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马加丹州乌瓦利内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2020-12-08 14:16于孔超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5期
关键词:细粒硫化物黄铁矿

于孔超

(辽宁省第四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阜新 123000)

普查区位于马加丹州的东北部,距离马加丹州330km,通往矿区有小镇公路与科雷马国家联邦公路相连。通过野外工作和对收集的前人地质资料的研究,总结出本区金矿体矿石自然类型属含砷黄铁矿石英脉型和含砷石英脉角砾岩型。矿石工业类型为石英脉型。矿石组成简单,金矿物呈中细粒嵌布。矿石质量较好,矿石主要为自形、半自形、他形结构、压碎结构、填隙结构和包裹结构,块状、脉状、网脉状和侵染状构造。乌瓦利内金矿是当地新发现的金矿产地之一,总结该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为今后本区找矿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1 区域地质

区域内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中生界三叠系(下统、中统、上统)、侏罗系(下统)、白垩系(上统);新生界早第三系和第四系。区域内岩浆岩主要是晚侏罗纪、早白垩纪、晚白垩纪、晚白垩纪-早第三纪。

2 矿区地质特征

(1)地层。区内主要地层为侏罗系和三叠系地层,在区内大范围分布,第四系区内分布面积较小,主要由冲积砾石、砂、淤泥组成。

(2)构造。在构造上,矿区属于谢伊姆坎-马尔坦岩浆隆起的东北翼,构造整体特点是北东发育程度较高,主要方向呈北东。在矿区南部,陆相地层推测为背斜皱褶,方向近南北,长度1.5km~3km,宽度3km~4km。背斜褶皱的核心处是三叠纪诺利克阶下亚阶地层,翼部形成三叠纪诺利克阶上亚阶沉积层。地层埋藏小,经常与褶皱不对称。矿区东南部推测为向斜褶皱,核部为侏罗纪地层,翼部为三叠纪诺利克阶上亚阶沉积层。沉积层被许多不同组成的岩脉侵入。酸性和中性的岩脉主要集中在矿段北部,岩体主要受北东方向的断裂破坏。矿区断裂构造破坏多数是北东走向,少数是北西走向,属逆断层和断层。可见岩层岩体水平移动。竖直位移从数米至100m~120m,水平位移不高于数十米。乌瓦力内成矿现象局限在流线形花岗岩岩脉中,沿次纬度方向延伸。岩脉范围-0.8公里。在构造平面中,岩脉属于北东走向断裂岩系,岩脉堆叠在以角度40°~50°埋藏在北西方向的短距背斜结构北翼。

3 矿床地质特征

(1)矿体特征。区内共发现小型金矿体9条,以透镜状矿体为主,具有近于平行分布的特点。矿体总体呈NNE走向,SE倾,大多倾角80°~85°。

矿体一般推测延长50m~479m,最大延长479m,矿体真厚度在0.97m~2.66m之间,最大真厚度2.66m,最大推测延深193m,工程控制的一般标高在890m之上,一般矿体赋存深度0m~271m,最大矿体赋存深度271m。

(2)矿物特征。矿石中硫化物较多且呈细脉状、不规则团块状和浸染状不均匀分布。矿石中金属矿物含量较明显,主要是砷黄铁矿、黄铁矿、褐铁矿等。砷黄铁矿以团块状,细粒侵染状分布在岩石裂隙或石英脉中,黄铁矿以他形、自形、半自形晶,细粒浸染在脉石中;褐铁矿大部分呈黄铁矿假象产出,中细粒嵌布,是黄铁矿蚀变产物。其他金属矿物:黄铜矿、赤铁矿等含量甚微,呈浸染状分布。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和长石,分布极为普遍。其中石英呈自形、半自形晶,颗粒粗大,局部形成斑晶;长石呈粗大的板状斑晶,和石英共生,少部分呈细粒集合体,部分长石蚀变成高岭土。另有少量的绢云母呈小片状。

(3)矿石特征。矿石自然类型属含砷黄铁矿和含砷石英脉型。矿石工业类型为石英脉型。矿石组成简单,金矿物呈中细粒嵌布。矿石结构主要为自形、半自形、他形结构、压碎结构、填隙结构和包裹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①块状构造:主要为块状硫化物和块状石英硫化物矿石。②脉状、网状构造:石英金属硫化物呈脉状、网状粉砂岩裂隙穿插。③侵染状构造:砷黄铁矿、黄铁矿、褐铁矿等硫化物在石英脉中呈侵染状分布。

(4)矿体围岩和蚀变。金矿体主要赋存于早白垩纪花岗斑岩中,矿体的围岩即为花岗斑岩,矿体与围岩的界线清楚,部分矿体与围岩为渐变关系。主要围岩蚀变有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砷黄铁矿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等。在构造破碎带中强硅化地段形成石英脉,单一石英脉金品位较低,复合叠加矿化金品位较高,尤其金品位的高低与金属硫化物多少有密切关系,特别是与石英脉中砷黄铁矿的分布有关。矿体规模较小,矿体中的夹石不多,对矿体的完整性局部产生一定影响。

4 成矿分析

属于岩浆期后含矿残余岩浆沿早期断裂沉淀、堆积、富集成矿。主要矿石类型石英脉型,主要围岩蚀变有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砷黄铁矿化、绿帘石化等。在构造破碎带中强硅化地段形成石英脉,单一石英脉金品位较低,复合叠加矿化金品位较高,尤其金品位的高低与金属硫化物多少有密切关系。

5 找矿标志

(1)岩性蚀变标志。本区石英网脉岩是成矿母岩,尤其是具硅化、砷黄铁矿化的石英网脉岩,是本区金矿的直接找矿标志。

(2)构造标志。区域变质作用强烈,构造发育,尤其是早期构造裂隙发育地带,更利于含矿岩浆沉淀、堆积、富集,促成金矿的形成。

6 结语

乌瓦利内金矿床的形成和分布是由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等因素所控制。本文通过对本区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望能对今后在该类矿床的深部和外围的找矿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细粒硫化物黄铁矿
热变形工艺对铈-硫易切削不锈钢中硫化物形态演变的影响
粉粒及黏粒含量对强夯加固粉细砂土层效果的影响
广西六社金矿床中黄铁矿原位微区元素分析及其对矿床成因的指示
(NH4)2S2 O8 氧化载金黄铁矿规律及E⁃pH 研究①
酸预处理对六方晶系磁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①
精锐微泡浮选机在上宫金矿的试验应用
细粒级尾砂高浓度胶结充填试验研究与工业应用
水产养殖过程中潜在硫化物风险预判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硫化物的不确定度评定
试论黄铁矿标型特征在金矿地质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