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实诚善的“外面人”
——吴振锋书法风景的光与影

2020-12-07 19:43西安交通大学
艺术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意气中华文化书写

□孙 琪 西安交通大学

这个人不苟言笑、口拙又慎行,一旦上了书法理论的讲台,却又滔滔不绝;这个人理性固执,言行上又犀角独怪、评议学术往往幽烛独照,他自称这是书生意气。他的好友•高亮说他是“执拗的读书人,不为世俗所摇,不为利害所动,孤注一掷地坚守读书人的理想品格”,又说他“是一个敢于对世俗说不的人,敢于坚持真我的人”。这里,有两个吴振锋在互释:书法理论家的理性固执和书法创作上的力劈世俗。

最新出版的吴振锋书法作品集《书生意气》就是证明。

小时候在山里,他惊叹于崖层搓动折缝的苍老与遒劲,又痴迷于老根古藤在石隙间的自由伸展,琢磨那是一种什么力的图式?窥探这些生物何以把悲壮当快活?春晨的万丈灿烂和冬夜的阴冷酷寒,于岩石、于老藤、于古松,是捉弄四季的笑谈?还是苦役寒暑的劳作?

待到华山三友结了盟,待到金石气息入了肺腑,待到摩崖隶刻浸入了骨髓,他便攀上东秦岭的主峰,捶山高叫、抛衣而歌:“拟古容易出古难,追慕自然书路宽。忽得云•云舒意,横扫千张我为仙!”一时间,汉魏的朗逸和六朝的风神铸就了他后半生的骨骼和精神。

读他这批书作,时而浅吟低唱、时而激烈雕刻,那是无时无刻不在的“质古”风华。隶之灵魂,于他则升华到陶划简帛和瓦当砖纹的尚古境界,虽说那是工匠刻写,但在文明初萌时期,工匠们手工制作的从无到有,即便如鱼尾的线迹划痕,在文明史上也有开辟鸿蒙意义,他们之于当时,其价值无异于当今时代的大科学家、大艺术家的贡献。因而,吴振锋的书写一直在向艺术史的上游攀援,要获得人文初孕时的元动力,他用四十年的时间捡拾仰韶文化秦汉书刻的艺术落英:摩崖隶书的豪放雄强,简帛隶书的自然天放,砖文、瓦当、印文、陶瓶之意趣天成,这就是吴振锋的《书生意气》——一部远古之光与秦汉之影组成的精神画面。

他书写材料的率意撷取,强化了这种连续画面的稚拙和高古,陶器、砖瓦、报纸、旧信封、一块老墙皮、半片朽木头,都是他的书写对象;一旦他的墨迹铸了上去,这些废残古朽立即容光焕发,艺术的生命在此别开新艳。往深里欣赏,能读出来的内容更与《周易》《尚书》同哲共构,延伸开来即是《诗经》《楚辞》《黄帝内经》楚辞汉赋……传递出的是文化源头上的智慧和先贤的脉搏。吴振锋一直在寻根探源,又一路在顺流修复,这条河一百多年前就断了,为了寻找积贫积弱背后的因素,几代人硬是误把他乡当故乡,硬是拆庙砸店,硬是认错了祖先拜错了神,硬是抬错了棺材哭错了坟……

在中华文化源头,吴振锋收获了自己的心得:人文源于天文,人道源于天道,人德源于天德,人序源于天序,人时源于天时,人则源于天则……天人合一的基本立场使他的书写向自然靠拢,向天地致敬,向古圣求助。中华文化百多年前的自我断流,并没有改变国家贫弱,更没有救民于水火,相反却丢失了我们法天则地的自然观、打碎了前贤时空物三位一体的世界观、破坏了祖先天人合一的系统论、异化了四大发明“取象比类”“触类旁通”的方法论和“尚象制器”的创造精神,甚至连道器并重、力智同源的思想方法也丢弃了,这就是吴振锋为什么固执地要探源寻根、为什么要坚定地怀仁格古,为什么苦心找寻秦篆汉隶之“质”。因为他的书写已经离开技艺层面而直奔文化精神;他主动续接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骨骼,那是先秦道法自然、复归于朴的中华审美品格,而不在间架点划上的花拳绣腿,不在书法之“法”上寻情钻眼,他不玩小姑娘的“跳皮筋”或村小子的“斗鸡腿”,他走的是大格,望的是天地自然。

所以他说:“我的选择在外面,在酒桌的外面,在潮流的外面,在圈子的外面,在时髦的外面,在各种潜规则明秩序的外面,既然格格不入,就索性待在外面。”

一位憨实诚善的讷言者,一个如此决绝地“外面人”,他以心血荐轩辕,中华文化有了此类人,不怕断桥不能修复,不怕断河不再奔流,书法,绘画,音乐,文学,各界的“外面人”汇成了洪波巨澜,那时才可能真正是复兴在望了。

猜你喜欢
意气中华文化书写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Waiting for You I'm in the Rain
不该丢失的意气
谈意气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