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托里县喀黑斯特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2020-12-08 13:58金玉峰
新疆有色金属 2020年3期
关键词:孔雀石斑岩矿化

金玉峰

(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地球物理探矿队 乌鲁木齐 830011)

1 区域矿产特征

矿区位于唐巴勒-哈图Cr-Cu-Au-Fe-Mn-石棉-水晶成矿带(Ⅱ-2-③),构造上属唐巴勒-卡拉麦里古生代复合沟弧带内弧后盆地。出露最老地层为下奥陶统拉巴组深海细碎屑岩建造,泥盆纪及石炭纪火山碎屑岩-复理石建造分布最广,并发育有新疆分布最大的蛇绿岩建造,花岗岩类普遍分布,本矿带是新疆铬、金、铜矿的主要矿带之一,产于蛇绿岩中的铬铁矿矿床,探明储量居新疆首位和全国第二位,是我国主要的耐火级铬铁矿生产基地;金矿分布面积大,产地多,主要有哈图、包古图、拉巴、庙儿沟等金矿成矿远景区,是新疆金矿主要产地之一;铜矿多分布在包古图地区,主要为斑岩型,远景大,此外,区内还有铁矿、水晶、石棉、宝石、玉石等矿产。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奥陶统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Ooph)、下石炭统包古图组第二段(C1b2)、下石炭统包古图组第三段(C1b3)和上石炭统希贝库拉斯组第一段(C2x1)。

2.2 构造

矿区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多为次级断裂,共圈出6条断层,多为性质不明断裂。

2.3 侵入岩

区内出露侵入岩为酸性侵入岩和中酸性、中基性岩脉,侵入岩较发育,主要为花岗岩脉(γπ)、闪长岩脉(δ)、闪长玢岩脉(δμ)和辉长岩脉(ν),岩体多以脉岩出露。

2.4 矿化蚀变

(1)蚀变

矿区岩石蚀变较强,主要有褐铁矿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钾化和硅化。褐铁矿化普遍存在,主要分布在岩石裂隙面上。钾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主要分布在测区北部花岗斑岩中,岩体蚀变具分带性,地表岩体可初步分为三个蚀变分带。岩体由内到外有绿帘石化带、绢云母-硅化带、钾长石化带,各蚀变带之间没有一定的截然界线,而是呈渐变的过渡关系。岩体蚀变分带、蚀变发育程度主要受接触带、裂隙发育程度的影响。由于同一地段裂隙发育程度不均匀,因此在强蚀变带内有时包含有弱蚀变带,而在弱蚀变带内也出现强蚀变的条带。

(2)矿化

矿区矿化主要为孔雀石矿化、蓝铜矿、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孔雀石矿化主要分布在测区东北部F2断层东部凝灰质粉砂岩,霏细英安岩和花岗斑岩中,主要在岩石裂隙面呈薄膜状分布,蓝铜矿分布在花岗斑裂隙面上和孔雀石伴生,黄铜矿和方铅矿分布在深部强硅化凝灰岩中,黄铜矿呈浸染状和星点状分布,局部偶见方铅矿呈细脉状分布。

总之岩体矿化与硅化钾长石化关系较密切,在钾长石化、硅化强处矿化往往较强。其蚀变类型、蚀变分带与斑岩型铜矿蚀变分带模型相同。

2.5 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矿区激电异常规模较大,异常向南未封闭,有向西南延伸的趋势,正南北走向呈宽条带状展布。极化率值在3.6%~6%之间,电阻率值为538~1595Ω.m的中高阻区,地球物理特征为高极化-中高电阻-低磁-高重力,南部对应化探单元素Mo异常,说明该地区有高温热液活动存在,剩余重力异常出现2个高值中心,反映了剩余重力异常高是因为中浅部2个局部高密度地质体叠加引起。

2.6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1)喀黑斯特斑岩体中Cu、Au、Ag、As 的异常强度非常高,离散性也非常大,而且异常浓集中心具有非常好的吻合性;同时,As、Sb、W 的异常浓集中心在与Cu、Au、Ag的异常浓集中心吻合的基础上,又具有一定的偏离。可以利用前缘元素As、Sb 等与主成矿元素Cu、Au等的高度相关性来寻找铜、金矿。

(2)喀黑斯特斑岩体与物探异常及岩体接触带的化探原生晕结果可得出:Cu、Au、Ag、As、Mo、W 等元素在该处套合的非常好,且强度非常高,预示深部矿体的存在。

3 矿体特征

矿区位于唐巴勒-哈图Cr-Cu-Au-Fe-Mn-石棉-水晶矿(Ⅱ-2-③)成矿带,喀黑斯特斑岩铜矿体地表长约40 米,宽3.7 米,铜品位0.12~0.19%,矿体产状250°∠70°。含孔雀石花岗斑岩向深部岩体规模变大,矿化范围变大,矿化类型主要为孔雀石,多呈星点状及团块状,孔雀石矿化主要在花岗斑岩裂隙面和受气液活动形成的孔洞中,呈星点状及薄膜状,断续分布,矿化整体较弱。

4 矿石质量特征

4.1 矿石矿物成份

勘查区内矿石矿物种类较多,主要原生金属矿物有黄铜矿、磁铁矿和黄铁矿,次生金属矿物有孔雀石、蓝铜矿、褐铁矿,现将主要的金属矿物、脉石矿物及其共生组合、嵌布特征叙述如下:

(1)原生金属矿物

黄铜矿:呈铜黄色,在地表呈微量,微粒状,粒径<0.04毫米,零星偶见,在深部黄铜矿呈脉状和浸染状,与黄铁矿伴生。

磁铁矿:少量,粒状,粒径0.03~0.16 毫米,呈星点状,部分边部见褐铁矿化。

黄铁矿:浅黄色,金属光泽,半自形粒状,结晶粒度粒径0.01~3 毫米,内部有少量孔洞及裂隙,局部呈不规则碎粒状,与黄铜矿共边。

(2)次生金属矿物

孔雀石:翠绿色、棕灰色,呈不规则粒状,具翠绿色内反射,也见呈粉末状染于岩石表面。

铜蓝:略带棕的浅灰色,深蓝色内反射,呈细粒集合体组成的不规则状或条带状分布在裂隙中,与孔雀石伴生。

褐铁矿:褐色、褐黑色,多呈隐晶质,为微细脉状充填于黄铜矿或岩石裂隙中。

(3)脉石矿物

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绢云母、钾长石等。

4.2 矿石结构构造

(1)矿石结构

勘查区矿石可分为半自形粒状结构和他形粒状结构,现将各类主要矿石结构的特征分述如下:

①他形晶粒状结构

他形晶粒状结构是勘查区矿石结构中最主要的结构类型,黄铜矿呈粗细不等的他形晶粒状产出。

②半自形粒状结构

矿石中常见的一种结构,金属矿物黄铜矿、黄铁矿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半自形粒状形态,多呈细粒粒状和微细脉状产出,在深部黄铜矿呈浸染状和脉状产出。

(2)矿石构造

①脉状构造

勘查区矿石构造中最主要的构造类型,主要表现为孔雀石细脉、黄铜矿细脉,脉宽0.1~2厘米。

②微细网脉状构造

原生矿石中所见黄铜矿微细网脉,微细网脉宽0.1~1毫米;次生矿石中以孔雀石为主,呈微细脉分布于岩石微细裂隙中。

③稀疏浸染状构造

原生矿石中黄铁矿和黄铜矿等呈不均匀的微细粒集合体状,浸染的颗粒以微细粒为主;次生矿石中以孔雀石为主,呈浸染状分布于石英脉中。

5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5.1 矿床成因

喀黑斯特斑岩型铜矿体矿化以细脉状、薄膜状为主,围岩与含矿岩石岩性一致,均为花岗斑岩,地表矿化为孔雀石、蓝铜矿和黄铜矿,深部矿化范围变大,品位较低,矿体与围岩相比,含矿岩石硅化和绢云母较强,岩体蚀变具分带性,地表由岩体向围岩可初步分为三个蚀变带。斑岩体由内到外有绿帘石化带、绢云母-硅化带、钾长石化带,各蚀变带之间没有一定的截然界线,而是呈渐变的过渡关系,该矿体具备斑岩型铜矿床的特征。

5.2 找矿标志

(1)岩体内接触带;

(2)北西南东向断裂与东西向大断裂交汇处;

(3)蚀变标志:岩体矿化蚀变强,分带较明显,矿化强的地段绢云母-硅化强。

(4)地球物探特征:低磁-高极化-中高阻-重力梯度带上;

(5)地球化学标志:化探原生晕异常强度高,Cu、Au、Ag、As、Mo、W等元素异常套合好;

(6)矿化标志:孔雀石化、铜蓝矿化、黄铜矿化是直接的矿化找矿标志;

(7)地表岩体内外接触带附近有大量次生石英脉。

猜你喜欢
孔雀石斑岩矿化
温度对贵州喀斯特黄色石灰土有机碳矿化、水稻秸秆激发效应和Q10的影响
好氧混菌矿化能力与增强再生粗骨料性能研究
以负碳排放为目标的生物质灰矿化CO2路径研究
间作和施肥对黄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玉龙-芒康一带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
微生物降解孔雀石绿的研究进展
傅继强设计作品
鄂东南铜山口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分析
买鱼警惕孔雀石绿
新疆西准噶尔斑岩成矿远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