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为何富有战斗力?

2020-12-07 05:57钱吕军
青年与社会 2020年30期
关键词:战斗力党组织

摘 要:中共党组织为什么富有战斗力?文章以革命时期中共扬中党组织这一县级地方党组织为范本进行了研究,希望对这一课题的探析有所裨益。

关键词:党组织;战斗力;中共扬中党组织

革命战争年代,被陈毅赞誉为“长江跳板”的扬中,是日军、汪伪、国民党顽固派等各种反动势力和我党反复争夺的重要区域。在严酷的斗争考验中,中共扬中党组织领导扬中人民,赢得了抗日斗争的胜利,扬中是整个江南最早光复的县级政权;赢得了解放斗争的胜利,见证了国民党政权的垮台。中共扬中党组织为什么富有战斗力?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战斗力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扬中的党员干部抱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1946年1月,受党组织委派回扬中坚持斗争并临时代管全县工作的朱尊华因反动保长告密而不幸被捕,党组织和其家人曾积极施救。他的一个在重庆国民党电台任职的本家兄弟回扬中保释他,但保释的先决条件是要朱尊华跟其去重庆,参加国民党。对此,朱尊华严词拒绝。朱尊华烈士在留给父亲的遗书中写到,“万一生命危殆,对整个家庭及亲友尤其是对父亲及妻女是抱歉万分,赧颜无地。在儿本身只痛苦一时,死而矣已。自问对国家、民族于人民是无愧,聊以自慰的。”抗战期间,曾任扬中敌工站长的刘振东烈士,1946年10月受华中十地委委派回江南工作,因叛徒告密而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受尽折磨,深知出狱无望的他,对难友祝尧山说,“以后你倘被保出去,我军南下,务必代我报仇!”他对革命抱有的必胜信念,为国为民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溢于言表。这样的中共党员,在扬中不是少数。正是因为抱有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无愧的理想信念,所以他们能够在艰苦的环境、残酷的斗争、死亡的考验中,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英勇战斗,不惧牺牲。

二、战斗力源于强烈的宗旨意识

“兵民是胜利之本。”中共扬中党组织是革命斗争的领导者、组织者,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扬中地处长江之中,因为旧政府不注重水利建设,岛内水系不畅,扬中百姓时常遭受旱涝灾害。抗战时期,扬中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王龙,为解决三茅大港下游三?地区定和、普济、长乐等乡“旱时水不来,涝天排不出,十年九荒”的状况,于民国30年(1941)发动万余群众开挖新港、疏通旧港,用3个月的时间,修通9华里的港道,从三茅大港南段封头坝直通夹江。当年,普济乡农业获得丰收,当地群众向抗日民主政府赠送了一块“为民造福”的横匾,以表达感激之情。减租减息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1940年4月,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即颁布了减租减息令。在减租减息中,县委、县政府区别不同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保证了减租减息运动的顺利开展。经过减租减息,扬中农村18万多人中,有10万以上的贫苦农民从减租减息中受益。不仅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广大贫苦农民的生活,而且注意保障地主、富农的合法权益,调动了各阶层的抗日积极性,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三、战斗力源于坚强的组织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严肃的组织原则和严密的组织体系的党。无论是建党初期,还是抗日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扬中党组织始终得到上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以抗战期间为例,“挺纵”占领扬中之后,迅速成立了由“挺纵”党委领导的中共扬中地区工作委员会,后改为中共扬中县工作委员会。“挺纵”主力北上前,成立了中共扬中县委,先后接受中共丹北中心县委、中共京沪路北特委、中共路西工委、中共京沪路北特委、中共苏中第五地委等上级党组织领导。在此期间,上级党组织不仅对扬中的革命斗争给予正确指导,如指导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减租减息”、反“清乡”和整风学习等,而且派来了大批党员干部,加强扬中党组织力量。抗战期间,先后担任中共扬中党组织书记的9名同志中,李中、杨明、吴翼等6名同志都是外地人,受上级党组织委派来此地领导革命斗争。

四、战斗力源于有效的组织发展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1932年中共太平洲支部成立之初,全县只有中共党员19名。为了真正在农村立足扎根,中共扬中党组织针对早期农民成份的党员很少、农民出身的干部几乎没有的实际情况,十分注重在农民、手工业者中发展党员。1939年底,扬中的县、区、乡三级普遍建立了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文抗会,吸收先进分子入党。当年11底,全县中共党员发展到260多名。1944年底,虽历经“清乡”等残酷斗争,全县中共党员仍然发展到600多名。到1945年10月奉命北撤之时,扬中共建党支部65个,中共党员发展到1100多人。针对扬中日伪、国民党顽固派和我党“三角斗争”的复杂环境,中共扬中县委还发展了一批特殊党员,他们一般是扬中当地有名望的上层人士。这些特殊党员在当时复杂斗争形势下,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五、战斗力源于严明的纪律规矩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革命战争年代,为适应对敌斗争需要,中共扬中党组织搞单线组织,即党组织与党组织、党员与党员之间只发生纵向联系,不发生横向联系。广大中共党员干部,也能够严守组织纪律和地下工作原则,未经组织允许,绝不暴露自己的身份。1941年10月某日,时任县文教科长的朱尊华在四墩子一带活动,被鸣凤乡民兵当作敌探抓了起来,民兵把他绑到县政府,直到施光前县长告诉民兵被抓的是县抗日民主政府文教科长时,民兵才得知其真实身份。同时中共扬中党组织对党员进行多方面的严格审查和考核,有时甚至伪装成敌人,对党员进行考察,看其革命意志是否坚定。对于极少數党的叛徒,则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处置。县抗日民主政府军事科长聂行叛变投敌,被党组织于1942年夏镇压。

六、战斗力源于高超的斗争艺术

斗争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艺术。在革命战争中,中共扬中党组织不仅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如在反“清乡”斗争中,中共扬中县委根据上级党委对反“清乡”的指示和布置,进行紧急动员,反复学习毛泽东关于《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重要文献,吸取了苏、常、太地区反“清乡”斗争的经验教训,制定实施了灵活机动的斗争策略。为破坏敌人的政权基础,中共扬中县委设法调整、撤换了一些乡、保长。全县当时共58个乡,其中共党员任乡长的有20多个。对一些为敌伪办事的乡、保长实行以斗争求团结的“一二一”的政策,采取“打打拉拉,拉拉打打,先打后拉,又打又拉”的办法,使其从“一面倒”(为敌伪办事),到“两面倒”(既为中共办事,又为敌伪办事),最后完全“一面倒”(为中共办事)。对坚决与人民为敌的反动分子,则立即铲除。[3]为打破敌人的“囚笼”封锁,采取一切办法阻挠和破坏敌人打篱笆障,组织人民群众通过“一少”(要得多,送得少)、“二差”(竹子要大的送小的,树桩要牢的就以表面光腹中蛀的应付)、“三怠”(迟上工、早下工、磨洋工和开小差等办法,拖延构筑时间)、“四拆”(趁敌人呵斥质量不好之际,拆了再筑,筑了再拆),使敌人用篱笆障封锁扬中的图谋没有实现。再如,为铲除作恶多端、死心塌地为日伪卖命的伪警察队长季广根,中共扬中县委实施“反间计”,伪造季广根“私通新四军”“证据”,并巧妙地使这些证据材料让日军得到,最终借日本人之手将其处决。

七、战斗力源于优良的革命作风

作风就是旗帜,就是战斗力。革命战争年代,在与日伪、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残酷斗争的过程中,中共扬中党员干部以其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怕牺牲、勇于战斗的好作风好形象,赢得了人心。担任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的李培根,对革命同志和人民群众关怀备至。在数九寒冬,他脱下自己的棉袄给通讯员穿,面对饥寒交迫的困难群众,他把身上仅有的一元多津贴送给他们,买粮度日。同时,他大义灭亲,镇压了依仗其声望,在地方上招摇撞骗、干坏事的堂弟李荣山。李培根等为代表的中共党员的好作风好形象,感动了群众,也影响了包括施光前、印世庸(历任区军事助理、县军事科长、县独立团参谋,1948年2月牺牲于丹阳)、顾维衡(任区长,后调任武进县长)、冯南生(任乡、区干部)等一大批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

八、战斗力源于决绝的牺牲精神

为有牺牲多壮志。革命战争年代,扬中的斗争异常激烈、十分残酷。在上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中共扬中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群众,不惧牺牲,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为革命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1938年2月6日,日军第一次侵犯扬中,县国民党政府旋即解散,国民党政府官员纷纷逃离。1940年1月11日,日军第二次侵入扬中,國民党政府官员再次外逃。而中共扬中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始终坚守在扬中,领导人民开展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了革命的成功,许多中共党员、干部包括几任县党政主要领导献出了宝贵生命。1940年6月4日,第一届县委组织部长张日化在油坊镇海庵被捕,日军用铁丝穿过他的手心拉到三茅镇,关进死牢,并施以各种酷刑,但他始终守口如瓶,宁死不屈,最后被日伪军用刺刀戳死。1941年1月24日深夜,时任镇江抗日民主政府秘书长(代行县长职权)的李培根及秘书、通讯员、警卫员因汉奸告密被伪军包围,历经战斗,在突围无望时,他把最后一粒子弹留给自己。1941年9月4日,时任扬中县委书记杨明在中心沙被捕,任凭伪军、匪徒(大刀会)如何严刑拷打,他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他伺机咬响挂在伪军身上的手榴弹,炸死炸伤伪军各2人,自己身负重伤,后拒绝医治而牺牲。1945年9月7日上午,时任镇江市长王龙在接受一股伪军投降途中,不幸与大批顽伪遭遇,英勇牺牲。据统计,在民主革命时期,扬中的共产党员、革命干部、战士、群众为革命而牺牲并被誉为烈士的就多达442人,其中县团级8人,区营级23人。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革命战争年代中共扬中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用热血和生命诠释的党组织战斗力,在新时代伟大斗争中必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中共扬中县委党史办公室.《江洲烽火——扬中革命史料选(第三辑)》[M]. 扬中:杨中县档案局.1987:155,159.

[2] 中共扬中县委党史办公室.《江洲烽火——扬中革命史料选(抗战专辑)》[M]. 扬中:扬中县档案局.1985:39.

作者简介:钱吕军(1975- ),男,江苏扬中人,本科,扬中市委党校副校长,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猜你喜欢
战斗力党组织
“和”文化激发偏远井站战斗力
清华党组织公开
提升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战斗力的建议
战斗力爆表的棘龙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动物军团的战斗力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战斗力大PK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