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

2020-12-08 20:59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13期
关键词:泥石流岩土滑坡

(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大队,新疆 库尔勒 841000)

对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而言,这项工作涉及很多方面,具有非常高的复杂程度,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岩土工程地质灾害不仅具有非常多的灾害类型,而且成因方面各不相同,所以在对防治技术进行选择过程当中,必须要认真分析和研究造成灾害的主要成因,并对针对性的防治技术与措施科学选择,提高防治技术水平与整体效果。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和降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控制和减少灾害带来的危害程度[1]。基于此,下文结合实践,首先阐述了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的内涵,探讨分析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带来的危害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防治技术与措施,希望能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作用。

1 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

我国的地质工程学产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该门学科主要研究工程规划、施工、运行等全过程和地质灾害相关的工程问题及应对策略。地质工程学将地质体与地质环境是做工程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来进行对待,这些于大系统工程学思想非常符合,主要包括岩土工程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两个层面,特别是后者其特点更为突出。岩土工程主要是指工程建设过程当中各种岩土体的开挖以及加固问题,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与控制人为因素造成的有害地质现象。所以后者当中,更加全面的包含了对地质生态环境科学开发与管理的有关思想。地质灾害自然因素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因素影响,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以及赖以生存与发展环境和资源构成严重破坏的地质现象。《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当中明确指出,主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面沉降以及地裂缝、地面塌陷和泥石流山体崩塌滑坡等各种地质灾害。

在国内很多地质灾害都是由于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特别是有关信息统计发现,每年我国由于地质灾害引发的经济损失各类自然灾害发生的1/4-1/5左右,所以必须要保护生态环境,针对各种地质灾害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控制和减少各种地质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

我国有着非常独特的地理位置,同时还具有非常复杂的地质构造,地球生态环境存在非常大的变化,而且我国有着非常众多的人口,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经济较为落后,同时在承灾能力方面才比较弱,因此这些问题在一起互相叠加,灾害类型非常的多,而且呈现十分广泛的分布,很高的频度以及强度,影响面积十分广泛,常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在我国的地质灾害当中,地裂缝、地面沉降以及塌陷、滑坡、泥石流崩塌灾害等非常的发育,尤其是泥石流灾害和滑坡灾害以及崩塌灾害在我国达到50%的分布面积,尤其是西北、西南等地区发生更为严重。地质灾害类型不仅有自然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同时,很大一部分地质灾害是由于人为因素所导致,而且在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地质灾害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造成的破坏性相当巨大[2]。

2.1 滑坡

滑坡灾害是由于斜坡部位的岩体以及土体,受到河流冲刷因素影响和地震因素以及地下水活动因素等影响,再加上人工切坡等各类因素,顺着软弱面以及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的随着坡度向下滑动造成的自然现象。引发滑坡的诱发因素有很多,特别是降雨降雪以及地震和地下水的侵蚀与冲刷,地表水体受河流因素影响,不断地冲刷坡脚,对坡脚进行开挖,蓄水、排水,堆填加载,和乱砍滥伐以及劈山放炮等。

滑坡发生时出现的规律主要为:滑坡主要发生在下面一些区域上,如江河湖水库岸坡地带,峡谷地区有着较大的高差地形,公路,铁路以及工程建筑物,边坡区域;地质构造带区域,如一些地震带和断裂带。滑坡岩土分布区域,暴雨高发区和异常强降雨区。

2.2 崩塌

直立裂缝分割陡坡上的岩土体,由于根部较为空虚,存在局部移滑以及折断压碎,稳定性难以保障,与母体突然脱离,向下翻滚、倾倒,在坡脚进行堆积,在坡脚以及沟谷区域发生的地质现象称之为崩塌。引发崩塌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引发崩塌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矿产资源的开掘,开挖边坡工程,渠道渗漏以及水库蓄水,渣土大量堆砌,震动比较强烈。

2.3 泥石流

受冰川积雪以及暴雨因素影响,在山坡以及沟谷地带有大量的石块、巨砾和泥沙等和降水共同组成的特殊洪流,称之为泥石流,泥石流当中有着大量的固体和液体。混合颗粒物。引发泥石流的主要因素包括不科学的开挖,存在大量的弃石、弃渣以及弃土等,同时受滥伐乱垦因素影响,所导致。

2.4 地面变形

对于地面变形而言,主要包括地裂缝以及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等,我国很多城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问题,有的沉降量达到了三米左右。呈现集中分布有的密集分布,地面沉降带十分的广阔。引发地面塌陷的主要因素包括,对地下矿产资源不合理的开采导致的塌陷,二是由于表面岩溶因素影响,导致塌陷灾害的发生,还有的是对地下水过量抽取,导致地面下沉。

地面塌陷出现的规律:①发育强烈岩溶地段,特别是有可溶岩分布区域或者与非可溶岩相互接触的区域。②随着可溶岩断裂带和主要裂隙交汇破碎带,出现剧烈的转折以及破碎区域。③存在较薄的松散盖层以及砂石为主,粘性土层在底部非常薄或者缺失。④岩溶管道以及岩溶地下水主径流带。⑤岩溶水双层含水层分布地带和潜水分布地带。⑥地下水岩溶排泄区域。

2.5 人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析

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主要具有以下特点:诱发速度非常快,受气候因素和自然地质演化因素影响,岩体从相对稳定逐渐转变为不稳定状态,历经长时间的发展,同时受人工因素影响,使得自然演化时间大幅缩短,使岩土体的岩性出现很大变化,突变灾害的发生,引发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同时人为因素诱发的灾害面积非常广泛,自然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排除特大灾害之外,其他的灾害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由于人为因素影响造成的危害影响面也非常的大,特别是生物资源和森林破坏,开发的工程规模较大,造成巨大影响,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更进一步加剧了的全球荒漠化程度。受人为因素影响,还导致严重的升温效应,导致气候和地质灾害方面的因素是全球性的。还会引发巨大的灾害损失,受地震灾害影响,人工导致的地质灾害,引发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而且伴随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引发的损失还会逐渐增加。

3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及防治措施

3.1 主要的施工技术标准总结

在防治地质灾害过程当中相应的工程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如防治地质灾害过程当中的抗滑桩。同时在防治地质灾害过程当中,还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地质灾害的不同,防治灾害的技术方法也存在多样性,特别是地下施工工程具有十分复杂的工艺特点。所以地基以及基础工程于岩土工程,在工艺流程上比较接近,同时施工工法和工序也非常相近。

3.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防治措施

将防治工程设计工作充分做好:

(1)充分考虑灾害的成因,对其防治途径进行确定。

(2)充分考虑灾害的易发程度和防治目标,对防治工程的强度以及工程量科学合理的进行确定。

防治地质灾害工程的主要措施: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以及当前的行业规范标准,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当中,主要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包括资料分析,如加固工程、护坡工程以及支(拦)挡工程,减载和压脚工程,避让与搬迁工程等。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工程防治措施: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当中,工程防治措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措施,适用的条件与方式,很多都是房后切坡引发的小型土质滑坡,对滑坡后缘地表排水合理选择,加强前缘支挡也或对护坡进行减载和消方,对于一些属于中型滑坡的,需要充分考虑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对工程防治措施科学选择。

(2)利用生物防治措施防治地质灾害:这一措施主要是加强植树造林,对山坡进行种草,科学合理的耕作放牧,应用起来非常的广泛,投资相对较少,对生态平衡以及自然环境的改善与优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有非常长的防治作用时间,其效益是十分突出的。充分考虑调查区域地质灾害具有的特征与自然经济条件,针对一些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和泥石流区域,通过封山育林措施,加强退耕还林,等生物防治措施,控制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避免引发巨大的经济损失。

(3)避让措施:①雨天避让措施。针对灾害多发区域变形,斜坡以及隐患点,在雨季加强避让,各镇在防灾预案前提下,对安全转移预案进行编制,特别是雨天一些住户受到威胁,进行一一转移,依照就近原则,避免住户受到地质灾害和其他灾害造成了威胁。②加强搬迁避让措施。针对一些存在较大危险性和危害性的地质灾害,投入的防治费用,如果远超再建房和搬迁费用的,可以通过避让措施进行搬迁,控制和减少灾害对人们造成的不利影响。

4 结语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提高这种灾害防治水平,应当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应用,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泥石流岩土滑坡
2001~2016年香港滑坡与降雨的时序特征
基于BIM的岩土工程设计优化及应用策略
泥石流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监管滑坡”比“渣土山”滑坡更可怕
机械班长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7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