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舆论场中共情效应影响下受众行为探析

2020-12-08 07:27张佳媛赵可馨谷菁
魅力中国 2020年39期
关键词:共情舆论受众

张佳媛 赵可馨 谷菁

(四川省雅安市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四川 雅安 625000)

一、引言

微博作为目前被广泛使用的网络社交平台之一,具有快捷、功能多样化、“多对多”等特征,微博不仅仅是大众社交的工具,还成为了舆论事件传播与发酵的重要场所。舆论事件在微博平台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不仅限于媒体或者粉丝数多的“大V”,而是扩展到任何用户;事件信息也可以随时进行补充;并且评论、转发等功能让大众可以发表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微博的特征使得其更加便于事件主人公或传播者情感的表达,受众也更易深入事件,了解事件主人公的心理,从而产生共情。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在共情效应下,舆论事件的传播更容易形成公众情感,进而反作用于舆论事件。本文将从共情效应出发,分析共情下受众的行为特征以及影响受众行为的因素。

二、受众行为特征分析

(一)共情影响下在舆论事件传播过程中参与度更高

当受众受到共情效应影响时,其在舆论事件传播过程中的参与度也往往会增高。以“鲍某明养女事件”为例,舆论事件传播初期南风窗发表的文章中记述了受害者被养父性侵的经历,文章中细致的描写以及聊天记录截图等内容让许多受众对受害者产生共情。网民纷纷发声,表达了自己的同情及愤怒,峰值传播速度达到559条/小时。而对比 “王振华猥亵儿童案”,其关注度远远低于“鲍某明养女事件”,“鲍某明养女事件”舆论场最高占比达19.7%,远高于“王振华猥亵儿童案”的4.7%。对比这两个舆论事件,最大的差别就是传播初期媒体报道内容及方式,南风窗在报道“鲍某明养女事件”时选择报道受害者自述经历,使得受众更能够站在受害者角度思考,从而产生共情,并为这种情绪发声。

(二)更愿意参与某些特定类型的舆论事件

在共情效应影响下,受众更多关注的是某一类型的舆论事件。一方面是受信息茧房效应的影响,人们在浏览信息时,往往会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受众情感更易在这类信息中得到满足;同时由于目前网络平台的大数据分析,为受众推送的信息也越来越定制化,这就使得受众所获得的信息类型范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由于受众自身经历所产生的共情,例如自己或身边的人经历过与舆论事件相似的事情,使得受众更容易理解事件主人公的情绪,从而更加关注事件的过程与进展。

(三)易受其他受众行为影响

当共情效应影响下,受众在接收舆论事件信息时更易受其他受众影响,产生群体心理,进而表现出赞同或者反对等态度。例如在《人民日报》“贵州公交车坠湖”事件中,评论中对遇难者家属表达同情的最高点赞量达6.3万,对遇难学生无法再继续学业表达惋惜的最高点赞量达1.6万,并且许多网民在评论下留言表示赞同。由于媒体报道往往描述客观事实,而相比之下网民评论就更加带有主观色彩,富有人情味,受众也易受这类评论影响,产生类似情感;而如果出现了与自身观点相反的评论,在共情所产生的情绪促使下,受众也会更易产生反对心理,从而有反驳其他受众的行为。

(四)影响受众行为的因素

受众自身

首先是受众的文化水平。受众文化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受众所关注的信息类型、对舆论事件所持的观点以及角度深度等众多因素,随着学历的增长,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会更多,其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也会更加丰富,就造成了网络评论产生较大差异,甚至可能出现两极分化,双方观点完全不同的情况。

第二是受众所处阶层。受众阶层差异会导致其所处的经济条件、文化环境等不同,与事件主人公有着相似处境的网民更容易产生共情,例如19年的“快递员下跪事件”,许多快递员、外卖员等从事服务行业的网民在评论中纷纷提到了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对于当事快递员的理解与同情。阶层的多元化与群体心理的影响使得处于同一阶层的受众更容易与对方产生共情。

(五)舆论事件相关信息

与舆论事件本身相关的信息内容会影响到受众对于事件的关注程度,不同受众对不同类型的舆论事件关注度可能会有很大差异。例如“西安奔驰漏油事件”受众人群中男性占82.3%,女性为17.7%,评论也大多围绕自己购车遇到的问题等,所以对于特定内容事件,对其感兴趣的群体明显会更易对事件产生一定的情绪,所表达的观点也更具有针对性,对于事件的分析更加深入或专业。

(六)环境因素

在微博舆论场中,环境所包含的内容众多。首先是其他受众,其他受众作为在事件传播与受众处于同一地位的环境之一,其与受众交流的频率更多,相应地也更容易对受众产生影响。例如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部分受众在浏览其他受众意见时很容易受到情绪的感染,或者是受到他人暗示,按照他人所希望的方向对事件产生特定的观点。群体心理甚至能够歪曲事实,对舆论事件的传播产生负面影响,例如“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事故发生后有人将责任推卸给当时在公交车周围的轿车女司机,导致大量网民听信谣言,使得女司机遭受了网络暴力。因此受众应当保持独立理性的思考,避免从众心理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二是时间背景,如果舆论事件发生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并与这一特定时间段有一定联系,受众就可能产生更加强烈的情绪。

总之,共情作为大众了解他人内心,体验他人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对舆论传播中受众了解当事人情感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共情所带来的情感体验往往冲动、多变、持续时间短,且受众往往只对当事人一方产生共情,受众情绪难免较为激动及片面,甚至可能产生网络暴力、传播谣言等不良效果。因此受众在微博等平台浏览舆论事件信息时,应独立理性思考,明辨是非,不被虚假信息所迷惑;新闻媒体也应利用共情对传播的正面影响,还原舆论事件真相,营造绿色积极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共情舆论受众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