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姜的味道

2020-12-08 14:08
时代邮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陈晓卿黄姜菜市场

喜欢《圆桌派》的大都喜欢听陈晓卿谈“吃”。第四季《食过返寻味》里,他聊到厦门八市,他最喜欢的菜市场之一。其中有句话很有意思,陈导演说厦门人很幸福,因为八市的姜种类多,高良姜、南姜、洋姜,还有日常用的老姜、仔姜,等等。足有七八种。

陈晓卿说衡量一座城市幸福度的一个指标是菜市场有多少种姜,跟只卖五种姜的市场相比,卖七种姜所带来的幸福感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么多种姜,别说吃了,出生在北方的我都未见全过。不由得想到广州——我移居的地方,论“吃”,它无疑是个相当有发言权的城市。对异乡人来说,对广州的了解亦是从吃开始。要吃好,食材一定要够好。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是去逛它的菜市场,才会和这座城市有肌肤之亲。

广州人有很多挚爱的食材,进而衍生出特有的调味,其中一样便是沙姜。广州人对于沙姜的爱,几近于北方人对蒜的宠,然而北方并无沙姜,闻所未闻。

与沙姜的第一次偶遇,是在一家烧腊店里,一份白切鸡,配一碟蘸料,剁碎的沙姜浸在酱油中,细碎雪白,和蒜末极像。一块肉裹汁入口,味道却极其陌生,令我立即顿住,心生诧异又羞于询问,大脑拼命搜索破译线索,极具侵略性又有点儿清新醒脑的口感复杂地交织,佐以略微的麻,从舌尖到舌根都有种爽利的感觉。

果然,这玩意第一次入侵,并未攻破我的五脏庙,我颇为厌嫌地让店家换了一碟蘸料来。然而我毕竟是个立志嘴吃八方的汉子,只二三回合,便上了头,以致后来有贴心老板看我脸上写着“北方人”特意调了醋蒜汁给我,还被我老练地指点:“点沙姜才够正啦!”

再后来陆续结识了仔姜、南姜,知道除了生姜,还有洋姜、小黄姜,煮姜茶要老姜,润肺驱寒;炖猪脚要小黄姜才够味,辛辣甘甜;泡菜则要仔姜,生脆爽口;不食辣的广州街坊泡出的酸甜姜下粥也极可口。

每一样的搭配都如此熨帖,吃得精细,情感也跟着丰沛起来,不由得生出感慨,这世上每一样食材都是为了爱它的人而来。所结,皆是良缘。在菜场里,人与这座城的肌肤之亲愈加胶着。

“食过返寻味”是一句粤语,意思是一种让你念念不忘的味道,吃过还要再来。

每个人念念不忘的味道不尽而同。对于广州,让我返寻味的,是昼夜不散的熟悉又生机勃勃的烟火气,它不会飘在城市上空,它离人很近,像蜿蜒在大街小巷,在大门敞开迎四方的酒楼里,在隐僻巷弄的牛杂店里,在共享单车呼啸而过的青春里,在早茶桌上广州日报的新鲜油墨香里……

城市跟烟火气如此贴近,是一线城市少有的,它时刻让你感觉到“好”,而且这种好是一定离不开人的,是人滋养了城市,而不是城市困住了人。

广州人每天上演的,菜场每日吐故纳新的,就是这一日日朴实熨帖的人间烟火,一味味亲近又陌生的广州味道,弥散在空气中,化作中国人对饮食的热爱,寄托着一代一代人对家庭的温情关怀和对生活的亲切关照,一把炊烟升起,又熄灭,有回忆,有传承,有诗意,有生活。

猜你喜欢
陈晓卿黄姜菜市场
热闹的菜市场
罗平板桥镇小黄姜产业园冷链物流中心小黄姜将直达北京家乐福超市
热闹的菜市场
黄姜中薯蓣皂苷元提取工艺的优化
天蝎座陈晓卿
热闹的菜场
陈晓卿的“筐”
越南黄姜饭避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