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

2020-12-07 05:59李靖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0年7期
关键词:诊断防治

摘  要: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导致的一种十分常见的病毒性疾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性较大。本文主要从猪传染性胃肠炎临床症状、病理学诊断和防治进行概述,以期为养猪生产者提供借鉴,减少经济损失。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0)07-0038-02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发的一种常见猪病,症状主要为腹泻、呕吐,该病的发生和猪的年龄、母源抗体水平、病原体浓度和流行范围密切相关[1]。猪传染性胃肠炎于冬季高发,且流行速度极快,对养猪业的危害较大。猪传染性胃肠炎会影响仔猪的生长速度和青年猪的育肥速度,严重时将直接引发群體性死亡,对猪的健康生长造成严重威胁。

1  猪传染性胃肠炎临床症状及病理学诊断

1.1 临床症状

猪传染性胃肠炎主要通过饲料和水等途径进行传播,猪一旦摄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饲料,病毒会直接感染消化系统,甚至引发呼吸道感染。猪舍的饲养密度过大、通风差和湿度较高等都会加速病毒传播。猪传染性胃肠炎临床表现为呕吐和水样腹泻,粪便呈黄绿色或者灰白色,有未消化完全的乳酸。猪发病后体温迅速下降,肉眼可见严重脱水,体重迅速减轻,出现严重口渴症状。一般2周龄以下的仔猪在   3 d左右死亡,死亡率达95%以上。2周龄以上的猪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是传染性不可忽视。经治疗病愈后仔猪的生长发育会受到阻碍,生长速度缓慢,多数会成为僵猪。猪传染性胃肠炎在育肥猪和成年猪中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但多数病猪没有明显的症状,个别会出现食欲减退和腹泻,但多数会在一周内康复好转,死亡率低。

1.2 病理学诊断

病理学诊断标准是明确病因的重要手段,对帮助养猪生产者找出病因尤为重要。该病的病理学诊断特征主要表现在胃肠病变上:胃肠胀满,显微镜下可见肠壁变薄并呈半透明状。肠腔扩张明显且缺失弹性,黏膜和淋巴结充血[2]。将病理学诊断运用到日常生产中,可以改变传统经验诊断模式,明确病灶,提前预防和隔离,切断传染源,减少该病的传染。

2  猪传染性胃肠炎防治

2.1 预防

首先,为了确保猪传染性胃肠炎得到有效控制,应做好猪的预防接种,以提高猪的抵抗力,减少该病的发病率。母猪于产前2个月接种一次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冻干苗,以增强仔猪的免疫力。初生仔猪于发病期注射0.5 mL/次,一般3次后可痊愈;随着猪的生长和体重增加,逐步加大注射量。其次,加强猪的饲养管理。注意保持猪舍的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在确保通风良好的同时做好猪舍的御寒保暖和干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能有效预防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3]。最后,做好传染源控制。养猪生产者在引入仔猪时需要重视病情源头的控制,加强检查检疫,杜绝病猪进入,以有效控制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传入猪场。在饲养过程中一旦发现病猪,需要立即查出源头,并采取隔离措施。隔离与病猪接触过的猪,加强巡视,3~6个月后隔离猪群未发现猪传染性胃肠炎,则可以与猪场中的其他猪并群饲养。

2.2 治疗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速度较快且死亡率较高,现阶段还没有能够完全治愈该病的有效方法,因此应加强对该病的检测,一旦发现及时予以治疗,从而有效降低猪传染性胃肠炎引发的死亡。现阶段,临床治疗以促进痊愈和减少继发感染为主要目的,抗病毒和广谱抗菌药物能够用于治疗该病,此外应给病猪饲喂解热镇痛药物。在药物选择上,应中西医结合,这样才能够有效止泻,确保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以运用土霉素注射液进行治疗,保证病猪充足的饮水,从而实现有效治疗。日常在饲料中添加半夏、黄芪、甘草和栀子等中草药,或者借助胃管投服的方式来强化病猪的治疗效果。

3  结语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高且发病速度快。养猪生产者必须时刻重视,做好该病的日常防治工作,降低传染风险,保证猪健康生长,最大限度地降低猪场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3篇,略)

作者简介:李靖(1987— ),男,畜牧师,研究方向为畜禽饲养技术和养殖环境控制

猜你喜欢
诊断防治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