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实现“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合作平台的现实困境研究

2020-12-07 19:54王琳燕
魅力中国 2020年7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现实

王琳燕

(河南省南阳工业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目前学术界对于职业教育的研究,多数借鉴国外职业指导教育先进经验,从完善法律法规、政策,建设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合作平台等方面促使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然而在现实中对于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这些提议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执行难的问题。以较为理想的“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合作平台”为例具体分析这种完美的理想合作模式在现实中的执行之难。

一、“家庭-学校”环节的现实掣肘

理想的职教模式首先把家庭和学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互通的平台。现实环境中,对于中等职业教育这一点很难实现。首先从中职的生源来看,同国外(比如德国)人们较强的职教意识和职教环境不同,在我国缺乏一个很好的职教的社会环境,“差生教育和末流教育”固然是大部分人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偏见,但中职的现实境遇着实令人堪忧,从生源来看,高职的总体生源大多数是经历过高考、分数比较低,低于本科线的一类学生的选择,而中职学生的质量则是初中毕业参加过中招考试的,或者年满15岁没有参加过中招考试的生源,无论是文化层次还是各方面能力等综合性素质都无法同高职院校的生源相比,问题学生居多:如家境困难,留守孩子,单亲或离异家庭,孤儿居多,在性格品质上叛逆、没有规矩意识、有心理问题、偷窃、打架等不良行为,学生年龄小尚可通过老师和学校的努力进行教育得到改变,但更严重的是问题学生背后有更多的问题家长存在。综合以上现实因素考虑,家庭---学校这一个对接环节现实无法实现执行。

二、“学校-企业”校企合作的冷场困境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校企合作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词。由于种种原因,过去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常常发生校企合作不紧密,单向实施等“一头热”或者“两头冷”的困境。张健在职业教育新思维中指出,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着“学校表热实冷,政府言热行冷,社会内热外冷”的冷场困境。

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表热实冷。其一,学校为了因应国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或为了应对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评估、考核不得不热。但大都是被动应对和跟进的“表热”。其二,学校对企业所需要和看重的内涵层面的东西,却始终做得不到位、不出彩,无法令人满意。比如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大多数始终难以达到合作企业期望和要求,这是“实冷”。

从政府方面来讲,政府言热行冷。政府的热是热在口头上或文件中,出台了很多相关的“通知”、“意见”、“办法”等,但践行落实上,却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或“口惠而实不至”,大打折扣。还有“始热终冷”。文件一出来,大轰大嗡、宣传劲爆,时间一长,顶到“天花板”、碰上“硬骨头”,就又流于稀松,归于冷寂,打回原形。这是典型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写照。

从社会方面看,社会内热外冷。内热指参与合作的学校和企业的“圈内”热,而“圈外”的社会“冷”。外冷的大环境,必然对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下拉力、后座力,对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生消极影响,“企冷”局面的改观显然难以乐观。这种冷场困境才是职业教育长期以来所处的尴尬局面。

三、“以赛促教”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矛盾

为了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很多业界人士提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方案,即以比赛为载体,让学生通过比赛,在竞赛中获得技能知识。从2008年到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走过了十年,截止目前,全国已经形成校赛、省赛、国赛、三级赛事体系,参与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活动的学生人数由2008年的数十万,发展到如今己基本覆盖3000万名职业院校在校生。职业技能比赛固然为一批技能型学子提供了平台和机会,但技能型比赛要求选拔精英学生参加,而真正能够走向竞赛擂台的毕竟是少数,其余普通学生仍然没有机会去参与,从而被排除在外。我们究竟是要精英教育,通过比赛使学校和个人获得荣誉,还是把更多的重点放在大众教育上。这也是目前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之间存在的一个矛盾。

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不匹配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结合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和职业学校意见,制定职业教育专业发展规划,引导职业学校科学设置并动态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科学性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才能够保证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市场对接。然而在现实情境中,专业设置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追热点随意性。市场那个专业热就去开那个专业,等到所有的流程走下来,专业经过审批可以开设了,又要经过几年的设备添置,课程探索,实践训练等到真正变得成熟,市场上关于该专业的热头早已褪去,该专业输送出去的毕业生走向社会同市场出现脱轨,造成了严重的就业压力。第二,专业设置陈旧性。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因市场需求饱和或结构转型,该专业发展一直不愠不火,既不能让学生掌握实际的技能,又不能同市场需求进行衔接,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非但不能为解决就业做出贡献,反而对市场就业造成更大的压力。总体上专业设置普遍存在着无法对接匹配市场需求的重大问题。

五、中职教师“走不出去,请不进来”的困境

目前,中职教师队伍素质整体上较低,这同中职院校的招聘方式和教师培养方式有关,招聘新人多是应届毕业生,没有企业实践经历,教师培养流于形式,教师很少有机会去企业实践,从而真正提高技能,教学内容也多与企业需求脱节。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在“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合作平台的众多环节陷入了困境,在短期内这些因素制约着中职院校的发展,同时也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制约,必须加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政策逐步解决这些难题。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校企现实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漫画:现实背后(下)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齐心协力 同台唱戏 合力推进职业院校关工委建设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