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国家政治安全观教育研究现状述评

2020-12-07 10:55胡正燕
时代人物 2020年27期
关键词:研究现状高校

摘要:国家安全观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当前国内外安全形势变化、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必然要求。对我国高校国家政治安全观教育的研究近年来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尚缺乏系统深入探讨,基本上仍处于起步阶段。

关键词:高校;国家政治安全观教育;研究现状

作者简介:胡正燕(1982-)女,汉族,法学硕士,湖北随州人,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在科学研判我国国内国际安全环境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论断。十八大以来,在奋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践中,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居安思危,始终将国家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党在治国理政中的广泛实践及经验总结,对新时期中国国家安全工作的深入探讨,推动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与发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这一目标能否实现除了需要满足相应的经济、文化等目标之外,也内在包含了对于坚持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制度、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方向、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领导能力等方面的必然要求。这就必须始终重视政治安全,并进一步加强当代青年的国家政治安全观教育。

同时,我国的安全形势受到诸多挑战:国际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所抬头,恐怖主义势力活动仍然猖獗,国际安全形势挑战增加,快速崛起中的中国也引起了部分西方国家的防范甚至敌视,中美经贸摩擦不断,中美外交关系产生波折;国内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东突”势力制造的暴恐活动时有发生、极端天气以及重大突发事件等经济社会问题相互叠加。特别是2020年初至今,新冠病毒肺炎已经形成全球“大流行”的趋势;美国对于华为的压制不断加剧、“香港国安法”通过后美英加新等国动作频频。这既需要执政党有能力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安全挑战,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也需要高校加强对总体国家安全观包括政治安全观的教育,帮助广大青年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并通过实际行动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一、国外研究现状

对中国国家安全的研究。长期以来,西方学者一直侧重于研究中国国内政治,特别是对中国外交、中国安全的比较研究。近些年来,伴随中国国力的上升,外国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我国非传统安全领域问题如能源安全、核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如美国的中国安全问题研究专家Bates Gill博士、亚太安全问题专家Carly.thayer 都分别发表文章,系统论述并高度赞赏我国新安全观。

关于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外媒报道。在习近平同志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之后,也备受外国媒体瞩目,诸多媒体分别从不同的视角报道了这一重要成果。新加坡《联合早报》、BBC都对习近平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进行了专题报道和解读。俄罗斯卫星网在详细报道习近平同志于2016年亚信会第五次外长会议上发表的讲话时,指出习主席提出的“亚洲安全观”充分体现了中国在实现及维护亚洲和平上的坚定决心、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态度。习总书记2017年1月在联合国总部发表了重要演讲,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样受到了众多世界知名媒体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英国《卫报》等重要媒体进行了报道,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做出了高度评价。同时,还有一些学者撰写文章,评论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从总体上来说,在国外关于“国家安全”的研究起步比较早,成果也比较丰硕。伴随着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国外学术界对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之道的研究逐渐兴盛起来,但关于总体安全观的研究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论述,也没有形成相关著作。涉及到政治安全观的系统研究成果更是少见。

二、国内研究现状

总体国家安全观自提出之日起,便成为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因为国内关于“总体安全观”的研究从2014年才起步,所以研究成果比较多地集中于对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对于“总体安全观教育”的研究并不多。至本文成文之时,在中国知网学术数据库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主题的论文有一千三百多篇、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为主题的论文有四百多篇,而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高校”或“大学生”为主题进行检索,所得只有114篇论文。

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础问题研究

首先,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背景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科学把握时代发展脉动、深入思考和探索中国和平崛起之路的基础上形成的必然结论。很多学者都对其提出的时代背景进行了分析,主要是从世界及中国自身层面探究我國面临的安全困境。如高飞、高祖贵等人的《中国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浅析》、《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等文章,既从国际视角也从中国自身角度,分析了我国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压力与挑战。

其次,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国国家安全理论的创新性成果,在国家安全工作中处于起始性、基础性地位。诸多学者从多种维度概括了其新内容。如李黎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何文姬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多种行为体的共同安全》等论文都是从不同层面来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如著名学者刘跃进在《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个“总体”》一文中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至少是五个‘总体的统一”的重要观点。

第三,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特点分析。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顺应了当今时代安全格局的新特点、新潮流。如黎宏、刘德伦、曲星分别在《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变革性特征》、《习近平新国家安全观及特点论析》、《总体国家安全观引航中国》等文章和报道中论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特征,包括辩证思维、民本价值理念、系统性、现实针对性等等。

第四,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的研究。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我国安全理论及安全治理中的重要地位,现在已有学者侧重于对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进行研究。如廖茂吉的《试论总体国家安全观及其现实意义》,张硕、高九江的《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价值探究》,张然、徐苏明的《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战略思想探析》等文章分别从传统理念、现实意义、国家治理与发展、国际影响等方面阐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于高校总体安全观教育现状的研究

第一,注重研究初中、高中、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学校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如汤程林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初中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培育研究》、刘晓霞的《论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高职院校的国家安全教育》、曹晓飞的《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战略意义及实现路径》、蒋彭阳的《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问题与对策分析》、黄东升的《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化的心理过程及其培育策略》、谷秀娟的《研究生国家安全教育实效性研究》等等。这些论文论述了不同阶段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现状及问题、对策等。主要集中于本科阶段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

第二,针对不同情况的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类型学校进行研究,周琳娜侧重军工高校、周强锋关注航海类院校、陈青青聚焦于民族院校等不同院校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以某一所或某几所学校为基础进行研究,如徐东波选择了某“211”高校、郑文栋则是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王诗雨选择的是延安大学、张鹏关注的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侧重研究某一地区的高校,分析其中的共性和特性,如黄东升选择了边疆民族地区的高校、康健聚焦上海高校、韩晓雯和李进荣侧重于新疆高校、李科选择陕西高校、夏纪媛则以济南的高校作为研究范本;根据不同课程进行研究,如国防教育、“孙子兵法”、“道德与法治”、思政教育等课程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根据形势变化进行研究,如“互联网时代”、“全球化背景”、“四位一体”新时代、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防控等都会对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第三,将“总体安全观”与高校的不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如张立峰、闫娜、苗羽婷等人侧重总体国家安全观与高校安全防控网体系的建设相结合、赵盛伟、黄存金二人均主张将总体国家安全观与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联系起来、蒋明侧重探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的高校安全保卫机构工作、安春元侧重于平安校园建设、黄晓波的焦点则放在高校基层党建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融合上。

关于高校政治安全观教育的研究。

总体而言,国内学者关于高校安全观教育主要侧重于从整体上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进行分析,对其中某一方面内容的教育研究相对比较缺乏。从目前可以检索到的结果来看,关于大学生文化安全观教育、生态安全问题、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安全观研究的成果比较少,涉及到“政治安全观”教育的研究成果更是寥寥无几。

我国高校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现在虽然已经引起了足够重视,但是要推进这一领域教育纵向深入发展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政治安全观教育及其研究更是处于起步阶段,这需要我们结合學校、学生实际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进一步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猜你喜欢
研究现状高校
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制度构建与完善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