达形式,不止局限在书面上,比如可以将文学作品的重点片段通过网络视频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每周定期开展汉语言文学网络直播课堂,提前为学生发布知识重难点及课前预习资料,将汉语言文学资源与互联网资源充分整合,并根据不同汉语言文学的课程类型有针对性地设计课件。同时还开通线上答疑环节,针对学生不懂的词汇以及作品内涵,可以线上留言,由师生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及对策。根据不同年级汉语言文学的范围建设不同类型的网络课程,公开资料,公开分享的观点。建立网页专题、电子杂志等模块,让学生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同时也对优秀的案例、课程资源进行共享工作。

三、结语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进步让网络语言的潮流势不可挡,对汉语言文学作品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但同时互联网以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广、辐射人群多等前瞻性特点为汉语言文学迎来了崭新的契机。适当地应用优秀的网络语言会使汉语言文学更加灵活,受众度更好,也能迎合当下市场的真实需求。对于网络语言,就是一个“择精华、去糟粕”的过程,利用起互联网技术创新汉语言文学的形式,充分发挥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积极正向作用,为汉语言文学长久发展赋能。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作品文学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我们需要文学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文学作品与数学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