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资源环境安全与金属污染问题初探

2020-12-08 20:59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13期
关键词:金属污染区域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针对环境问题相继出台了诸多保护政策和改善措施,且在政策措施的主导下我国的环境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通过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我国仍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金属污染问题,所以资源环境安全与金属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势在必行。

1 近年来我国金属污染现状分析

据调查数据显示,国内存在2000万公顷的耕地仍在遭受着金属污染,金属污染耕地的面积占据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6,且云南、山东及湖南等省市的耕地金属污染情况较为严重。曾有报告显示我国的湘江因金属污染问题,严重威胁了当地及附近居民的饮水安全,统计结果约4000万人的饮水安全受此威胁[1]。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2014)得知,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达到了16%,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林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0.0%、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0.4%,且以金属污染为主,其中镉的点位超标率为7%。广东、广西、云南、湖北等省区仍被作为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2]。

2 金属污染

2.1 概念界定

金属污染主要是指因重金属或重金属化合物而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废气排放、化石燃料的燃烧残渣及采矿、污水灌溉等都是导致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3]。金属污染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途径为大气、水源及食物。

2.2 金属污染的特点

首先从金属污染的时间角度和空间角度上进行分析,金属污染问题的发生所覆盖的范围较为广泛,如大气、土壤、水体资源甚至植物中都存在金属,且自然环境中的大气、水体资源之间相互循环,其中的污染源也参与循环之中,金属污染不易降解,所以在治理金属污染的过程中需要花费一定的周期,治理时间和污染的持续时间较长。其次从金属的特性角度进行分析,金属污染对于人体的生命健康存在直接的威胁,例如镉,具备较强的毒性,人类可以通过大气、水源及食物摄入镉,在人类未发现时镉在人体的器官中积累,最终造成人类发生慢性中毒。最后从金属污染的治理角度展开分析,金属污染具备不易降解不易修复的特性。

2.3 金属污染的治理

从管理层面上解读金属污染的治理,金属污染的治理主要是指国家、区域政府利用法规和政策规范来控制区域金属污染物排放,协调金属污染的治理工作,属于行政手段范畴。从技术层面上解读金属污染的治理,金属污染的治理主要是指通过投入资金、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治理金属污染,属于技术手段。其中技术手段主要包括化学法、物理法、生物修复法三种。当前常用的,比如如金属固体废物处理及废水处理技术等。

2.4 资源环境安全

资源环境安全所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两个问题的治理,通过治理和优化环境污染与资源破坏,才能够保证区域资源环境安全。

资源环境安全随着区域社会经济水平的增长而改变,且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行政手段,国家和区域政府将资源环境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愿景,通过行政手段规范、治理、控制环境污染与资源破坏问题。

3 我国在治理金属污染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3.1 资源环境安全保护角度

3.1.1 资源环境保护机构的制度不完善

我国的资源环境安全保护机构大多为多元治理模式,虽然各区域都设置了相应的行政管理机构,但是多中心机构缺乏统一的管理,导致在治理金属污染问题的过程中缺乏“主要负责人”的意识,各个机构与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责任,降低了资源环境安全管理效率。

同时各区域行政主管部门并未能使管理职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保护措施不到位、管理覆盖面不够广泛、加之缺乏专业技术指导,最终导致所执行的资源环境保护措施与实际的环境治理需求存在距离。

3.1.2 资源环境安全保护管理体制不具备创新性

区域政府及环境安全保护机构处于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的一个工作状态,虽然区域政府及地方相关机构能够按照国家下达的环境保护治理措施开展工作,但是在层层落实的过程中,区域政府并未基于区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资源环境管理工作,且基层环保部门成为了环境保护工作落实与执行的主要部门,致使区域资源环境安全保护滞后于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究其原因与管理体制的创新性存在直接关系,按部就班成为了区域资源环境安全管理工作的短板,而公众参与机制、因地制宜机制、权责明晰任务协调分配等创新工作机制并未体现在实际的环境管理工作中。

3.2 金属污染治理角度

将资源环境安全保护现状作为基础,对金属污染治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我国各级区域的环保机构虽然努力落实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但是当前我国的金属污染治理效果仍未达到一定理想的状态,总结原因与区域环境保护制度体系的不完善存在直接关系,且受区域环境保护体制的创新型所影响。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看,区域社会群体在没有受到金属污染的生命威胁时,并未对金属污染的严重性予以高度重视,且部分区域在治理金属污染的过程中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支撑,最终导致金属污染问题的治理流于形式。

4 优化金属污染治理效果的措施

4.1 完善资源环境安全管理的指导原则

第一,完善源头治理原则,转变先污染后治理的现状,对区域存在严重金属污染的企业、单位不允许其继续生产营业,从源头上治理金属污染。第二,重视民生保障,将金属污染的严重性灌输到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中去,使社会群体能够明确的认知到维护环境的重要性,在处理企业的关系时,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使企业能够主动的参与金属污染的治理,或控制企业的金属污染问题,转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味追求GDP的思想观念。第三,绿色低碳,推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与绿色低碳的金属污染治理方式,立足于资源环境安全的发展愿景,将生物修复技术作为金属污染治理的理想技术,尽可能以最为经济、环保的方式方法治理金属污染。

4.2 优化措施分析

首先从区域政府的角度上看,金属污染问题的解决在于资源环境安全规划体系的优化,也在于监督机制、法律体系的完善。本文仅在安全规划体系和监督机制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安全规划体系的优化可针对金属污染的治理,通过调研、考察现状、设计治理工作、规划重点区域治理、分层实施等几个环节展开,侧重于经济、环境、群众等各方利益的兼顾。而监督机制则是需要政府最大限度的发挥环境监督职能,针对金属污染问题规范和控制区域企业排污,对企业的“实际”排污情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在执法从严的原则下对存在金属污染的企业进行严格整改,同时强化区域污染治理的宣传与培训,帮助区域企业提高自身的污染治理能力,在保证企业运营效益的基础上实现区域金属污染的治理。其次从公众角度上看,应侧重于社会群体的在资源环境安全保护中参与作用的发挥,在强化社会群体主人翁意识的基础上实现公众资源的有效利用,优化区域环境治理氛围。可通过建立公众监督机制、信息公开机制等模式为公众的参与提供渠道支撑。最后在企业的角度上主要从宣传引导、排摸、规范服务三个层面展开,其中在规范服务方面区域政府可通过提供政策支持激励企业整改产业结构。

5 结束语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条件,是人类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基础,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环境问题逐步凸显,环境问题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则是环境破坏,环境问题中空气、水源、土壤质量等作为其中的重要因素对国家人民的生命健康、稳定发展存在直接的影响。而维持和改善国家资源环境的安全,也是我们乃至后人常治常新的课题。

猜你喜欢
金属污染区域
分割区域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区域发展篇
工业金属Ⅱ个股表现
金属美甲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区域
金属部落
让金属变成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