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课程思政”融入大学排球课程路径研究

2020-12-08 07:27祝利平洪旭辉
魅力中国 2020年39期
关键词:中国女排排球课程思政

祝利平 洪旭辉

(四川文理学院体育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课程思政”概念并非由来已久,最早出现于2014年上海市相关高校的探索,目的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育人“孤岛化”问题,采取的办法是挖掘各级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将其融入进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使之形成合力,共同提高育人质量。这些探索逐渐引起相关部门和领导的关注,教育部在之后下发的文件中以及在教育部领导的讲话中多次提及“课程思政”。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该指示让为“课程思政”进高校明确了方向和思想指导,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大学排球课程的融合成为现实,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排球教学的路径需要完善和探索。

一、“课程思政”融入大学排球课程的意义

(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创新

当今社会信息传输途径多元化,时刻影响着大学生思想的发展,创新教育路径是新时代全方位育人的要求,是培养大学生正确思想观的重要保障。大学排球课程是高校内重要的体育学科之一,加之我国女排国家队取得的辉煌成就,大学排球课程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课程思政”使思想政治教育和排球课程融为一体,使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得到进一步的创新。

(二)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新时代,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应该以正确的三观为前提,思想的引导和知识传授是双向的要求,大学排球课程具有理论和技能的内容,课程的发展不仅要发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更要提升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使其成为愿意为国建设、为国服务的合格接班人。所以,“课程思政”融入大学排球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有助于提高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有助于女排精神的传承和提升大学生思想觉悟

20世纪80年代,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急需在某一个领域向全世界证明自己,中国女排适时的成功让人们的精神寄托有了很大的满足。而现在中国女排精神不仅仅在排球领域得到了诠释,其更大的传承应该要在其他行业中得到体现。女排精神具有爱国情怀、拼搏进取、团队合作、自强不息等思想蕴含其中,是其他领域应该去传承的重要宝贵思想。高校排球课程是排球运动发展的重要环节,高度的思想觉悟,才能获得向中国女排那样的成就,因此,女排精神的传承有助于大学排球课程的发展,激励学生发奋图强,达到思想与课程双重发展。

二、“课程思政”融入大学排球课程的路径探析

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整体结构之中的重要一环,体育课程中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意志品质培养、人格塑造、社会化推进等方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任务相一致,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育运动中蕴含的文化性特征、竞争性特征、对抗性特征、规范性特征、社会性特征等,决定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客观性及可能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性资源、精神性资源、制度性资源。排球是世界体育中三大球之一,也是学生所熟知和参与度较高的体育活动之一。在中国女排精神的引导下,排球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势必受到爱国精神、奋力拼搏、团队互助等思想的影响。如何科学的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排球课程,需要进一步探索。

(一)围绕中国女排精神开展大学排球课程“课程思政”

中国女排精神已成为当代思想学习的典范,从老女排精神基础上传承和发展起来的现代女排精神,其思想早已超出体育范畴,成为社会领域争相学习的榜样。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关乎国之将来,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途径一直受到国家的重点关注。从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北京召开,强调了“各级各类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和其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文件:“要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可以看出,“课程思政”融合其他课程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女排精神和高校排球课程的开展具有较佳契合作用,“课程思政”的目的是立德树人,女排精神作为融入排球课程的精神食粮,势必起到良好的育人目的。

(二)重整大学排球课程教学内容

传统的排球课程教学已很难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注入,应该将大学排球课程的内容结合思政育人要素、育人目标科学调整,不同的课程内容可以安排不同的思政育人要素。例如,排球课程中的排球发展史与中国女排精神的发展史融为一体,讲述中国女排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发愤图强的意识;将排球课程中的技战术发展史与中国女排运动技战术的革新相结合,用拼搏精神的事迹进行育人教育,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课程思政”在大学体育排球课程中的融入效果,还是基于教学排球的体育老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想法。因此,想要提高我国大学体育排球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融合程度,就需要立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大学排球课程教育内容。

(三)在“课程思政”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传统课程的教学和“课程思政”教学都应首先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健康,遵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同时在教师的主导下发展学生正确的“三观”。“课程思政”的融入势必改变着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教学过程多元化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性的思考,同时需要考虑学生是否真心喜欢融合后的结构或模式。教师要在融哪些内容上下功夫,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女排精神、工匠精神等结合排球课程中训练、技战术、身体素质、裁判技术等科学的融合,由此可避免课程教学中的单一性,准确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位置与层次,有助于“课程思政”融入排球课程的效果。

(四)在技战术训练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机

排球教学是以技战术为主的过程,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弹跳、腰腹力量、上肢力量等要求较为明显,加之发球、传球、接球、扣球以及球队配合等技术都需要长时间的训练,长时间的训练过程中会带来枯燥感。教师合理安排“课程思政”内容时机,会给学生思想上以鼓励,精神上以放松,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去锻炼,同时又能使其思想上受到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促进排球课程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双重提高。

(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相对传统的排球课程教学法而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够将音频、视屏等融入到课程教学的过程之中,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到教师设定的场景之中,能够更佳的体会教师所要讲授的是什么,加深了学生思想上的理解。如:将中国女排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的比赛视屏或中国女排训练过程中的视屏放映荧幕上,去感染学生的那份爱国之心、拼搏进取之心等,相比较传统的说教方式效果上会取得更佳的效果。

(六)比赛交流中注重思想的引导

排球课程以技战术占主体地位,可以设置比赛实践课程,将中国女排精神等教授过的内容再次讲授,使学生思想上再次受到感染,将中国女排比赛中的团结合作、相互协助、公平公正等思想转移到学生的亲身体验当中。比赛有输赢,思想上的觉悟会影响到比赛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想,使其逐步养成或加深团结合作等思想,进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三、结语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中之重。“课程思政”建设是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融入大学排球需要考虑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变化,注重学生主体的地位,合理安排融合后的课程结构、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有效方式。

猜你喜欢
中国女排排球课程思政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中国女排:唯有拼搏,方能致远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事件
广西高校气排球和硬式排球公体课教学的价值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