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感冒的防治措施

2020-12-07 05:59张凤云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0年7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防治

摘  要:本文对猪流行性感冒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诊断要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效果明显,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猪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0)07-0034-02

猪流行性感冒也称猪流感,是一种传染性较强、侵害猪呼吸道系统的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体温升高后快速降低、严重咳嗽和伤风等,发病突然,常使管理人员防不胜防。引起猪流行性感冒的主要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其具有极高的传染性,但不会导致病猪快速死亡。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秋季和冬季的发生频率较高[1]。猪群感染该病的主要原因为新批猪群的购进。由于该病传染性较强,对于生猪业来说具有一定的威胁。

1  病原和流行病学

引发猪流行性感冒的病毒一般感染猪的肺部、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器官,通常不会感染肝脏、脾脏和肾脏等器官。感染病毒的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猪体内携带该病毒可长达3个月,该病毒在隐性以及慢性感染猪上可长期生存。若在运输时遇上阴冷和潮湿天气,猪群很可能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自身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猪流行性感冒大肆盛行。猪群一旦暴发猪流行性感冒需全群清理,否则很难彻底清除传染源。猪流行性感冒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感染途径为直接接触病猪或病猪分泌物,如果空气中的灰尘和粉末颗粒含有病毒,那么猪通过呼吸也很容易受到感染。

猪流行性感冒传播速度极快,整个猪群全部感染只需2 d,但病情恢复也快,发病率最高可达100%,一般不致死,死亡率不到1%[2]。各个国家和地区引发该病流行的因素大都相同,包括管理方式、运输时天气变冷、疲劳、运输空间小和环境差等。

2  病理变化

病猪的咽部黏膜和支气管充血,鼻腔呈红色;咽喉顶部和气管内部存在一定分泌物,病情较重的猪肺部会出现病变,呈紫色;心包积液,心内膜和心冠脂肪等出血严重,胃肠未见明显出血,但有淤血。

3  临床特征

猪流行性感冒的主要临床特征为病猪体温升高、全身发抖、精神萎靡、无食欲、呼吸困难、眼角膜呈红色且伴有分泌物、鼻液流出、咳嗽严重、长卧不起和关节肿胀等。该病发病突然,且传播速度快,传染范围广,2 d内不仅猪场内全部猪群受到感染,还会殃及周边地区。

4  免疫和预防

4.1 免疫

豬流行性感冒主要是呼吸道受病毒感染所致,经治疗后虽可痊愈且产生一定免疫力,但通常持续时间较短,加上流感病毒抗原不稳定,因此研究和制造疫苗的难度较大。生产疫苗时要尽量使用和流行毒株抗原相匹配的毒株;进行免疫接种时,为提高免疫效果,需在猪群内大范围使用。

4.2 预防

优化猪群管理措施和模式,对猪群进行保健;猪舍每日消毒一次,保证猪群生活环境清洁和卫生,定时通风,保证充足光照,根据天气情况调节猪场温度;尽量避免在天气寒冷时运输生猪,以防猪抵抗力下降,产生应激反应;各时间段安排管理人员进行猪场巡逻,一旦发现猪突然出现喜卧、眼角膜潮红、食欲低下、体温升高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治疗;减少饲养人员进栏出栏次数,防止人为原因将病原带入猪场;避免易感猪群与病猪或病猪分泌物直接接触;人感染甲型流感时,避免其与猪群接触[3]。

5  治疗

由于目前还未开发出猪流行性感冒的特效药,所以需采用针对性治疗措施对病猪进行相关治疗:在发现猪突然出现相关症状后,应立即使用解热镇痛药物治疗,之后采用复方板蓝根药液进行静脉注射,一次注射剂量为30 mL左右,每天1次,连续 2 d,然后减少一半药物剂量,连续注射2 d。倘若体温无明显变化,给病猪使用安乃近注射液,每天注射2次,连续2 d。此外,在饲料中添加强力霉素,连续饲喂 8 d,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连续饮用10 d。治疗3周后猪群病情将得到有效控制,治疗结束后定期回访。

6  结论

由于猪流行性感冒的治疗没有特效药物,同时猪群发病后很难将病毒从猪场中清除出,给随后的预防控制带来了较高的难度,因此猪场应该熟悉该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在做好猪群饲养管理的基础上,全面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选择有效的疫苗并制定科学的免疫接种方案进行预防,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猪流行性感冒的发生,确保猪场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3篇,略)

作者简介:张凤云(1984— ),男,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防治
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分析
斯诺医生——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创立者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