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幼树不同整形技术对树体结构的影响

2020-12-08 03:07王海李慧峰冉昆王兆学冯永新李勃
落叶果树 2020年6期
关键词:树形幼树分枝

王海,李慧峰*,冉昆,王兆学,冯永新,李勃

(1.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 271000;2.山东省泰安市徂徕山林场;3.河北中烟工业有限公司)

随着宽行密植果园配套技术在苹果产区的大面积推广,高纺锤树形日益得到广大生产者的认可。近年来,为了实现简化管理,尤其是机械化管理,各地均对高纺锤形整形技术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整形技术体系。目前国内外关于现有整形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光能截获与分配以及对生长结实的影响等方面[1-5],而关于树体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以定植1年后的乔砧、矮砧富士苗木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整形方法对树体结构的影响,旨在为建造合理的高纺锤树形树体结构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青岛市黄岛区大村镇进行。试材为2018年春季定植的树体均匀的2年生富士/八棱海棠、富士/M9单干苗木,高1.5~1.7m、粗1.2~1.5cm。栽植密度分别为2.5m×4m、1.5m×4m,定干高度1.2m,均采用高纺锤形树形。2019年3~10月进行试验。

1.2 试验方法

对2018年春定干成长的树,2019年3月修剪。试验设3个处理(图1)。处理1(T1):适当疏除中心干竞争枝及两侧超过50cm的分枝。处理2(T2):中截中心干延长头,疏除竞争枝。处理3为对照(CK):不进行任何修剪处理。各处理选取生长势基本一致的植株,随机区组排列。每处理6株为1个小区,连续栽植,重复3次。

1.3 测定指标

3月修剪处理前与秋季新梢停长后,分别调查中心干的分枝数量,分枝的长度、粗度,干径(嫁接口以上10cm),着生分枝处的干径等,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3种整形技术在2种砧穗组合苗木定植1年后的植株上3月应用后,10月调查树体结构呈现出显著性的差异变化(表1)。

表1 不同修剪处理中心干与分枝的变化情况

中心干适度疏枝处理(T1),树体反应强烈,新梢发生数量多,总枝量显著增加,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新发生的枝条粗度较为均匀,开张角度大,过粗、过旺、过大分枝极少,枝干比良好,枝展短,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但该处理干径较细,与对照差异显著。

中心干延长头中截处理(T2),促进了较多数量的新梢产生,分枝量比对照处理显著多,但新发生的枝条长势旺,竞争枝多,与中心干夹角小,2年生枝加粗快、腰角小,枝干比虽然比对照显著大,但低于3∶1的要求,枝条生长量也较大,需要通过拉枝等控旺技术加以调整。

对照处理(CK),新梢发生数量少,顶端优势导致新发生的分枝主要集中于树体上部,中部出现光秃。下层2年生分枝长势极强,形成多个过强、过大主枝,枝干基部夹角小,中心干优势不明显,整体表现上弱下强。树势偏旺,营养生长明显,干径粗。

综上,不同砧木类型的植株,修剪反应趋势基本一致。相同的修剪模式,乔砧较矮砧植株反应剧烈(图2),分枝数量、枝展等指标均高于矮砧,但矮砧枝条发育充实,封顶枝多,枝条末端易形成腋花芽,这对实现早果控冠十分重要。另外,疏剪处理,矮砧干径显著小于乔砧植株,说明疏剪对矮砧植株影响较大,因此,矮砧植株采用疏剪措施时应注意修剪强度。其他整形处理对2种砧木类型植株的干径并未产生显著性影响(图2)。

3 小结

采用高纺锤树形,保证中心干优势十分必要,这是整形成功的关键。幼树整形期,对中心干上的分枝进行适当疏剪,有利于培养中心干优势,促进形成分枝,加速成形。对中心干延长头进行中截,虽然也能一定程度上增加分枝数量,但竞争枝、扰乱树形的旺枝偏多,树势偏旺,有削弱中心干优势的趋势,需要及时采取拉枝等其他控冠措施加以克服,增加了整形修剪的难度和工作量。幼树期,不采取任何修剪措施,会导致中心干优势丢失,分枝能力显著降低,下层分枝长势强、开张角度小,树体光秃带增加,树体结构混乱,层次不清。

因此,富士苹果在幼树整形过程中,对中心干采取适当疏剪的措施将更有利于其快速成形,矮化砧效果更佳。

猜你喜欢
树形幼树分枝
落叶松成熟林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红松幼树高生长的影响
分枝大苗建园苹果树当年如何修剪
基于地基激光雷达的栾树分形特征分析
一株吊兰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荣成市苹果高光效树形改造及其配套技术总结
苹果幼树期的科学修剪
兴化市油菜新品种评比试验总结
树形灯
疏花疏果和整形修剪对桃果实大小的影响研究进展