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12-07 17:37王贺
魅力中国 2020年42期
关键词:甲数方程组创新能力

王贺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南留中学,河北 保定 072550)

在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众所周知,新课标的核心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点滴做法。

一、巧设疑问,引起创新

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许多发明往往是从好奇开始的,好奇心会使人产生追根究底的强烈欲望,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因此,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的欲望,引导他们善于观察事物的征象,发现其中的特别之处,使他们能敢于提出多种新奇的数学疑问,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人的思维往往是从产生疑问开始的,创新也是从疑问开始的,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中,激发起学生产生弄清未知的心理需求,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为创新做好心理铺垫。使学生产生疑问的方法很多,可以从正面、反面、侧面等不同视角产生疑问。例如,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学习了“梯形面积”后,有的学生观察梯形的面积S=(a+b)h÷2,三角形的面积S=ah÷2,提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能否也用“上、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来求。这时,教师就要和学生一起来尝试一下、共同验证这个学生的想法确实是正确的.这个学生从侧面产生的疑问,其实就是一种新的几何定理“任何规则的平面图形的面积,都等于上、下两底之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这个过程就是一种创新的过程。

二、利用原型,启发创新

如学生在学习、理解知识的过程中,经常会习惯于某种思维方式,就会产生心理定式。它会严重地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只有突破这个定势,才会使学生思维活跃,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解答:若-4≤a≤0,化简|a+4|+|a-4|时,先引导学生想一想绝对值概念的原型,即|a|的情况是怎样的,问学生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生:要化简|a+4|+|a-4|,就要讨论“a+4”与“a-4”的正负,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在这个基础上,再给出题型:化简|x+6|+|2x-5|,让学生自己试着解答或引导学生思考前面的题型的解答,而通过类比发现它们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从相同地方入手,结合本题特点,从而找到“0”点,应该分类解决。巧妙地运用了原型启发,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结构重组,促进创新

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可设计如下:

解方程组x+y=60,

y=4x。

师:同学们,我们可以将这个方程组所反映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变成如下的问题:“设甲,乙两数的和是60,甲数是乙数的4 倍。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这是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旧知识完全能够解决的。教师指导学生,解:设乙数为x,则甲数为4x。由题意得x+4x=60 ①,解得乙数x=12,甲数4x=48。师:我们再想:若设乙数为x,甲数为y,则不难列出y=4x,②

x+y=60.③

师:这个方程怎么解呢?引导学生将它与一元一次方程①进行比较,就会发现,把②代人③消去y,就成①。由此,学生自然地产生了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顺利地实现了从一元一次方程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迁移。使他们的认知结构在原有的认知图式里产生了质变,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能使认知发生迁移,这样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都会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继续发展,继续再建,要培养学生的初步创新能力,就要帮助学生在这个关键环节使他们的认知结构重组,认知体系完善,使知识的迁移结构化、概括化、自动化,促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质变,从而发展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

四、积极探究,发展创新

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是数学的生命线.探究式教学模式也是新课改所要求的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再也不能把学生当作装知识的“容器”,而要变成使学生积极动脑,动手,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感受和体会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学生不断探究体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就会得到自然的发展。这个学生探究创新学习的过程,是通过知识和活动,将知识活化为学习能力并转化为创新能力的过程。皮亚杰的名言“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学生智力的形成和提高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它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

新课标对于“概率”要求实现如下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与描述的教学活动中,在体会概率的同时,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五、成功激励,创新愉悦

情感和认知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没有纯认知的情感,也没有纯情感的认知。快乐、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与心理情绪对学习和创新思维具有强化的功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对学生的成功进行激励。来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敢于发表意见;能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参与数学活动,与教师、学生乐于沟通各种信息。其次要使学生经常体验成功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因此,数学教学中,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师在讲授“频率与概率”一课时,可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足球比赛开始前,主裁判都会利用掷硬币的方法,让双方队员选择场地和进攻方向,你认为合理吗?然后,我对全班进行分组,每组5~6 人.提出要求:各组抛掷一枚均匀硬币,至少100 次,记录掷出正面和反面向上的次数,统计好试验结果,做好计算。随后,教室里硬币落地的声音及同学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大家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也是活跃的,使问题很容易得到了解决。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既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又需要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方法,还需要老师大胆放手,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甲数方程组创新能力
深入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分数除法的算理
《二元一次方程组》巩固练习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比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换个说法
巧用方程组 妙解拼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