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肖邦练习曲op.10 No.8的钢琴技术研究

2020-12-07 05:56刘茵潇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演奏技巧钢琴

【摘要】肖邦的钢琴练习曲不仅是有难度的、有特定技术性的练习曲,也是具有较强音乐性的作品,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每首练习曲就像是一篇短小的音诗。Op.10 no.8是肖邦练习曲的经典之作,本文从专业角度出发,细节分析,探究此首作品的学习与弹奏要点。

【关键词】肖邦练习曲;钢琴;演奏技巧;音乐处理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一、作者及作品介绍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是19世纪波兰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1],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世界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和最受大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2]肖邦的作品以钢琴为主,肖邦一生都奉献给了钢琴,在钢琴音乐创作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痕迹。[3]在创作形式上有着自己的特点,其中有练习曲、奏鸣曲、谐谑曲、波罗乃兹舞曲、即兴曲、圆舞曲、叙事曲、夜曲、协奏曲等,不仅有着高超的手指技术,音乐中还充满着波兰民族歌曲和舞蹈的因素以及肖邦本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本文要论述的作品是肖邦27首练习曲作品之一,作品10号中第八首,是在F大调上对手指技术的练习,通过左右手传递、上下跑动等形式,带给人明亮、灵活、轻巧、辉煌的感觉。

二、读谱与曲式结构分析

读谱是我们拿到曲目后练习与弹奏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正确的读谱能使我们对作品有准确、全面的理解。肖邦练习曲op.10no.8谱面上的速度、调号、音高、节拍节奏、连线与跳音、装饰音、力度、踏板、不同音型等每一处,都需要我们仔细的、一個不落的去研读、探究。

练习曲Op.10 no.8该作品为复三部曲式结构,快板,4/4拍:

首部(第1—36小节):此练习曲的首部是一个单三五部结构。划分为A(第1—8小节)以F大调呈现出题旋律;B(第9—14小节)转为C大调;A(第15—22小节)转回F大调;B(第23—28小节)F大调;A(第29—37小节)此处材料还是主题的材料,转至d小调来表现,传递着不稳定的信号,进入到中部。

中部(第38—60小节):通过变化音、频繁的调性变化,不断的矛盾冲击,以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为主,碎片式的展开、发展。

再现部(第61—75小节):分为A(第61—68小节)和B(第69—75小节)两部分,A是主题的再现,也是整个音乐作品的大再现,起到了强调和烘托的作用;B在F大调上,运用降五音的重属七和弦解决到F大调主和弦上进入尾声。

尾声(第76—94小节):通过不同的旋律和节奏形式巩固F大调,结束全曲。

三、演奏技巧的重点与难点

此首练习曲是以左手以附点节奏、柱式和弦为主,承接右手有规律的音阶式旋律跑动为主。右手的上下来回跑动的准确与连贯、流畅,左手的符点轻巧、恰当,和弦整齐、有力成为了完成该作品的重点与难点。

(一)按照作品结构归纳

(1)首部要注意开始的tr,要均匀的弹奏,不要僵硬,手腕不要架起来,一定要放平,手指贴键,衔接自然。如下图谱例,主题双手同时进入,右手开始了四个十六分音符密集的有固定规律音阶式旋律下行、上行交替进行弹奏。弹奏时一定要找到旋律的规律,固定指法和跨度位置,避免频繁换指,第432指不要过分做高抬指练习,否则会导致音和音之间分离开,并且会提前消耗体力。1指下行的跨指和上行的穿指要灵活,保持手腕的稳定,不要在穿指、跨指的时候抬起,手腕的不稳定会导致每组十六分音符弹奏不均匀。左手的每小节第一拍为不同音型的柱式和弦,右手下行乐句开始对应左手的和弦,要注意保持音,左手的5指要保持住,然后去弹下一拍的装饰音倚音。有的柱式和弦需要加装饰音或弹奏琶音的音型,装饰音要有整体的思想,不要为了弹清楚装饰音而改变时值,琶音式的和弦要注意连贯。跨度大的要注意间隔距离,通过练习、熟悉找准位置,快速自然地弹奏不同形式的柱式和弦,整齐弹奏的柱式和弦要注意手掌打开,提前准备手指触键的位置,用手掌的力量一起下键,不要顶手腕,声音集中、有力。附点节奏是此练习曲中左手的重点与亮点,附点节奏带给人一种俏皮、活泼、不稳定的感觉,但要注意跟右手的对应的音,并准确弹奏。第15小节开始主题再次陈述,手指技术相同,第26小节右手音的交错出现使得相隔手指之间的转换尤为重要,手指转换灵活,弹奏错落有致。第29小节在d小调上叙述主题的材料,由于音的改变以及变化音的丰富,使得手的位置发生改变,旋律走向以及手指的指法依旧,容易弹错音,找不到准确音的位置,练习时应注意。

(2)中部的变化音较多,需在读谱中准确弹奏。以双手都为四个十六分音符一组进行弹奏,这里的十六分音符密集但跨度大,换指速度要快速,和弦相隔距离也远,要有预示性的准备。第38小节和第40小节,要注意左手的附点节奏和柱式和弦,下行小二度模仿一次,节奏型相同。第41—43小节每一组音的跨度相同,进行二度下行模仿7次,这里的十六分音符是很有规律的,在弹奏时,手指应用力均匀,不要“吃音”,短了任何一个音都是不行的,保持节拍节奏稳定。之后继续双手反向弹奏十六分音符,根据小乐句的划分找到规律,这里的旋律特点一样,因而细微的变化尤为重要,一定要注意不同的地方,使得各个紧凑的小乐句得以连接。

第45小节是一个重要技术连接句,手指转换频繁,跨度大,不容易弹奏准确和快速。第46—50小节要注意右手同音的转换要快速、清晰,左手的和弦要注意保持音,弹奏前应提前分析,指法也是关键,多运用了1和2指,5指更多在保持,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纵向同时去演奏,而不顾保持音的存在。第51—60小节,旋律多为反向十六分音符进行,52—55小节是两组十六分音符为一个小连线是一个小组,而56—60小节是每组十六分音符是单独、独立的小组,演奏时注意区分。之后到第60小节中部结束,要注意跨度大的音,预示性的准备,眼睛要先看到音,手掌打开,变化音弹奏准确。

(3)再现部,第61小节开始主题旋律再现,弹奏技术注意点重复出现,也巩固了手指的技术,将演奏者在弹奏该练习曲时的主要手指技术得以展示、强调。第74小节要注意第一拍的八度和弦和最后一拍的附点节奏型是主要旋律,中间的音是辅助声部,弹奏时不可强弹这些音。

(4)第75小节开始逐渐进入尾声,注意左手和弦和右手旋律的衔接,交替要节奏准确,自然衔接,右手的变化音增多,注意手指的位置。左手注意保持音,旋律声部要清晰,右手的旋律音型要找到规律,四度加七度、二度加四度五度等。尾声部分中,右手单手的旋律要均匀、连贯,交错的旋律规律也不同,注意区分。双手同时下行的四个十六分音符一组的音和上行的琶音要整齐,每个音要弹实,每四个十六分音符的第一个音为为重音。最后随着四个琶音式的柱式和弦结束,“琶”的速度要快、连贯。

(二)双手的配合与速度

开始练习一定要慢速,双手视谱弹奏,遇到复杂节奏要单手练习。练习时要以乐段乐句为划分,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练习、叠加,多分小乐句,切不要心急一直不断地从头弹到尾。左右手不论和弦还是音阶式旋律音型,都要指法固定,可标注在谱子上。连接的句子是影响乐句通畅进行的关键,这些句子经常是变化音多,手指转换频繁,手指位置跨度大的句子,练习时一定要加强联系。最后,完整弹奏时要注意整个练习曲音乐的整体性、完整性。

肖邦练习曲在速度上要求快,对于学生来说提速是个关键,慢弹准确、熟练后,还需按照乐句、乐段的形式进行逐步提速,不可跨越式提速。在逐步提速的过程中,能够对手指的机能不断增强,也能对复杂节奏、音型进行多次反复的练习,从而更加熟练,避免双手合不上、全曲弹不下来手酸等问题。出现此类情况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自身手指力量是分离的、独立的,手腕是上浮的,力量的中心没有集中在手腕上面,要集中力量并沉下来,利用手掌的整体性,手指弯曲上下活动,此时不宜做高抬指去练习,而应做集中力量的低位抬指去练习。第二个原因就是在提速时,一下子手指的机能没有达到这样难度下的快速度,从而合不上、胳膊酸。需加强练习,通过时间的积累解决这一问题。此练习曲在提速过程中,右手的有規律音阶式旋律会出现错音,需注意手指跨度的固定和习惯,变化音的位置也能帮助手指对跨度的记忆性,右手的手指在速度增加的过程中动作要变小,手指弯曲用指尖去弹奏。左手和右手在弹奏时若节奏、节拍不对齐,则弹着会出现岔开的情况,要注意柱式和弦节拍要稳定,附点节奏的连接音要短而轻,这样速度才能提上去,还能双手准确和在一起,否则重弹会破坏音乐效果,也会拖节拍的时值。双手弹奏十六分音符的乐段也是提速的重要乐段,找到旋律的规律,手指力量节奏均匀,此处变化音多,跨度大,节奏型也丰富,要注意双手节拍统一、整齐下键,节奏一定均匀,按照连线连接乐句。[1]

(三)音乐处理

肖邦练习曲op.10 no.8的整个曲风是优雅、欢快、愉悦的,为了更好地展现手指的灵活跑动和旋律的丰富多彩,踏板的加入不可过多,在整个乐句、乐段的连贯上以及强调的乐句或者音,要起到帮助的作用,在音型复杂的地方适当减少,不要使得音响效果浑浊,影响了整个音乐的曲风和旋律的清晰表现。[2]开头的tr要与主题旋律衔接好,轻巧明快,主旋律进入后一定要注意连线,上下行跑动的音需要连贯弹奏,更能展现出弹奏者手指的灵活。一般情况下,上行渐强,下行减弱,来表现音乐的律动。左手不断变换的节奏型推动音乐的发展,也丰富了音乐。重音的加入使得乐句更加鲜明、生动,有了着重心,节奏感和旋律主要的音更突出,不可随意呼吸,改变连线的位置,违背作曲家意图,也使得乐句混乱,音乐走向不清晰。左手跳音的地方利用手指尖贴键触键,要轻、要短促、要清晰、有弹性,装饰音和琶音的音型增加了轻快、灵巧的感觉,装饰音多出现在右手,琶音多出现在左手,在练习时要单独练习,自然地弹奏,不要刻意,破坏音乐的氛围。小调的进入使得音乐突然变得暗淡和神秘,强弱变化要谨慎,不要忽强忽弱。双手的十六分音符变化音的丰富,在这里表现出音乐的不稳定和变化,左手和弦的远距离变化弹奏以及重音增加了矛盾的冲击,练习时要注意力度的变化。最后主题再现,烘托了音乐形象,以双手相同音型的旋律、柱式和弦方式,强力度下简单、欢乐地结束全曲。

四、结语

在音乐发展史上,肖邦对钢琴领域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4]通过对肖邦练习曲op.10 no.8的钢琴技术研究和弹奏要点细节进行分析,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对此作品有更深层次的解读。本文研究的弹奏技术要点在作品完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望在演奏中得以重视,并反复研究,使得该练习曲弹奏时处理得更加细腻,演奏得更出色。

参考文献:

[1]廖瑞洁.肖邦夜曲艺术特点探究[J].当代音乐,2018(7):96-97.

[2]刘尹.浅析肖邦圆舞曲的创作特征[J].当代音乐,2016(15):91-94.

[3]王柯.肖邦钢琴作品音乐的体裁特征分析[J].当代音乐,2017(23):69-70.

[4]贾晨斐.浅析肖邦《升c小调练习曲》的演奏技巧及内涵[J].当代音乐,2019(4):122-123.

作者简介:刘茵潇(1991-),女,汉族,山西省临汾市,硕士研究生,助教,音乐系钢琴专业教师,研究方向:音乐(钢琴)。

猜你喜欢
演奏技巧钢琴
纸钢琴
关于古筝演奏技巧发展的若干思考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最牛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钢琴上的诙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